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留守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遭遇,过什么样的留守生活决定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留守生活是我们考察和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视角和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构成.对陕西省宝鸡地区7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情感呈现陌生化倾向,学业成绩不良现象普遍,也容易成为同学欺负对象等,而且,不同学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阜新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地调研与图示结合的方法,总结了阜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描述了阜新市妇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阜新市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更好解决,需要由政府牵头,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测试对实验组留守儿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进行实验前、后的指标的测定,通过将近四个月的锻炼,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指标都有明显的上升。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体质指标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同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境状态也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很好控制。进一步证明了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山东省莱州市4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的应然责任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解决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并非单一主体的行动,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西方国家的多中心理论为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构建多中心的监护体制。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的畸形关爱、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对策:加强学校寄宿管理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建设.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建议与构想: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法》,保障留守未成年人权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近几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我国现有留守儿童5 800万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迫切性非常突出。以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本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影视收视行为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监督、引导状态下接受影视作品过程中的道德倾向问题,尤其探讨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犯罪手段、奢华生活、色情内容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题研究。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伦理失范是个体问题折射在群体社会性行为的问题,涉及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伦理失范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中留守家庭人伦关系离散的变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语境影响最为关键。本文将留守家庭看作特殊的“伦理实体”,围绕此实体建立系统的干预机制,即“明伦”“通理”“持道”的相互支撑、落实符合道德原则言语行为的“执言”的内部干预系统,同时配合外在干预,即对留守家庭成员话语角色定位的指导,达到文明乡村语言伦理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结构视角缺失的留守儿童研究,没有辨别漫长的留守经历对于留守儿童和农村社会的真正影响。通过将结构的视角带回来,本文旨在勾勒行动者与结构之间的互为构建过程,以刻画这一历史场景下社会结构变动的轨迹。基于广西中部壮族留守儿童的田野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对于割裂性城乡关系的认知始于其父母在两地分离的状况下再造“家”的过程。家庭结构变动、“家”意义的丧失、乡村社区衰落以及制度性向上流动渠道的封闭,推动了留守儿童真正脱离乡村社会。留守经历塑造社会行动者心智结构的过程,导致了农村社会结构断裂和新劳工生成的双重结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贫困人口需求获得经济利益与主体管理部门动态性控制二者的矛盾入手,对贫困地区低保动态管理的内涵进行了探析,并将低保动态管理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对象平行动态,二是实行标准上下动态,三是需求类型变化动态,进而提出了解决低保动态管理问题的路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阜阳农村地区3-6岁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当地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留守幼儿成长与关爱机制,从完善政府主导、强化家庭主责、完善学校教育引导、促进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关爱协同联动长效支持机制,希望能够为阜阳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当地政府更好地解决留守幼儿成长困境提供多维的对策思路,使农村留守幼儿得到精准关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对\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这些孩子自身成长的障碍和问题,还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危及国家民族未来。留守儿童从根本上说是一群“制度性孤儿”,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政策的产物和受害者。错误的发展理念和实际工作中的失误导致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未能有效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甚至相反,主要作为经济发展手段的新农村建设可能深化留守儿童的困境和危机。必须根本转变发展理念,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政策,矫正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性迷失,深化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21世纪面对的一大问题,体育锻炼是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南京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研究分析,使社会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有所了解,把"夕阳工程"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介绍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普及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是我国为实现,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世界全民大会上承诺的三大教育平等战略目标的难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国际公约的要求看,我国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巩固率仍然很低,而影响我国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巩固率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教育内部的原因有:缺乏学前有效准备;教学内容脱离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缺少合格师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办学条件差,影响教育质量;小学学校分布不尽合理等,这将是今后我国政府面对的难题及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我国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由于贫困地区在知识经济认同上存在诸如思维方式滞后、依赖单纯劳动力和政府扶贫政策资金以及产业结构单一、适应性能缓慢等偏差 ,没能产生较高的知识经济贡献率。为此 ,我们应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重新审视 ,采取转变观念 ,构建知识经济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有效诱导劳动者进行知识投资、改革教育体制等策略 ,以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贫困地区吕梁市为例,从劳务输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自发输出、“裙带”输出、组织输出入手,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劳务输出的现状。针对吕梁市劳务输出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特点,吕梁市提出了多项劳务输出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从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以及中介组织等多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为先导、制度创新为动力,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中介服务、法律维权等手段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县域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格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劳务输出途径、规模及质量上不断求创新、谋发展,推动吕梁市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Philipson & Posner的理论,从技术进步角度入手,利用城乡居民近半个世纪的数据分析描绘出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这一健康危机产生的两个路径(食物消费结构和体力消耗)的传导机理和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尽管食物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对于人们迅速提高的收入来说,其实际价格下降了,这是促进食物消费从而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农业技术进步后食物供给增加所带来的重要结果;工作强度、交通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降低了居民的体力消耗,这也是引发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