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乎悲哀指示了庐隐的一切。她曾说:“我无作则已,有所作必皆凄苦哀凉之音。”悲哀,象血液,流贯于庐隐的整个创作,她自称是“悲哀的叹美者”。 庐隐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过:“有时是为了回顾既往的生命伤痕,不知不觉发生感喟与悲叹的呼声;……有时为了一种同情而悲哭而狂呼……”。她始终没有摇脱悲哀的氛围,在人生的愁河恨海里,“负着悲哀的重担,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尽头”,无怪乎被冠以“感伤派女作家”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小说家国木田独步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随笔和短篇小说.《少年的悲哀》是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其少年系列的代表作,文笔清新,独树一帜,关注“小民”生活的喜怒哀乐.文章概括了《少年的悲哀》中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对三位登场人物的形象分析,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结合国木田独步命途多舛的个人经历和作品发表的社会背景,探究“悲哀”背后隐藏的时代悲哀.  相似文献   

3.
六、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是,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情感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说明,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反正是“哀”的氛围就是了。点明了“哀”还不够,下面又点到“悲”:“万里悲·秋常作客”,这回点明是诗人自己悲秋了。一提到秋天,就强调悲哀,不是落入窠臼了吗?但是…  相似文献   

4.
一、抓住关键词语“惊异和悲哀”把握全文主题 当“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的时候,“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风筝》的开头一节,就设置了悬念,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风筝的出现对“我”来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呢? “惊异”,即惊奇诧异,这里是指由于在严冬中看到了风筝——春天的信使而出现的激动兴奋的情绪。因为春天毕竟是美丽的:杨柳发芽,山桃吐蕾,孩子们放风筝,融成了一片春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川端康成笔下的自然意象的考察,揭示“川端文学”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渗透着生命悲哀 的哲学体悟,以及投射到具体作品当中的季节感、色彩感、空灵感,以及蕴涵其中的无常感、悲哀 感和虚无感,由此把握“川端文学”的古典情韵.  相似文献   

6.
浅议日本文学作品的“悲哀”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哀”之美是日本文学作品的特色和神髓。  相似文献   

7.
“伪娘”是选秀节目的悲哀 【声音】 “眼下少数选秀类节目将畸形审美作为一大卖点,甚至出现了扮成大老爷们的女选手、宛如美少女的男选手,这是选秀节目的悲哀。”——今年的“快男”海选出现了一批“伪娘”选手,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达人秀》总导演金磊对此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8.
蜗牛的悲哀     
有一只蜗牛。有一天,那只蜗牛想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注意到,我背上的壳里面,不是装满了悲哀吗?这个悲哀怎么处理好呢?”  相似文献   

9.
“摧藏”一词,旧《辞源》和新旧《辞海》等辞书均未收入。这个词首见于古诗名篇《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所以为之作注的很多,只是众说纷纭,难得确解。 1979年版《辞源》收进了“摧藏”一词。把《辞源》的解释和各家注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摧伤,挫伤;(二)言极度悲哀;(三)“摧藏”为“悽怆”的  相似文献   

10.
一、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初五册《触龙说赵太后》)其中“哀”字,课本未注释,一般讲作“哀怜”、“悲哀”、“哀痛”。如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译为:“实在使人感到哀痛。”阙勋吾等合编《古文观止译注》译为:“也确实够悲哀的了。”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册)注云:“哀之,哀怜她。”  相似文献   

11.
冯至在《陈翔鹤选集·序》中说,陈翔鹤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感伤”。其实,这“感伤”二字正概括了包括冯至自己在内的所有浅草社成员创作的“共同特点”。 一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浅草社成员在自己创办的《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和《文艺周刊》上发表了近五百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仿佛一群手执箜篌的悲哀少年在风尘澒洞中弹出的凄怆之音,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感伤气息。这里有大量的悲哀字词:“暮秋”、“萧瑟”、“疏星”、“阴冷”、“荒径孤坟”常用来状物描景,“惨恻”、“悲酸”、“仿徨”、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语所表达的形象来传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觉一一这就是艺术活动.”巴金的创作活动与托尔斯泰的论述是相吻合的.巴金是在感受和体验了各种悲哀而难以排适之后才开始创作的,所以,他首先是悲哀的体验者;他又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倾诉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所以他又是悲哀的表现者.听听他自己的表白:“我虽不能苦人类之所苦,而我却是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的,我底心里燃烧着、种永远不能熄灭…  相似文献   

13.
庐隐对女性的“女奴”现状的反抗 ,对“男权文化”的抗拒和剥离 ,对女性“自我”个性意识的确立 ,有着独特的、时代的意义。同时 ,由于庐隐“本我”“经验”的原因 ,她的女性自觉意识盈溢着“消极”的、悲哀的色彩 ,影响了她无法对于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阮籍作为正始玄学和文学的代表人物,其玄学理论的重心,在于建构了一个形超神越的“无”的精神境界。这一境界兼有哲理性和诗性,成为阮籍玄学和诗歌的联结点,对阮籍诗歌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诗歌旨归和阮籍思维方式、心态等方面分析了这种影响,强调指出了“无”的精神境界既缓解了阮籍的悲哀,又加深了他的悲哀,这使阮籍诗歌既宏放高迈,又沉郁悲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学自最古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事记》起 ,就带上了悲哀的情调。这种风雅和悲哀的审美情趣 ,发展到《源氏物语》 ,便形成日本文学的基本美学观念 ,成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物哀 ,不仅仅是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 ,而且还包括哀怜、怜悯、感动、感慨、同情、壮美的意思。”(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日本人传统的思维中 ,孤独、解脱、幽玄 ,这些与洁癖、正义、安定几乎是同义词。川端康成曾说 :“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的作家 ,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 ,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 ,别无什么东西了。”《源氏物语》集中体现的平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日本文坛现代派的代表川端康成,很早就以“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自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细致地描写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及情趣,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无不常有的悲哀韵致,尤其是在小说《雪国》中展现了日本文学的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7.
2月18日,正月初十。金有树委托朋友给开县一位领导写求助信:“我救了19人的生命,现在求领导救我的命。”信中,金有树第一次详细向外界讲述了他救人的经过,以及他遭遇的巨大困难。已经过去整整10天,那封送到开县县政府的求助信仍然没有回音。同时写给开县其他相关部门的求助信,也同样没有消息。(2005年3月12日《重庆晨报》)读了这条新闻,是心的滴血和无言的悲哀。这种悲哀决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国家的悲哀,社会的悲哀!生活之悲,以之为窥。一个救了19个人的英雄最后因为自己没有钱而不得不离开医院去等死。因为求助政府和领导的信没有回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的恋爱观、艺术观及作品本身的分析,认为《瓶》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诗集”、“感情的实录”和“苦闷的象征”,而是一曲有感于青春易逝的挽歌,是中年男人面对妙龄少女的爱情所生发的沉重、无奈与悲哀的复杂感喟。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越南的台湾诗人尹玲,经历了过多的苦痛与磨难后,以“战火”、“剪刀”、“玫瑰”、“旅程”等主题意象,抒写战争的血腥与惊恐、离乡的悲哀与惆怅、爱情的欢愉与牵念、漂泊的足迹与见闻,形成其诗歌沉郁而灵动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徐渭的精神痛苦曾得到三次弱化 ,与此相应其散文的情感基调发生了从“悲愤”到“悲哀”的转变。由于痛苦在每一次被弱化的同时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得到相应的强化 ,“悲”始终构成其情感中的一贯性因素。“愤”和“哀”在内含和指向上表现出明显不同 ,分别构成其前后期散文的支配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