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留守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遭遇,过什么样的留守生活决定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留守生活是我们考察和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视角和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构成.对陕西省宝鸡地区7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情感呈现陌生化倾向,学业成绩不良现象普遍,也容易成为同学欺负对象等,而且,不同学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题研究。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而开展的"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结果显示,社会干预项目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对照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焦虑度等方面有积极的转变,甚至基本达到了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留守儿童之家"干预模式的可行性说明,政府应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和项目建设的监督。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和农村家庭互助队伍,实施代理家长制度,以切实构建起家庭、社区、学校相结合的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不彻底所导致的衍生性问题。基于对10个省(市)9 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存在分化,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低龄留守儿童以及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需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则与路径在于,协同主体,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聚焦核心,关注留守儿童重点群体与关键方面;着眼根本,呼唤母亲回归与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对六省市20 898名3—6岁农村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评估,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焦虑感、抑郁倾向和攻击性行为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情绪识别与应对低于非留守儿童。为加强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主题活动,二是在班级建立亲情图书角,三是开展家书传递和其他亲子交流与沟通活动,四是按月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生日会活动,五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培训,六是积极做好家园工作,七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观察评估与支持工作,八是加强专家支持力度。为了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对9 665名3—6岁农村学前留守儿童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发现:学前留守儿童增强了对父母的感情,更加关爱爷爷奶奶,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更加喜欢阅读故事,更加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同时,他们提高了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开展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营...  相似文献   

6.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新社会群体。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发凸显,尤其是近年来相关安全事故频发,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结合现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的路径也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寻求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共同发力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自身安全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宿迁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家庭情感缺位、监护状态令人担忧、学习状态不容乐观等,认为在农村建立寄宿学校是解决好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的一种有效尝试.寄宿学校弥补了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培养了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和感恩意识,为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留守儿童的概念,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的影响,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和学校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公共政策方面,生态系统发展观视野下的留守儿童等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十几年的研究表现出成果大幅增长、内容多样、重视量化分析等主要特征,但也存在着研究对象的操作定义不准确、研究假设有片面性、研究方法有局限性、研究的理论反思有待深入以及研究仅限于横向比较等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反思和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是留守儿童父母与受托人之间就受托人接受留守儿童父母委托代为履行监护职责达成的一致协议。由于受托人监护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父母与受托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对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导致受托人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受损。应当明确受托人资格条件,明晰留守儿童父母与受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委托监护监督制度,以便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在S省J县联合开展的农村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类儿童在各个维度上的健康状况有所不同。第一,在身体健康方面,受调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受访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营养问题,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情绪更加突出;第三,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拥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第四,父亲和母亲在儿童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由此可见,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未来,首先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儿童医疗保健;其次,应提高亲子联系频率,加强亲子有效沟通;最后,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关怀,鼓励儿童开展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课题组"在7省(自治区)开展的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社会资本对留守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逆力在多个维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但未对其教育期望和辍学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抗逆力同时在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较高的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程度,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其中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具备互补作用,前者是留守儿童学业努力、辍学意愿的保护因素,后者是教育期望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亲子分离的环境中成长,在社会交往、学校生活、情绪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心理韧性状况不容乐观,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选取徐州市睢宁县作为调查点,通过访谈式问卷的方式搜集资料,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受到年龄、性别、监护类型、留守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结构视角缺失的留守儿童研究,没有辨别漫长的留守经历对于留守儿童和农村社会的真正影响。通过将结构的视角带回来,本文旨在勾勒行动者与结构之间的互为构建过程,以刻画这一历史场景下社会结构变动的轨迹。基于广西中部壮族留守儿童的田野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对于割裂性城乡关系的认知始于其父母在两地分离的状况下再造“家”的过程。家庭结构变动、“家”意义的丧失、乡村社区衰落以及制度性向上流动渠道的封闭,推动了留守儿童真正脱离乡村社会。留守经历塑造社会行动者心智结构的过程,导致了农村社会结构断裂和新劳工生成的双重结构后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步严峻,受到社会高度重视.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品行塑造、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治理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个层面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系统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学习自律、人际支持上,有着较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城乡二元壁垒、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状态、心理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8.
亲情缺失、教育缺失、权利受损、安全失保是留守儿童群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出发,指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与优势,并建议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学校为依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加强与家庭、社区、政府各种资源的联系,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社工的介入下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114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执行体育教学大纲不力,体育教师资源短缺,体育经费、场地和器材匮乏等现状,是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不利因素。建议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要重视这一状况,创建适合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