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是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公开宣称运用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因此,在谈论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不能不先说说它出台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依靠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如果说,12年前在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是因为资本账户未开放而成为“避风港”,那么联系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能使我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还有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采取的一项“反周期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手段。与货币政策相比,它有两点优势:一是见效快。财政政策能更迅速地提振经济活动,这一点在宏观经济遭遇较大冲击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央政府于1998年6月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并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进行.但经济形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其中的举措之一。本文通过对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的分析、评价,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危机下税收政策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是就本次所实施的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伴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和预算方法的变化,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债务资金用于其他急需支出、重点民生支出事项。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发力。虽然2015年赤字率将提高到2.3%,但从财政赤字的国际经验、国债负担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手段、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的财政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保增长和调结构并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带来了内生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审时度势地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直接的关系。表现较为突出的是,1998年和2008年在应对国外经济危机时我国采取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这其中,1998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国2012年要把握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之间的平衡,确定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政 相似文献
11.
12.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专访时.对中央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增加1.18万亿元中央投资,拉动4万亿元投资规模,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谈起克服通货紧缩,人们不免要谈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换言之,如果判断明年宏观经济的运行基本态势仍然是通货紧缩,则我们就不可避免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最新消息:国家将限制煤炭生产,解决雾霾问题,要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双重影响。煤炭行业要积极争取有利于本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优先发展交通事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政策。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成效。在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后,交通发展又成为热点,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交通作为一项优先发展的产业,加快公路建设成为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自1997年10月开始,出现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中央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着重点,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增加需求,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把拉动内需作为启动经济重大措施的同时,却对有效供给的研究重视不够,以致“通货紧缩”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国内要求启动民间投资的呼声日渐高涨。民间投资,主要指投资主体为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投资。要启动民间投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民营企业,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甚至建国60年以来,我们的生产目的是什么?从历年GDP增长构成不难看出,资本投资以及商品与劳务净出口占GDP增长的60%左右,而最终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低.这种增长轨迹显示,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更多的是为生产而生产,为出口而生产.近年发生的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也对这种忽视国民消费的经济形态提出了最为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