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容闳与盛宣怀在津镇铁路筹资问题上的冲突是晚清铁路建设史上重要的一幕。容闳提出集股承筑津镇铁路的方案,身为铁路公司总办的盛宣怀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联合张之洞、王文韶和刘坤一等地方督抚加以阻止,最终迫使容闳退出。这一冲突反映了洋务人物在围绕实际利益问题上,有未能理性沟通的弱点,正是这一冲突最终导致津镇铁路落于德英两国之手。  相似文献   

2.
一八八四年秋天中法战争之际,出版了一部洋务文集——《敦怀堂洋务丛钞》,编者是曾以批评洋务活动“遗其体而求其用”受到郑观应称道的张树声1。这部文集今天仍然值得人们注意,与其说是由于它收入了一些洋务派的论说,毋宁说是由于它还包括《太公阴符经解》、《孙子九地篇》和《火攻备要》等古代兵书。列作《丛钞》第一种的是同年夏天在上海刊行的朱克敬《柔远新书》,这  相似文献   

3.
“洋务思潮”研究的“始作俑者”──刘学照教授《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3月)是刘学照教授的一部专题学术论集,共收入作者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十余年间关于洋务思潮的21篇文章。1982年,作者在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70年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冯桂芬、容闳和洪仁玕已经提出一些新教育的主张.在他们的著作里率先提供了新教育交替的信息.他们对新教育的见解逐渐为洋务派所认同、所提倡,新教育成了一种思潮,它为洋务教育的开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洋务教育的进行和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先导作用,本文拟就这一思潮的形成,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从“清流派”中分化出来的洋务派“新贵”,是洋务运动后期最著名的实践家和理论家。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洋务思想的历史考察,并结合与同时代人的思想比较,探析张之洞洋务思想的形成、成因、特点与性质;重评《劝学篇》;最后,再以张氏的洋务道路为例,说明儒家思想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中,有一个被李鸿章称赞为“吏治洋务,冠绝流辈”的人物,他就是《海防条议》的作者丁日昌(1823—1882)。丁氏乃广东丰顺人,从同治初年起投身洋务活动,参与中国最早一批军事工厂的筹建。其后历宦江苏、福建和台湾,始终以推进洋务事业为己任,倡言改革,多有建树,实为洋务运动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家。故在丁氏生前,已获洋务派人士交口赞誉。李鸿章一再推许他的洋务才干“精能罕匹,足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记》是展示容闳社会和教育思想以及历史贡献的重要窗口。从事“西学东渐”事业和促进中国文明富强是他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以图实现“维新中国”的人生志愿。这种社会理想贯穿于他所从事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的全部活动。容闳的社会理想及其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开创了中国社会和教育近代化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兰彬致朱学勤手札九件,写于1869年春至1871年初秋之间。手札内容涉及陈兰彬在此期间的行止和思虑。前者包括其在直隶治河、赈灾、清理积案,而反对“练军”和兴办练、保甲。后者包括其对广东、云南问题的看法,对全国官员队伍杂乱、官场风气败坏的批评;尤其是对国际大局、中国危机的认识,及其尽快开发、经营台湾的主张。凡此说明,陈兰彬此时虽然官员卑微,但能不计个人荣利,兢兢业业,实心办事,其思虑和建议也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9.
作者曾在《关于洋务思想体系及其评价》一文中提出: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历史作用都必须受到时代和条件的制约。当19世纪6、7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界面临着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时代条件下,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洋务思想起过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当8、9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界面临的已不再是要不要学西方而是究竟向西方学习什么的时代条件下,洋务思想坚持反对对中国封建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从而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性,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运动继续向前推进的反动理论。本文将讨论在洋务思想因其丧失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驻美公使,在出使前和出使期问,陈兰彬在华工问题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如率领调查团收集了大批关于中国劳工在古巴遭受迫害的材料;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在美等国华工之人身安全;在秘鲁虐待华人事件、丹佛事件发生后,积极与秘鲁、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等等.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陈兰彬在保护华工问题上的举措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作为派驻美国,专事华工事宜之首任公使,可以说,保护华工是陈兰彬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作者曾在《关于洋务思想体系及其评价》一文中提出: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历史作用都必须受到时代和条件的制约。当19世纪6、7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界面临着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时代条件下,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洋务思想起过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当8、90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界面临的已不再是要不要学西方而是究竟向西方学习什么的时代条件下,洋务思想坚持反对对中国封建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从而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性,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运动继续向前推进的反动理论。本文将讨论在洋务思想因其丧失进步性而趋于衰落的过程中,曾经作为洋务思想附庸的早期维新思想怎样与其逐渐分离并成为时代思潮的大体过程,算作上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2.
陈兰彬以翰林加身,书生入仕,因入幕于曾国藩、李鸿章,相继而为首位官派留学生监督、海外华工维权人、首任驻美日秘公使。他忠于职守,筚路蓝缕,书写了中关外交史、文化交流史的首卷。在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两难抉择中能做到主次分明,体现出陈兰彬身上传统而趋新、趋新而持重、持重而保底的文化品格。这是特定时空背景塑制的特殊文化现象,颇值得人们思考与品味。  相似文献   

13.
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驱 ,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教育目的论的角度对容闳的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容闳的教育目的论包含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对人们打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缚 ,树立新的教育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第一人,在留学美国期间深深感受到交通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归国后容闳顺应时代的转变,竭力向清政府统治阶层提倡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筹组华商轮船公司,修建津镇铁路,逐渐形成一个发展近代交通运输的思想认识体系,对维新派和孙中山等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容闳对于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做出的贡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丹徒马建忠眉叔、清代同光时人。他在我国语言学界,一向享有盛誉,他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作者。马氏早年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办洋务,处理过外交事务。看他的《适可斋纪言纪行》,可以了解到他的废除厘金、调整进出口税  相似文献   

16.
容闳德育与智育并重的教育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固有的道德思想融会而成。由理论走向实践是容闳追求的目标,他的教育思想成为他提出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的基础。容闳受过系统的西方近代教育,较少封建观念的束缚,赋予他政治思想不断进取、紧贴时代的品格。容闳的思想虽几经变迁,但其根本点是始终如一的,就是:执著地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使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传播,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使中国成为西方那样的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17.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洋务企业的种种弊病 ,这次工业化尝试也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洋务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官商不分 ,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经营管理上的弊病 ,所有这些最终窒息了洋务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洋务企业未能及时改弦更张以根除企业弊病来求得应有发展 ,这是其一大教训。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李鸿章之后最重要的洋务派官僚。他办洋务、抗击外国侵略、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张之洞传》一书对传主一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 ,稳妥精当的评析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知名社会活动家容闳,一生历经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过程。他以“西学东渐”为职志,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谋求社会进步,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助其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有助于认识容闳现代化思想生成和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容闳几乎是一位和中国近代社会前进步伐相始终的爱国人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赴美留学,寻求救国良方。1854年返回祖国后,致力于改造中国的进步事业。支持太平天国革命,参与洋务运动,经过18年努力促成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派遣。后又投入维新变法运动。晚年则渐渐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全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本文在探讨容闳转向革命的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容闳为辛亥革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