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研究理论的媒介文化分析,将研究重心放在大众媒介的文本生产和文本传播活动中,通过媒介符号的意义生产和受众符号的意义消费,揭示媒介文化的意识形态符号化过程。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媒介文化理论对大众媒介文化意义的阐释,围绕媒介文本符号的意义活动展开,对媒介文化的符号分析,侧重揭示媒介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赋予和意义植入。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媒介文化的解读,则揭示媒介文化传播与真实世界的建构关系,强调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文化建构,依循的不是现实价值逻辑,而是符号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体。经典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久经检验,是文学教育之范本,应该为受教育者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3.
赵卫华 《人文杂志》2006,(5):138-143
随着西方社会从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探讨,这一阶段明显受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影响,但与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不同,该视角强调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消费制度与社会不平等、消费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等成为消费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出现了一些理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悦书 《学术研究》2002,2(7):53-56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批判性解读穆勒文本中“消费”问题 ,阐述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与人的本质和发展有着内在联系的问题。充分认识这一问题 ,对我们现代社会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孙丽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90-192,F0003
消费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家庭消费又是消费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家庭消费的理论研究在研究的角度、影响因素、家庭消费与现代性、家庭消费与社会分层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家庭消费的实证研究在对家庭消费结构、家庭消费与现代性、家庭消费与社会分层的实证调查方面也成果颇丰。消费揭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矛盾,显示了个人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社会的确立,人类进入了广义的大众传播社会。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前大众传播社会和由知识精英把持的狭义大众传播社会。公众一方面在消费文化产业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自身也在制造书写文化文本,以消费的方式和他人交流。消费社会符号和影响无处不在。在广义的大众传播社会里,庶民和草根第一次获得了近乎平等的话语权,我们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蓝本,平等的创造,书写文本。  相似文献   

7.
时尚是一种有关身体的文化,表达的是文化中的身体。时尚参与了现代人的身体建设,也参与了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文本形态的时尚身体话语,承载着时尚制造与传播,身体规训与建构,身份确立与表达等功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和重要社会文化作用。时尚身体在文学中出场的时空与体量,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紧密相连。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消费主义文化思潮鼓荡之下,在现实世界和虚构的文学世界里,时尚消费都成为一种潮流。然而,作为担负人类文化精神引导责任的文学,在叙述消费时尚、构建时尚时应当保持理性反省与批判的立场,不能仅仅以记录者姿态出现。  相似文献   

8.
张毅  王园 《文史哲》2007,6(6):5-19
近年来文学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关联但又有不同的几种倾向,一是从文化的视角观照文学,二是文学的文化批评,三是社会文化语境里的文学文本研究。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的时代,文学自身特性的探讨亦引人关注,于是有对"纯文学"的讨论,对"文学性"问题的回顾,对文学"经典"形成过程的思考,为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提供了从整体上观察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理论视阈。其焦点是文艺审美现代性与社会世俗现代性的矛盾。现代性已成为后现代语境里的一项未竟的事业,面对文学消费的大众化与时尚化,以及图像文本与网络文学对传统的文学感知和表达方式的颠覆,文学研究除了坚持追求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伟大文学传统外,是否还可以从后经典叙事学和互文性理论获得一种非文学的另类思路?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 6月 2 8日至 3 0日 ,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各科研院所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 ,围绕消费时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语境变迁与学术取向章国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认为 ,消费社会导致了人的本质的歪曲、社会等级结构的变动以及文化文本和商品的相互占有。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以至于商品的泛文化化和文化的泛商品化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特征。文化语境的这种变迁 ,使得文学与文化视域内的中国问题变得…  相似文献   

