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瑛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11-112
本文主要探讨在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必须处理好"量"与"效"的关系、"才"与"德"的关系、"冷"与"热"的关系、"粗"与"细"的关系,确保"量"、"效"、"才"、"德"四方面的考核指标适度、合理,是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结构与章法的辩证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美是多方面的,其形式美、神韵美以结构章法美为基础,表现在"主"与"次"、"疏"与"密"、"违"与"和"、"呼"与"应"、"黑"与"白"等诸方面和谐.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取向成型于工业化时期,当人类社会演进到信息社会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层次与范围、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作为科技创新的"创造性破坏"进化到"高技术与高文化"融合的创意,创意进入企业、产品、市场与产业,通过创意的商业化、组织化与规模化,生成"创意产品"、"数字版权"、"社会网络市场"与"模块化运作"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最终实现"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意义上的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4.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以及"明哲保身"与"爱之慈善"有很多背离之处。认为"宗法"与"礼教"两大思想是导致"人本源"的儒家"慈善意识"与"神本源"的现代"慈善理念"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必须扬平等、弃等差,扬责任、弃恩赐,纠正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越位"现象,克服"明哲保身"思想的局限,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9,(3):112-119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应从"均等化"与"标准化"、"破"与"立"、"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区域带动"与"省域统筹"、"权随人走"与"带权市民化"、"挤出"与"分流"、"表达"与"回应"、"全能"到"合作"等着手,从供给理念依循、制度创新、供给序列定位、区域差异化治理、权益保值补缺、成本分担、利益表达机制建设、多元共治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热点、难点及前沿理论的研究。主要栏目有"经济与管理"、"国防科技管理与国民经济动员"、"航空与航天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传播理论与传播技术研究"、"文学.历史.哲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高等教育与教学"等。  相似文献   

7.
个别和一般的矛盾贯穿于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发展的始终,并通过"一"与"多"、"动"与"静"、"质"与"量"、"有限"与"无限"、"内因"与"外因"等具体矛盾关系得以呈现.正是这些矛盾关系,使哲学家们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了前苏格拉底时期本体学说迂回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代知识观受到人们的质疑。与现代知识观相联系的现代大学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也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博雅教育与技术传授的论争与反思中寻找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而言,应适应知识观转型的要求,致力于教育目的与价值、知识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达到"做"与"想"、"实践"与"理论"、"物质"与"理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管理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宝藏,尤其是儒家管理哲学,以其卓然独立的管理体系影响于世,这其中包含着"德"与"刑(法)"、"和"与"同"、"义"与"利"、"正人"与"正己"、"无为"与"有为"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我们加强现代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懂得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以矛盾的一方去表现另一方,以相反致相成,诸如对于"有与无"、"动与静"、"明与暗"、"宾与主"、"答与问"等矛盾,每每采用"以有见无"、"以动见静"、"以明见暗"、"以宾见主"、"以答见问"手法,使表现对象的特征鲜明化。  相似文献   

11.
稿约     
<正>《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石油与能源"(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文化与传播"、"山东黄蓝战  相似文献   

12.
稿约     
<正>《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山东省优秀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本刊为突出石油和能源特色,开辟了"石油与能源"栏目,该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同时设有"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文化与传播"、"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山东黄蓝战略"(其前身"黄河三角洲"被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重庆市黔江石会中学经过八年的行动实践,形成了"农"、"科"、"教"有机融合的"三教结合"农村特色教育模式,整体性推进"三位一体"综合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机融合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证并进"的课程模式与"六连结构"的教学模式,"以教脱贫"、"以教促富"、"以富促教",打破农村"贫"与"愚"恶性循环,最终探索出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双赢互惠"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稿约     
<正>《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石油与能源"(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文化与传播"、"山东黄蓝战  相似文献   

15.
《尚书》经典中蕴涵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文本所涉天命、鬼神、上帝、群神、神人等与"神"直接相关之思想概念与哲学范畴,是建构《尚书》"人神观"与先秦宗教神学思想体系不可或缺之内容。《尚书》文本论"神"与论"人",既弥漫着强烈的神性意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所论人神关系内容,蕴含天人关系、天神关系和天祖关系,是天、神、祖、人、上帝之间立体融合。《尚书》"人神观"反映了殷周之际思想世界复杂之人神关系图景,体现了"人本"与"神本"并行发展之态势,展示了"人神同构""天民一体""神人不二"与"天人合一"之理论特征,彰显了中国古代社会以"神道设教"和"人道设教"为特质的历史文化思想面相。"神本"向"人本"转向之观点,并非完全真实反映历史发展轨迹与状态。"神本"与"人本"、"神道设教"与"人道设教"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张力中并行发展且互为补充,并成为社会稳定与人心安定的重要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16.
从"求知"与"修养"、"宽广"与"专深"、知识与能力、"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等四个关系,分析了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命自由是庄子与尼采哲学的主旨。从比较视域审视,庄子与尼采的生命自由都同样立足于生命本体意义的观照,强调生命本真的守持与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的充分彰显。但因各自所处时代、地域与文化的截然不同,他们的生命自由思想在缘起、内涵解读、实现方式以及终极诉求等方面相应地呈现出"离乱之世"与"工业社会"、"超脱"与"创造"、"忘"与"变"以及"真人"与"超人"等巨大反差,体现了两者的不同生命旨趣与价值祈求。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热点、难点及前沿理论的研究。主要栏目有"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经济与管理"、"国防科技管理与国民经济动员"、"航空与航天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传播理论与传播技术研究"、"文学·历史·哲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高等教育研究"等。为保证刊物质量,并使本刊与相关的检索机构要求接轨,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刊实际制定本简则,请投稿者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9.
"智"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道德条目之一。儒家关于"智"的思考与"知"交织在一起,基于三个向度展开:"知"与"智"的关系、"智"的内在层次、"智"的实现路径。而"智"的内涵、进路与价值正是在这种交互关系中得以展现。相对于知识性的"知",儒家更重视实践性的"智",通过强调"仁"与"智"、知与行的统一,儒家把致"智"的过程理解为成就完美人格的必经之路。儒家有关"智"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儒家知识论的道德化倾向,更多显示为知识与智慧、知识与价值相统一的"道德知识论"意味。在以"知"与"智"的互诠中,儒家"智"德的特征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20.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不断"适应"并"改造"其所处的环境,摸索并建立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创造并不断"改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历史。"人为本位"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叙述、分析、阐释这一历史过程的学问;其根本目标是揭示"中国人"的人性,包括具体个人的"个人性"、不同意义与层面的人群的"人群性",以及作为文化人群的"中国人"的人性;认识、叙述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理解、认识关于历史的认识,都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中国人"作为历史叙述与认识,以及认识历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