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加入WTO以后,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在与国际经济竞争局面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反映出来的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论述了改革高等工程教育,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措施;并且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企业和高校的发展,是培养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效果良好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和人才质量观念的变化 ,要求我们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一种新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更要重视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等工程教育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专业不容回避的问题。文章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4.
人才竞争已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的焦点,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过去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工程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本文试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出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模式,并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入手,分析思维、心理、经济、管理、人际关系、法律、自我培养与成长等有关管理方面的素质在工科学生整个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个时期,需要大量满足现代工程应用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决定了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深入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强化大学生工程素质养成以及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科工程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是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分析,提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高等工程教育应在学科专业改革、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经济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教育要"三个面向",要从未来着想,从大处着眼,培养创新人才。即强调教育要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及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创新人才的竞争是其主要的特征。为缩短我院与知名高校的差距,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本文以创新概念和创新能力为分析基础,阐述大学本科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提出工科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以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创造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新的趋势。为了使学生具有上述工程能力结构,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兴趣目标,构筑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工程能力分层次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关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尚未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学生还不能完全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今后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构筑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造就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新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实行研究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多方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12.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具备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此来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从实践教学、工程型师资、高校教师技术职称聘任考核制度、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培养几个方面就培养“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研究式教学是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能够调动学生研究、探讨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研究式地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指导学生研究式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在分析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类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构建以电子信息类研究生信息技术公共实验中心为基础的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来提升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并按照建设经费情况,给出了构建的博士创新实践基地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软件产业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和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工程创新型教师队伍,保障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可引入先进的 CDIO 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一套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形成一套注重过程评价的学生考核体系.同时要继续完善和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软件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工程教育应对国家发展新战略、产业发展新趋势、国际竞争新形势做出的积极回应,其实质是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是明晰工程人才的素质结构,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规律。高校在新工科建设的探索实践中,要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工程发展需求为前提,分别从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改革、工程教学方法创新、合作育人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入手,在人才品格、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等方面同向发力,建立健全面向未来、立体丰富的新工科人才素质结构,全面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性人才。这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对专业课教学体系提出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强化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对机械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了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并付诸了实施。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重大调整新形势,传统模式培养的趋同化单一石油工程人才已不能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改发展规划纲要、大众创业与创新政策导向以及学生专长与成才意向,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开展了石油工程分类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与建设,以实现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突出石油精神与文化主体教育为目标,界定“国际化、创新、卓越工程师”三类人才个性化特质,构建并实施三类石油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三类人才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转换机制,搭建服务于石油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软硬件配套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精髓,在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使创新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人文精神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全面注入精神内涵,使创新主体理性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在创新素质的各个环节,人文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就必然要弘扬人文精神,否则,人类会为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社会付出不应有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mmunication cours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 Relying on the connot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combining with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the training goal of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reform approach of communicatio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gives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