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以往审计假设研究中定义过窄导致定义和内容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从三个层面重新解释了审计假设的定义,即审计公设、审计前提和审计设想。最后从审计假设的定义的前两个层面,提出了审计假设的六条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审计假设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假设是建立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基石,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从审计假设的特点入手,对审计假设的体系结构进行探讨,提出构成审计假设的基本内容:审计主体假设、信息可验证假设、内控有效性假设、无反证判定假设、正当怀疑假设、风险可控假设等。  相似文献   

3.
审计假设是建立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基石 ,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该文从审计假设的重要地位入手 ,对审计假设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提出信息可验证假设、经济责任假设、审计人可信赖假设、无反证判定合理假设、风险可控假设 ,构成了审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假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进行逻辑推理或思维的前提,没有假设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研究.审计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也有其自身的审计假设.文章就中外审计假设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的审计假设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审计目标为审计实现之结果,审计假设为审计工作实施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本文阐述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之内容,并力图找出二者对应之关联。  相似文献   

6.
受托经济责任与审计是“血肉”相连的。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是审计的根本动因;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基本前提,是审计假设体系第一层次的假设;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总体目标;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要求审计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本质特征;受托经济责任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断的从简单到复杂扩展,它推动着审计的基本模式从账表导向审计发展到系统导向审计,并朝风险导向审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审计环境的重大变化 ,要求重构包括审计假设在内的审计理论体系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本文以莫茨和夏拉夫提出的八条审计假设为代表 ,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假设受到的冲击 ,重新构建了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审计假设体系  相似文献   

8.
审计假设研究中存在着不同观点之间差异较大、系统性不强、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较大等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研究内容本身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审计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自身的局限性等.审计假设应注意体系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讲求审计假设研究的目的性、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并提高研究人员素质、积极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0年沪市的数据考察了风险、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这些审计服务需求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多利益相关者条件下,控制机制的成本共担,造成部分决策者可以转嫁一部分监控成本给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减少自己对风险管理的成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具有正外部性的审计需求服务将引起审计收费上升。实证结果与期望假设一致,即当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符合性风险管理、环境和安全管理、内部过程风险管理披露程度较高时,由四大审计进行审计,独立董事较多并且占董事会比例较大以及董事会规模较大,则审计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0.
审计理论结构是构成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 ,它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系统。构建审计理论结构首先涉及到逻辑起点的选择问题 :选择不同的逻辑起点往往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本文从逻辑起点的特征入手 ,分析了审计假设论、审计本质论、审计环境论和审计目标论的优缺点 ,并最后得出应以审计目标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是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内部审计就有可能外部化。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并对我国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大大节约企业费用以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审计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审计环境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审计环境中存在的挂靠制遗留、社会对审计认识不足、社会审计信誉危机、审计队伍人才缺乏、会计环境现状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必须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执业规范体系,净化会计行为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继续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设立审计委员会,实行永续聘任制和加强人才培养,从而优化我国的审计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经营审计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但经营审计范围界定不清将直接影响其有效性。本文从经营审计范围界定的必要性出发 ,以其定义、目标为基础 ,借助受托责任、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非会计业务审计等概念详细阐述了经营审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审计机关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审计产品质量控制和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在论述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审计质量控制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复核机制、人员保障机制、项目激励机制、技术与方法保障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等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标导向审计理论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目标导向”存在着广泛的实践基础与可靠的科学依据。审计目标导向下不同表现形式的审计理论体系(审计对象分野的审计理论体系、审计职能分野的审计理论体系和统一的审计理论体系 )具有客观性 ,审计界应当站在审计科学发展的最高立场上 ,建立适合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以及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的统一的审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从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费用披露形式、部分发展管理咨询服务、加大法律监管力度等方面发展非审计业务。研究结果对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计技术方法是审计人员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决定了审计执业质量的高低。由于我国现行审计方法体系的研究和运用远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某些基本的审计方法本身存在固有限制,使审计技术方法的实际效用和审计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因而极易发生审计技术与手段风险,甚至引发技术性审计失败。所以,社会公众应增强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对审计形成合理的预期。审计行业更应正确地认识审计质量低下及审计失败产生的技术性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以提高执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审计报告直接影响着投资行为 ,质量低劣的审计报告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并最终使审计组织自身处于危险之中 ,为避免可能的审计风险 ,社会审计组织应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控制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帮助管理层切实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合理评价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包括调查背景、调查内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调查结论等方面。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展开了内部控制审计,但也存在着缺乏内部控制审计实务指引、内审部门资源配置不足、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