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开放经济学),马伯钧著,24.8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责任编辑:李映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已开始转向开放型经济,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也需要建立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经济学。经济学界有了一些有关开放经济学的专著,但还处于建立和探索之中。最近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作序、马伯钧教授著的(开放经济学)一书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而又系统的论述,阐述了作者的独道见解,可称为同类著作中一本融思想性、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的力作。这本专著是建立在作者80年代初对开放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曹南燕、刘立群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文化———中国面临的挑战》一书,是一本很有研究深度的著作,使人读来兴味盎然,多方面得到启迪。书,所以引人人胜,是由于作者一改学术专著通常都比较沉闷的写作风格,以翔实的史料——一不时还穿插一些故事情节,生动、流畅、通俗的语言,认逻辑上再现了以美国为主线、整个世界汽车工业IOO多年来发生、发展的历史。国内讨论汽车的文章和著作也不少,但它们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等等,而很少考虑汽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而营南燕、刘立群著作…  相似文献   

3.
为往圣继绝学──评王余光著《中国文献史》易分田西方人对甄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图书典籍发生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厌其烦地评选出诸如“震撼世界的十本书”、“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人类有史以来的二十本最佳书”等等,但是他们照例不去注意数千年漫漫历史...  相似文献   

4.
《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宝贵的典籍,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 《管子》一书的内容,甚为庞杂,而以法家和道家的言论所占的比重为大。前代人有把此书列为法家或者道家的著作,这是有其原因的。 郭沫若在其所著《十批判书》中指出《管子》的《白心》、《内业》、《心术》等篇为道家宋钳、尹文的遗文,而在《十批判书·后记》中又指出:《管子》书中多法家言,但不限于一家,《法法》、《住法》、《明法》诸篇,其理论渊源于慎到,而为韩非所本。这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其作者著作版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本刊将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数据规范》规范化编排。欢迎院内外作者投稿并务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标题与作者1.文章正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为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相似文献   

6.
关于《墨群》作者问题──和台湾师范大学李渔叔教授商榷陈孟麟台湾师范大学李渔叔教授1968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墨辩新注》,书中附载《墨经真伪考》一文,读后获益匪浅。李先生博闻广识,至感钦佩。关于墨经作者问题,李先生文章归结为:“从名墨两派主张,与公孙龙著...  相似文献   

7.
关于康有为《大同书》受到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问题,迄今还无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些学者虽然对此作过一些推测,或舍本逐末,或南辕北辙,使人如坠云雾山中。如第一个把《大同书》译成西方文字的汤普森(LaurenceG.Thompson)在英文版《大同书》引言部分说:“这本书的确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首创精神的著作”,同时“无论人家说西方文化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除了人们看到书中提及马克思和苏格拉底的名字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或社会哲学家作品中得到什么。”[1]中国学者则说:“康有为曾耳食一些…  相似文献   

8.
吉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中共党史博士刘喜发先生所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盟友与对手》一书,是一本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撰写的,以“求实”和“创新”为特点的学术著作。该书由著名的中共党史学专家,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长、博士导师郑德荣教授作序。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研究抗战时期中外关系方面的著作已经出版了许多,而将抗战胜利前后苏、美、中和国共两党之间错综复杂的三国四方关系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却是作者的独到之处。作者在这部著作中运用了社会心理分析方法对三国四方领导人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个人素质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突破了一般历史学者著述的写作特点,增加了这部著作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全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为我院顾朴光教授所著《中国面具史》一书撰写的序言,现征得作者同意,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张美芳教授的新著《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是一部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解决英汉、汉英翻译问题的优秀著作。作者在该书中强调,描述性研究应在翻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翻译的文本研究应突破传统的词法、句法的研究向语篇分析发展;译文功能是影响作者选择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该书所提供的研究方法给中国学者如何借鉴西方理论来解决英汉、汉英翻泽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1.
吴翌凤为清代著名藏书家,藏书以手钞本为主,多为当时未刊珍本,吴氏将这些钞本辑成《艺海汇编》《古香楼汇丛》《秘册汇丛》《学海丛编》等十余部丛书。《经史秘汇》亦为吴氏所辑丛书之一,内容以医学书目为主,此书实即吴氏《秘册汇丛》的子目书籍,被另取书名《经史秘汇》而成他书。该丛书收录多部孤本医书,并首次完整抄录了清代温病学家薛雪的《温疟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医学临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信息交流及文化生活方式与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根据我国公众购买传统图书的趋势分析,说明了图书馆及其传统服务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并根据人们在不同收入水平时对传统图书需求的特点,说明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一书具有完善的结构体例、标准的编目技术、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具有国家书目性质的大型蒙古文书目工具书.其书的编制始于1985年,由十个单位作为发起单位,并由该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经过十四年的努力,于1999年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率先高质量地完成了我国民族古籍"摸清家底、编制目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十种口语程度较高的北京话材料进行历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北京话中表达与事范畴相与关系和指涉关系的介词"跟"是在清中叶以后产生的,连词"跟"则在清代晚期逐步产生。"跟"的相关用法一经产生,即成为北京话中的强势介词和连词。"跟"、"和"、"同"、"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生和使用的年代不同,语法功能不同,使用地域不同。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中算家李善兰是西学东渐的关键人物。在中算史上,李善兰既是数学家,又是翻译家和教育家,其著述之多、研究之广、成就之高,独步晚清。李善兰与同时代中算家的学术交流对中算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与西方传教士广泛的交流,则开启了他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伟大阶段。李善兰的翻译著作较系统地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知识与观念,其翻译工作中所使用的名词和表述方法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李善兰翻译工作涉及学科之多、内容之深,都是别人无从企及的,始于明末的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工作在李善兰手中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16.
唐初欧阳询等编之<艺文类聚>,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是书文献价值之重要,于斯可见一斑.不过,是书之问题亦不少,<杂志>略说其一二.  相似文献   

17.
近10余年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多年,汉语历史词汇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领域,在专书词汇、常用词演变、同义词、复音词等方面的研究有新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词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今后一段时间,汉语历史词汇学除了应加强词汇理论建设外,还要迎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普及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使用了大量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或选自不同时代的作品,或源于不同地域的作者,因而作品也就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成分,其来源与成分相当复杂。过去有学者往往一概将其视作吴语,这是不正确的。此文考释了作品中的十个俗语词,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拟话本小说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宋代私家刊印不下十数家,至今保存下来的刻本仍有八种之多。这些刻本传至今日,最少的也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他们的保存状况如何?递藏源流怎样?保存在何处?版本为何?著录情况怎样?作为集部中影响最大、使用率最高的一部书,搞清楚这些问题,对《文选》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口述实录文学是 2 0世纪后半叶诞生于世界文坛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近十几年来 ,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口述实录文学作品。口述实录文学的文体特性表现为 :作者放弃了讲述的权力 ,成为受话人 ,却又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作者地位 ;“小人物”担当主角 ,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集束式结构 ;采用直接个体对应式话语 ,真实、坦率、鲜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