10.
消费意识形态的出现是现代性文化和生产型社会转进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社会,信息化与消费化相辅相成,文艺消费更显抽象化,文艺娱乐被纳入了“消费体系,”创新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媚俗艺术蔚为潮流,文艺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与消费社会将一切转化为消费客体,彻底根除了超验的道德根基和神圣信仰的体系化逻辑有关,更与传统的等级制社会、特权经济和专制文化被公民社会、信用经济和市场民主体制、商业文化取代有关,也与消费社会信息化、消费化语境中注重以形象战略实现商业利润的运作机制有关。对待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社会不能采取一种完全非历史、非辩证的极端化态度。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化消费在社会结构与重构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布迪厄充分关注到这一点,按照"结构产生惯习,惯习决定实践,实践再生结构"分析框架,构建了其文化消费理论,本文则主要对此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在该理论中,布迪厄充分探讨了文化消费行为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资本总量、资本构成比例以及资本的时间延续三个维度考量的社会空间位置,在消费者主观能动的长期实践下,内化成不同阶级独特的阶级惯习,并产生了不同阶级特有的文化消费行为与品味;而不同阶级文化消费行为则进一步实现了阶级之间的区隔与融合,改变了消费者的社会空间位置。布迪厄的从阶级与阶层角度出发、揭示隐藏在消费现象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关系的文化消费理论为我们了解贫富分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特征提供了独特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研究中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化,它应当被看作是一个表意的系统,是意义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研究的兴趣,并不在于探寻“文本”的那个“单一的”、“本质的”、被承诺的意义,而在于“文本”的“社会”意义,以及它如何被挪用、又如何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消费实践之中。霸权通过意义的流传得以生效,意义的流传又可以加强统治和服从。应该在文化与权力的关系中思考文化。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理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告别物质匮乏时代,进入丰裕时代。时代的转换要求相应的理论范式的转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有关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消费社会研究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源头,并探讨了现行消费社会悖论式的运作方式。最后在综述消费社会已有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要求:在发展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同时,建立和发展消费的生产范式,从而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4.
吴金海 《学术研究》2013,(5):57-63,160
对现代消费的理解,在当今消费社会学理论中存在着消费的效率性与非效率性之争。本文结合消费社会理论的发展和最新动向,主要以波德里亚和山崎正和为例,在梳理双方各自所阐述的理论主张和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引发消费效率性和非效率性之争的实质原因及其现实意义,旨在加深对现代消费和消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游戏、自恋与救赎--解读消费时代女性身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北方论丛》2005,(5):51-53
身体问题的显现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归其种种,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的兴起应该是其中养分最为充足的土壤了.可以说,消费社会中的文化是身体文化,消费文化中的经济是身体经济,而消费社会中的美学是身体美学.<身体与社会理论>的作者克里斯·西林认为,身体问题在西方社会文化理论中正在变得越来?要.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在当代的消费社会,身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即一个人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感觉,而不是出身门第、政治立场、信仰归属、职业特征等,来确立自我意识与自我身份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审美活动日常化、美貌消费民主化,关注并研究广告审美活动是一项重要课题。数字媒体时代整形美容广告借由种草分享隐匿营销本质,衍生广告审美消费新路径。研究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视域下,经由叙事分析框架剖析广告文本,探讨其如何拨弄用户对自身外貌的焦虑与对理想化身体的渴望,并引入共情与信任概念进一步探溯其如何与消费主义合谋以建构美貌消费逻辑,以廓清广告审美消费新逻辑,并对隐藏于广告文本形式之内的审美文化和权力关系进行解读,以期为受众提高审美判断与广告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及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广告图腾的符号学批判.  相似文献   

18.
舒开智  张丽 《阴山学刊》2009,22(6):22-25,46
互文性理论注重把经典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坐标体系中予以观照:从横向上看,它将一个经典文本与其他文化文本、潜文本进行对比研究,让经典文本在与其他非经典文本的对话和移位中显露出它的平民特性;从纵向上看,它打破传统文学研究中对影响、渊源和承继的探讨,否认经典的崇高地位,从而获得对文学史和文化传统的全新认识。用“互文性”来描述经典文本间涉的问题,不仅显示出了经典文本内部多元文化、多种话语相互交织的事实,而且也呈示出了经典的深广性及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蕴和社会历史内涵,但是也有抹煞经典文本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和原创性之弊。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4)
在《政治无意识》中,詹姆逊完整的呈现了自己的文化阐释理论,而总体性思想则是他的文化阐释理论的核心与主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对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进行分析,即社会的总体性,文本的总体性与主体的总体性。澄清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的内容与脉络,将会对于文化阐释理论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研究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布迪厄的阶层消费理论,用"习性"这一核心概念综合了社会分层的经济与文化标准,分析了法国当代的社会阶层,展示了阶层消费分析的整体性和各阶层消费背后的因果逻辑,以及各阶层在教育消费中的再生产策略.尽管布迪厄的阶层消费理论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对于我国目前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