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国初期,为应对执政后部分党员干部贪图享乐思想滋长、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和党内理论教育薄弱与滞后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开展了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升执政能力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重点,以整风整党和党校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服务于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等中心工作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建国初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成效的,全党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党风清廉,干部廉洁,党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建国初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摆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体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与党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导向、服务和保证功能。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党内和谐观富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体现为理论逻辑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辩证性与逻辑性、理论品质的实践性与人民性,就其历史地位来说,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内和谐理论的伟大创新,也是新时期推进党内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加强党内马克恩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要有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总结我党经验教训的必然之举,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实然之势。新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以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为根本,以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有效武器,以开好民主生活会为重要途径,以增强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为关键目标,以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为有力保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探索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廷涛 《中南论坛》2009,4(4):52-55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党内民主是共产党党内活动的基本原则。利用党内民主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贯方针。新时期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要深刻认识党内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示范效应、制度保障作用以及合法性汲取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安整风实质上是一次全党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运动。这次整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用调查研究纠正和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特别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延安整风对当前党的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是提高党内理论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如何对待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强调要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领导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延安整风运动,由此开创了我党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先河。他开创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教育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方法、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教育目的是对我党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历史性贡献,为党内马克思主义教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云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践平台、以实现现代化为历史任务,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以及现代化建设求真务实、富民兴国的先进性,是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联结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哲学、抗战形势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作为其基本内容,以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良好学风的培养为重点,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党的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灌输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特点。研究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对我们今天有效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在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两个层面。90年来,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这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辉煌成就的一个根本原因。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可大体归纳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并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不断创生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面对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回顾总结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赢得、巩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经验启示,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多样化和示范化,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实践探索,从而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立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而形成的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实践性、独特的创新性和深刻的以人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各个不同时期,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一定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15.
文化领导权建设是构建民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方略。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文化领导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此来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综合国力;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百年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觉相结合为基本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关键一招,有效增强了自身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又反过来成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引擎。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应使红色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形成了丰富的推进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是:大众化是动员农民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民主革命而进行的阶级意识教育是大众化的首要内容;大众化要以满足农民利益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根本方法,以党组织和农会为维系力量,以社会建设为载体.大革命期间是毛泽东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对我国道德建设理论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道德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国的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考察,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实质,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而构建和谐社会,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崭新的时代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必须着眼于人,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