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8,(24):8-8
中国政府公布了针对外国新闻媒体记者的新采访条例.放宽了对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活动的限制。中国领导人以此向外界表明:他们正在采取新闻环境逐渐自由化的方针。中国政府在新闻领域实施自由化的方针不是一项临时改善自己形象的措施,而是一项长期战略。当然,像前苏联一样,在中国还存在着法律制定者与实际执行者问的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0-10
推荐度指数★★★★ 广东省委工作组的进驻使“乌坎事件”出现转机。《人民日报》充分肯定广东省委在处理乌坎事件的做法,认为:“把握了群众利益的诉求点,也就把握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专家认为,“广东这一次在中国最重要的时候承认了社会市场和党政权利博弈的合理性。”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愿意在制度上进行谈判,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乌坎事态转机,是理念转机、制度转机。它的样本意义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方针,以人为本的方针,为中国解决群体事件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2-M0001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给中国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给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同各国加强合作。中国的对外开放方针不会改变,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相似文献   

4.
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教育事业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贯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方针基础上,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的。本文试图探讨在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十二大召开这段时间内,中国决策层的发展观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诞生。一、路线与方针:三个根本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党在路线和方针方面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墨守成规转变为改革,从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开放。这三个转变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诞生首先是同这三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6.
《经营管理者》2009,(10):10-11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况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大报告精神,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进而有力地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宏伟目标的实现。一、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旭东 《决策探索》2005,(11):28-28
在中国8大经济区划更明晰地布局之时,中国行政区划改革也再度热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日前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试点改革。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决策与信息》2006,(7):78-80
中国和平发展将给周边国家带来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的讲话中说,世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将首先给周边国家特别是本组织成员国带来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节能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能耗,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决策导刊》2005,(4):F002-F002
作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1年来,重庆开发区始终遵照“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精心营造投资环境,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全力搞好招商引资,着力培植经济增长点,探索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9,(22):8-9
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众所周知——极其廉价、勤劳、技术熟练和极富智慧的劳动力;政府英明的经济策略吸引包括来自海外富裕华人的大量外国投资;稳定的国内局势及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旨在创造和平周边环境的外交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是一个战略问题“使用人才”的问题是邓小平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始终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来看待。首先,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问题。邓小平说:“我们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中国总的任务和总的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搞四化建设,我们曾制定了一个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而“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15.
《管理学报》2012,(5):657
"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是专注并深入中国实践的管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其旨在检阅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成果,探讨落实"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重大问题,深入推动中国管理实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报》2013,(5):774
"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是专注并深入中国实践的管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检阅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成果,探讨落实"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重大问题,深入推动中国管理实践之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了从严治党的方针,从而保证了党的先锋队和领导作用的发挥。回顾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从严治党,对于搞好面向21世纪党的建设,无疑会有很大启发和教益。 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态度坚决,不避功高位显 中国  相似文献   

18.
党校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和科研改革,根本的问题是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党校改革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科研为基础,更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规律,逐步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学体制、科研体制、管理体制,进一步办好党校,更好地为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服务,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报》2013,(6):936
"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是专注并深入中国实践的管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检阅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成果,探讨落实"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重大问题,深入推动中国管理实践之科学发展,不断探索具有本土特色之创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管理学报》2013,(8):1248
"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是专注并深入中国实践的管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检阅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成果,探讨落实"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之重大问题,深入推动中国管理实践之科学发展,不断探索具有本土特色之创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