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理论是一个总体发展观,它包含四个基本原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原理,历史是人的目的性活动的创造的主体性原理,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的实践性原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原理.新中国的发展观经历了四代发展观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主题上的飞跃过程,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总体发展观四个基本原理逐渐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的四代发展观使中国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中国的发展模式进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研究源于美国需要 孙中欣(以下简称“孙”):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正好是60年。从这60年中国走过的道路来看,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天进行反思:一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研究这些年来经历了哪些变化?二是中国60年的发展道路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启示?我想请您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 ,在关注人的层面上 ,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分析指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当代中国发展新道路的形成凝聚了我们党四代领导人的理论贡献,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体现了四个理论层次的不断继承和创新。“当代中国发展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方向、本质、实现形式和途径新的认识和理论概括,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公平原则就是其遵循的首要原则,公平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在理念上先后经历了平均主义、效率至上到公正主义的演变.理念上的变迁,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保障的道路选择,使得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性上经历了从极端到理性的回归.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性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集体化到合作化:中国农民组织的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民组织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合作化到人民公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政府主导推进的集体化阶段;从包产到户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农民自主选择的合作化阶段.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农民集体化和合作化的演变过程、体制特征和激励机制,可以看出,新时期农民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合作经济基础上的、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政府支持下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探讨、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凝聚着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倾注的心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对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地位、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未来等重大问题上都作了重要阐述,指导中国教育事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观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在发展观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召开,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提出阶段;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发展观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历史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发展观和体制模式的互动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49-1952年间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1953-1978年间的重工业优先发展观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979-1991年间的全面发展观和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经济体制、1992-2001年间的综合协调发展观与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至今的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借鉴发展观与体制模式在历史互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的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先进发展观为理论借鉴和理论补充。经历了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完善,具备了构成严整理论体系的前提、要素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由发展中心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整体论、发展系统论、发展永续论和发展统筹论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本是“一穷二白”的国家 ,如何认识经济发展的内容 ,大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内容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阶段 :建国之初到上世纪 70年代中期是第一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 0世纪 80年代末是第二个阶段 ;2 0世纪 90年代初到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发展内容的认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建国60年来,党的建设经历了从革命传统型模式向改革创新型模式的转换.两种模式是在不同的世情、国情、党情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特征.党建模式的成功转换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提升党的形象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在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比较两代领导核心的发展观,对于加深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发展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建立以来,第一篇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和过去、现在、未来的全面系统的施政宣言。江总书记的讲话按照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公正的评价;讲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得出了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以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一直是摆在党的最高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主观主义发展观,到教条主义发展观,再到片面发展观,最后形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不屈不挠敢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必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他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 ,参与了革命战争时期与建国后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集中了党和人民的智慧 ,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这些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体现出邓小平关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许多重要思想。本文试对邓小平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系统阐述。一、邓小平的战略决策活动与当代中国的飞跃发展1998年是…  相似文献   

19.
建国6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通过对上述两个时期我国经济学界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两个时期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理论的研究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展示我国建国以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理论研究的脉络和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运怀英  牛东林 《理论界》2004,(4):262-26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门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回顾党的83年的历程,在党刚刚诞生时,党员人数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3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在中国执政50多年,拥有6600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的大党。在这个巨大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也经历了思想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直至走向今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新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