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上的挫败,弄得他最近一直很忧郁。我们几个朋友去看望他,苦劝,没有效果。她说,我试试。她是幼儿园老师。  相似文献   

2.
在《爱的教育》里,我看到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交往着。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哪个学生病了,老师是必定要去探望的,这是当老师的责任,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想起前几天,班级里的兴年手断了,我买了些水果准备和班委们去他家里探望。还没去之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就在旁边泼冷水:“去干什么呢?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关心学生,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假若你不再教他们了,在路上碰了面,叫你一声‘老师’都是妄想。再说,每逢有学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完病,有几个会对你说声‘谢谢’?又有几人会还给你钱?”我颇不以为然,我去看望学生,因为我是他的老师, 我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他,全班同学都在为他着急,希望他早点好起来,仅此而己,此外,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刘高官 《山西老年》2011,(11):19-19
我和华老接触、相识是他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的事。1991年,因工作关系,我有幸参与了接待华老的工作。我和华老之间,地位和身份悬殊,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更没有妨碍他对我的教诲。从1993年到2006年的13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每年,我都要去看望他老人家。我从华老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4.
安宁 《人生与伴侣》2008,(10):27-27
80后的朋友棋,是我们这一群里过得最滋润的一个。他在大学里当钢琴老师,除了每个月轻松赚来不菲的薪水,还可以有丰厚的外快。每次出行,我和男友习惯性地去公交站牌下等车,他都没有耐心,直接打车载我们去目的地。抵达后也总是他抢着付账。  相似文献   

5.
李光 《山西老年》2014,(11):11-1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真没有想到,我手里的这枝“玫瑰”,竟然是我订了12年的《山西老年》。 6年前,我的邻居张然病了,他是一个独居的老头,儿子在加拿大,老伴走了好几年了,我看他可怜,就经常去他家看望他,给他带点老伴做的好吃的。渐渐地我们由仅仅是认识的邻居变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那一天,我突然接到原单位领导来电,为庆祝单位成立60周年,意欲让我撰文.我听领导言辞恳切,也就没有推辞. 老伴闻听此事,为我捏了一把汗.我隔三差五地要去托老院看望年近期颐的婆婆;每天早出晚归去小儿子家照料才八九个月大的小孙女,还经常眼疾发作.但他知道我脾气倔,认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不得不说了句“古稀之年老黄忠”,赞扬乎?揶揄乎?我都没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7.
我与作家孙谦频繁交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年年相见,有时一年达数次。当时,我是一文学刊物的主编,想请孙谦当我们刊物的顾问,他欣然应诺。由此,我们的书信来往多了,接触也多了,我一有机会就去看望他、拜访他,他也到过我家做客。在接触中,他给了我诸多教诲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八二年中秋过后的一两天,我去看望骆宾基,他赠我一本淡黄封面的《幼年》。“骆老师,这部长篇是您的代表作吧?”“是的,我的代表作。”话音很低,语气却是毫不含混的,看他的神情,倒仿佛是被人猜中了一个秘密。我暗自欣喜,因为自己的看法得到了作者如此明确的证实,而几种有影响的文学史并没有这么肯定过,再说,建国后几十年间,不管怎样,骆宾基毕竟写下了不少于他解放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我的朋友两年前亡于车祸。那一天是他的忌日,我到他家里去看望他的妻子和儿子。我和那做母亲的正低声聊着,她的儿子背对着我们,全神贯注地在看电视。里面正在播着电视片《神秘的地球》。那男孩说:“小象真可怜。”一只孤独的小象,想在傍晚时分加入一队陌生的象群,但却不断地被拒绝。刚刚连跑带颠地追上那一象群的小象,又遭到同样的驱赶后,又一次横着倒下了……那又一次横着倒在泥泞中的小象,伸直了它的鼻子和腿,一动不动了……男孩自言自语:“可怜的小象死了。”我听到他抽了一下鼻子。于是我知道那男孩在流眼泪了。然而那小象并没死,它终于…  相似文献   

