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清代吉林地区为“满族龙兴之地”,清廷对其实行有别于内地的行政体制.这种体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清初至雍正朝以前实行八旗一元化体制;雍正朝以后,由于汉族人民流入,管理民人的民治机构随之设置,实行旗民双重体制;清末由旗民双重体制变为与内地一样的管理民政的行省县制.本文拟对上述行政体制各阶段的特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基础与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整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机构重组限制部门主义,提高政府效能.因此,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经验,完整、准确理解大部门体制的含义与合理定位,探索和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论法治视野下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伴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调整行政权力结构,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在纵向上实行行政权力的层级化与法律分权,在横向上实行行政权力的综合化配置与平面化构造,以改变行政权力在纵向上高度集中与横向上过于分散的状况.同时,必须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行政权力结构调整的相对理性和巩固行政权力合理配置的成果,推动行政权力配置进入科学化、法治化的轨道,以法律的权威性、理性和稳定性保障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与分配在理论界争议颇大。笔者认为,要消除我国现行行政强制体制的弊端,应当实行“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主,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辅”的强制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5.
清朝以前湖北、湖南同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如,在元代设有湖广行省;明朝继承前制,设有湖广布政使司;直至清代才将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北、湖南两省.但是,湖广分省到底始于何时,至今未有一致意见,主要有两种观点:康熙六年(1664)说与康熙三年(1661)说.康熙六年(1664)说以乾隆时编修的《清通典》(也名《皇朝通典》)为代表.本书卷九十三有云:"康熙六年定湖北、湖南两省","康熙六年分湖南、湖北为两省."该书谈及各府州分属时也都说是康熙六年.后来有人沿用此说.如纂于光绪时的(《皇朝掌故汇编》便是.著名学者赵泉澄、梁方仲等也持这种看法.赵氏在《清代地理沿革表》第  相似文献   

6.
欧亚非 《南方论刊》2007,(5):66-67,60
“单行制”行政管理模式是指对传统的党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两套行政机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党委、政府“两办”合署办公的行政管理模式。“单行制”行政管理模式的职能核心是协调工作,即协调党政领导决策、协调职能部门关系以及协同内部机构行动。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对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市管县体制的改革,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一是改变市管县体制,实行省直管县(市).二是通过机制创新,完善市管县体制.三是以"复合行政"的视角解决市管县体制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其核心是建立节水社会和有效防治水污染.人们试图借鉴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把水权理论作为突破水资源改革难题的核心概念,但它并不能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和保护上提供有效的解释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是与现行的行政体制安排之间存在着冲突,其出路是通过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与行政相对方权利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将行政权与行政相对方权利作为一对范畴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法理学和行政法学意义.在把握二者的关系时,应以行政相对方权利为本位,即行政权来源于行政相对方权利、服务于行政相对方权利并从属于行政相对方权利.  相似文献   

10.
方铁 《天府新论》2015,(2):132-138
中国边疆的形成演变历经2000余年与诸多的朝代,表现为跌宕起伏的动态过程。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将自己的统治制度、政治理念与文化传统,升华为了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华夏文化并应用于边疆治理,形成了中原王朝治边的文化软实力。治边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基础,是夷夏有别观与用夏变夷观。中原王朝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周围的政治势力必须服从于己,由此形成中心(华夏文明)与边缘(边疆及其檄外的非华夏文明)相互关系的地缘政治思想。中原王朝通过推行教化在边疆及其以远地区传播华夏文化,并通过朝贡、册封这两种形式,形成通行天下的制度规范,即封贡制度。中国边疆的历史形成,不仅因中原王朝在边疆建立行政区并实施有效管辖,还表现在以内地文化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在边疆地区逐步得到传播与认同,内地人口向边疆地区逐渐迁徙,实现了边疆居民成分的重组与主导民族内涵的改变,使边疆地区与内地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稀缺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政行为,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各国经济社会转型转轨时期,日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着日本经济社会迅速崛起。本文主要以日本行政审批制度的背景、理论与实践为基础,详细介绍日本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经验,以期推动我国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县乡村体制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进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一步县乡村体制改革设计,应遵循差别性、依附性、适应性、整体性、消极行政五项原则.基于上述原则,传统农业型地区县乡村体制整体设计应遵循推行村治、实行乡派、建立县政、改造县政的进路,由此构建出一个整体的县政乡派村治的县乡村行政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全面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到试点建设行政审批局是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一大改革创新,这有利于促进行政许可权从“平台整合”到“实体承办”、从“局部程序集中”到“全面权责集中”的提升。邯郸市作为河北省确定的第一批在市县全面组建行政审批局的设区市之一,以组建行政审批局为牵总,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限,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对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框架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组合、重新再造,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破解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职责同构”等深层次问题,从而为“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改革能否从政策试点走向普遍实行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行政问责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问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责任内阁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与制衡.行政问责的核心内容是"责任",包括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四个方面.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政务公开是实现行政问责的前提条件;构筑行政首长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实现行政问责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实行行政主导体制,是香港特区管治之所需。因为,它不仅是香港历史实践的产物,而且是香港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同时它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趋势,也适合回归后香港特区现状的实际需要。实行行政主导体制,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藩属制度研究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藩属是统一王朝地方政权的另类构成形式,它与王朝直属郡县之间实行一朝两制,于藩属政权内部实行地方自治与民族自治。因此,藩属制度属于国家政体的范畴。此外,藩属制度与民族问题关系密切,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藩属实体由三种不同部分组成,其作用迥异;藩属与藩属制度及藩属理论的三位一体关系,藩属制度曾经历的五个阶段,有不同特征;藩卫内向作为藩属制度固有的属性,与历代统一王朝的目的相关;对外睦邻政策与属性相连。  相似文献   

17.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它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在夏王朝出现以前,著名的领袖人物有尧、舜、禹等人,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实行过“禅让”制度。因此,不少人都认为那时的社会形态还属于原始社会,也有人把它称为军事民主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王朝为了实现统治,必然要在地方各行政区普遍设置各种官吏,赋予他们以一定的权力,并使他们在中央的指令下,推行政策和进行管理,构筑网络状的组织.地方行政区划虽然因时而异,组织结构也随政治形势不断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在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完善地方行政制度.秦以后的历代王朝在地方职官设置上,有正佐监督制、主官负责制,在二者运转不协调的情况下,以监察权力介入地方行政事务,进而导致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发生变化.如何协调正佐监督制、主官负责制、监察权力之间的关系,既是中国古代王朝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天值得研究并且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明中期以来伴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游手无赖,在城市社会中有着不能忽视的影响力.由于农业时代的城市是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作为加强封建统治的基地而存在,难以产生独立的城市行政体制和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只能完全从属于城乡合治的传统地方行政体制,无法妥善解决游手无赖这一城市社会弊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唐王朝如何完备与治吏相关的法律制度,如何发挥监察机构对官吏的监督作用等几个方面,概括并分析了唐王朝依法治吏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以古鉴今,对我国当前如何确保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