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节奏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它是舞蹈动作区别于自然状态的生活动作的主要标志,不同内涵、不同感情色彩的舞蹈作品往往由不同的节奏形式组成。而今,现代舞已经形成了极为复杂而丰富的节奏体系。节奏语言的丰富与变化,必然促使现代舞的表现领域和空间不断扩大,这包括现代舞在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如现代舞机遇法和击打法的出现,改变了音乐节奏在现代舞中的常规运用方法,推动了现代派舞蹈形式方面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音乐节奏与现代舞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音乐节奏在现代舞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国现代舞技术训练中的"放松技巧"与太极拳的核心劲道"劲"的融合与应用,及其对中国现代舞技术训练体系的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峙与合作:在现代舞与芭蕾舞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舞与芭蕾舞是舞蹈艺术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舞同芭蕾舞在各自的体系中发展,芭蕾舞的外开、向上、舒展之美的审美特点与现代舞自然、向下、个性张扬的表现特征,两者互相对峙、互相借鉴、互为融合,既有自己的舞蹈风格特征体现,又使各自的表现手段得到了丰富,突显出现代舞和芭蕾舞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中国现代舞的训练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玛莎·格莱姆技术训练体系对中国现代舞训练的影响,以现代舞训练课的教学为例,将其现状作为切入点,以比较总结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现代舞技术课的教学,发展较为缓慢,处于自我摸索,多种融合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玛莎·格莱姆技术对现代舞训练发展的启示,得以我国现代舞训练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朝鲜民族舞蹈与中国古典舞“气韵”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舞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便是讲究"气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气"、"韵"分别统领着教学、表演、创作中的"神"与"形".意、气、力、形四者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朝鲜民族舞蹈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十分强调"韵律",最基本、最典型的"气韵"方式则体现在"粘劲儿"上,并以此构筑了朝鲜民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这种"气韵"相近之因,无外乎由于哲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之源相通、"气韵"观相同.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韵律课程对幼儿的整体教育发展、幼儿音乐感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动作运动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 从幼儿下肢的屈伸动作出发,以福州某幼儿园4-6 岁幼儿113 人(5 人未完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能力训 练(训练步骤、强度、量等由幼儿舞蹈教学领域的专家5 名采用专家论证法),探究股四头肌、腘绳肌对幼儿韵律课程中的膝关 节屈伸动作的影响,发现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力量练习对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的概念进行了格义式的诠解,他自谓其新理学形上学不是照着朱子的讲法讲,而是接着讲,企图发展出一套新的中国哲学之形上学。朱熹的理气可分不可离,且富有机性的联系。朱子的「无极而太极」以「无极」来描述最高实有「太极」之形上属性。冯先生的理、气、太极、道体皆为真实(本体)之抽象思辨所得之概念,与朱熹机体宇宙论格格不入。冯先生真际与实际(现象世界)之割裂虽不契于朱熹的理在气中之宇宙观,然而,他引介西方新实在论来重构新理学之尝试和成果,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未来可能发展,提供了新视域、新思维法、诠释法,启迪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对于《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句,虞翻之直训、王弼形上之训、孔颖达"明道之大法"之训、朱熹"圣人做易自然之次第"之训、来知得"加一法"之训、王夫之筮法之训等,同异互见,各呈其妙,但释义均不尽通达。近哲高亨以天地释"两仪"、以"是"为"太极"之训简洁明了,思路却与宋明诸儒相同。实质上,从《易传.系辞》和《易纬.乾凿度》对此句的以经解经、以传解经以及刘大钧的考辨中可以看出,其要义在于合本体与功用为一体的哲学之思,诸家注解之异乃各取所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姚配中为例,论述了以"元"为核心的乾嘉易学哲学体系建构.姚氏秉承乾嘉学派易学传统,以郑氏易为宗,会通汉易,从"元为万物之元"论及"元为《易》之原",再到"元为五经之原、周秦百氏之原、《月令》明堂历律之原",建构起内涵象数、义理的"元"哲学体系.以姚配中为代表的乾嘉学者所理解的"元"概念,内含儒道两家意义,既是形上之道,又是未脱离形下的气,抽象而具体,可感可证,与宋代"太极"或"理"概念比较,似乎更为接近"真实"的外在世界.以此建构的易学哲学体系,内含自然属性与道德属性,是自然与德性统一.乾嘉学者所倡导解释易学文本的文字训诂和象数,不仅仅是通达义理的工具,其自身也内含古代名物制度和文化知识,反映古人对于客观外在世界的认知,他们对文本的解释体现的是解释者的学识与修养及其对于外在世界的理解,是一种类似西方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舞编创应该首先了解中国观众的心理,然后以此来对照所创作人物的内心情感,逐一把握动作在舞蹈中的作用,包括启动、发力方式、视线等等,逐渐摸索出具有本土意识的中国现代舞.  相似文献   

11.
余端嵘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4):67-70,74
太极玄学与舞蹈、书法三者表面看似无太多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玄学与舞蹈、书法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气”、“阴阳”等这些方面,对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剖析阐释,指出“内求”、“意”、“空间运作规律”等两两相通之处,并结合部分具体相关的舞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邯郸太极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基础上,找出影响邯郸太极产业化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的心理治疗多数采用西方的理论和技术。太极拳为心理辅导开创一个新的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堪称中华武术中至高精妙的拳法,强身健体、惠及众人。然而新兴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文化,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再造武术文化产业新常态,方能推动中华武术的保护、继承与创新。新常态视角下太极内功武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专业核心技术,也离不开国际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美学"进行高校太极拳教学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能激发其学习太极拳兴趣,加深对太极拳的了解,提升对太极拳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7.
舞蹈教学是高师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舞蹈意识是学好舞蹈的基础。作为一名高师舞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理解舞蹈意识的内涵,明确舞蹈意识对高师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方以智结合其家传之易学,提出了"太极不落有无"说。"无极即在有极中——无即在有中——先天即在后天中"和"太极即在无极、有极中——太无即在无、有中——中天即在先、后天中"这两组命题的交互融合构成了"太极不落有无说"的基本内涵。"太极不落有无说"是方以智"统泯随,交轮几"思维模式的运用,或者说是其"统泯随,交轮几"与"不落有无"的圆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舞蹈学校教育,是从1954年9月6日成立北京舞蹈学校开始。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开始就走向了"早期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教育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适应全国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全面表演能力的舞蹈演员和教员"。这种单一的办学定位,虽然对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需求和人的需求的多样化,也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对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为此,必须调整其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及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将证明形态(形式)逻辑是人体乃至生物形态的自然法则。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根据太极代数提出辩证逻辑组,而太极代数是太极学说与布尔代数相结合的产物。其次,对辩证逻辑组进行辩证性分析,并通过辩证性的交叉否定推出辩证逻辑组。最后,证明经由形式方法和辩证方法导出的辩证逻辑组与人体形态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就证明了(形式)逻辑不乏辩证的内涵,(形式)逻辑不只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还是构造人体乃至生物形态的变化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