10.
SHMJ:我们都是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至今一晃30年过去了,虽说当时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也许我们学画的经历很相象。记得那时我们都很年轻,学习条件也没有现在的学生好,但却很用功。时卫平:是的,我是1978年初春离开工厂去南京读书的。我开始学画是在厂里干活时,那是"文革"后期,我用学画的方式来打发时间,跟着文化馆郑书道老师学习国画,郑老师是1950年杭州国立艺专毕业的,我常常看他画月季花和水鸟,也学着写些书法。去南京读书后,我学的是油画专业,很快我发现中国人画油画有点拧巴。首先我们比较习惯毛笔传统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1.
书里书外     
仲利民 《社区》2014,(29):7-7
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忘年交,他是一位读书人,虽然不能说才高八斗,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担当得起的,他的作品写得深沉大气。好久不见,原来很闲散的他却是意志消沉,目光呆滞,他缩坐在一张旧椅子上,对我的到来近乎漠然。老先生原来很喜欢我去看望他,每次都是与我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而现在却变了模样。  相似文献   

12.
张志松 《老友》2011,(10):41-41
儿子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手下有10多名员工,可谓事业有成。 一个月前,儿子打来电话说请我和老伴去外地旅游,景点任我们选,他可以开车陪我们去。我想也不想就一口拒绝了,因为我和老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乡下,并且爱上了这里。  相似文献   

13.
父子情     
《北方人》2006,(5)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们随便说话,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  相似文献   

14.
仲文天 《社区》2009,(32):8-8
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忘年交,他是一位读书人,虽然不能说才高八斗,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担当得起的,他的作品写得深沉大气。好久不见,这次会晤,却发现原来很闲散的他有点儿意志消沉,目光呆板。他缩坐在一张旧椅子上,对我的到来近乎漠然。老先生原来很喜欢我去看望他。每次都与我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而现在却变了模样,让我大为纳闷又吃惊不小。  相似文献   

15.
清理心灵     
那年秋天,我和几个等待分配且没有丝毫社会背景的同学忧心忡忡地去拜访一位老师。满头银发的老师一言不发地听完我们每个人无奈而又沉重的倾诉后,把我们带到他的书房里,然后拉上窗帘,点亮一盏灯。  相似文献   

16.
我和小强是好朋友。有一天,我们偷偷地议论起语文老师的大肚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对小强说:"你别小看我这大肚子,里面装的都是学问啊!"虽然老师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小强,但小强认定是我出卖了他。从此以后,小强就不理我了,其他同学也慢慢地疏远我。我该怎么跟他们解释呢?  相似文献   

17.
恋土(散文)     
隔壁邻居的王奶奶回家去了。是在被查出身患食道癌之后没几天回家的。 老人的儿子老王和我在一个单位。几年前,他从乡下把年迈的老母接来住,老人家常到我这边串门,我也常去看望她。老人家很怪,总说儿子的家不是她的家,她的家在乡下。王奶奶乡下的家我未去过,但老王向我介绍过,乡下没有什么亲人,他是老人唯一的儿子。所谓的“家”,只是两间草房子而已,孤零零地立在一片梨园的边上。老  相似文献   

18.
正壮游的勇气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我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要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后来我就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  相似文献   

19.
清理心灵     
《北方人》2008,(5)
那年秋天,我和几个等待分配且没有丝毫社会背景的同学忧心忡忡地去拜访一位老师,满头银发的老师一言不发地听完我们每个人无奈而又沉重的倾诉后,把我们带到他的书房里,然后拉上窗帘,点亮一盏灯。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汪老师:您好!我原是一个率性、自在、有主见的女孩,自从谈恋爱后,一切都变了。如果男朋友没有及时回复消息,我就担心自己不被他在乎;如果我去球场看他打球,但他没注意到我,我就感到失落;如果他与其他女生有说有笑,我就忍不住想他会不会觉得其他女生比我好。更难受的是,如果他情绪有变化,比如有点消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