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村"空心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年轻人的流失突显了农村的养老问题。在年轻人回乡事亲孝亲和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在短时间内都难以做到的情况下,加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以协助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破解"空心化"农村养老困境的现实选择和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北京市开始尝试凭单制购买养老服务这一方式,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养老,同时对社区养老服务企业进行鼓励和扶助。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养老服务券贬值、违规兑换现金等问题。原因在于政府、企业、老年人之间不能有效互动,以及老年人主导地位的缺失。政府在这一政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角色应该由服务的"指挥员"转变为"服务员"或"裁判员"。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正经历着“保基本—适度普惠—普惠”的转变过程,谁能长期地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是当前亟须厘清的问题。通过规范分析法,基于利益共同体理论,从“共识”“共赢”“可持续”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居家社区养老存在着以下发展桎梏:价值共识未达成;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创新发展程度缓慢;建设者与运营者为一体,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养老市场服务链未完善,信息不对称与碎片化并存。究其背后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未满足、资源诅咒、能力欠缺及质量缺陷。以北京市养老服务联合体为例,从价值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及技术空间的四维生产进行回应,认为能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特定情境的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缔联及保障老年人数字权益的方式消解困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结构转变速度日益加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失独家庭的数量、规模、增速等均快速提高;较之其他老年群体,失独老人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丧失,养老问题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国失独家庭的经济供给、养老就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困境的分析,结合对相关制度、政策、体系等问题的研究,着重提出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增加失独家庭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用于失独老人的养老救助以及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涛 《社会福利》2014,(12):33-34
正面对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空巢化相叠加的社会养老形势,甘肃省合水县以暖心服务为主线,紧贴老人脉动,创新"三大模式"、编织"四大网络"、搭建"五大平台",探索出一条以服务新理念打造幸福升级版的社会养老转型跨越之路。三大模式:开启社会养老"新引擎"志愿者爱心结对模式。引导农村党员、社区志愿者开展1+1爱心家访服务,精准掌握辖区老人生活与健康动态,提供照料护理、信息  相似文献   

7.
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组织获得了生长的契机,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转型带来的全面变革使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市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负责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2,(12):30-32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近日,《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正式颁布。  相似文献   

9.
邓小南 《浙江学刊》2003,(3):99-103
本文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 ,从“问题意识”、作为“过程”的制度史、作为“关系”的制度史、严格学术规范 ,加强学术交流四个层面阐释了什么是“活”的制度史 ,以及如何才能将制度史研究做“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专业老年社会工作人才是积极应对这一基本国情的重要举措。《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是培养老年社工专业人才的具体途径之一,鉴于体验式学习与该课程的高度契合性,让学生参与到乡村养老服务中亲身认知、感悟教学内容,促使其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理论知识,提升实务能力,以探索体验式学习在参与乡村养老中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群体利益分化日益显著,民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同时,民众表达自身诉求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我国尚缺少合理的、畅通的、制度化的诉求渠道,社会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也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主要从对郑州市"万警进社区"活动及信访工作的"义马模式"的分析出发,表明完善民众诉求渠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理清民众诉求渠道与社会管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民众诉求渠道的可行的路径,主要包括坚持贴近群众原则、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培育社会组织,以及重视专家学者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间招商引资竞争是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下的典型现象,但近年来我国的恶性招商引资竞争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居民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因此有必要对招商引资竞争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并逐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型。通过1999—2009年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招商引资竞争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提出针对当前我国政府模式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了解目标人群--农民的群体特征对制度设计的影响.通过对黑龙江省四个市县484份问卷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对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强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已成为列于"增加农民收入"之后.农民最想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的个人特征(年龄、学历)、家庭特征(人均纯收入)、生产特征(承包土地面积)等群体特征的差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及实施影响显著,应该列入制度改革的考量范畴;农民养老观念已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政府机构的引导与宣传是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莎  周纯义 《社会工作》2011,(17):32-34
随者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事业蓬勃兴起,各种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鉴于多重原因,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养老机构作为自己安享晚年之所。各民办养老机构为能争取更多住养员和利益回报,都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12):45-49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本文以张掖为例,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确保农村土地改革、进城农民权益的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的必然之举,为此需要在税收等制度层面予以回应。然而,当前“个税”课税单位以个人作为征纳对象,既降低了个人婚育意愿,又无助于子女养育、教育,还不利于家庭建设,有碍生育友好型社会建构。为此,须引入家庭课税制方案,在解决个人婚育意愿,子女养育、教育和家庭建设等实际问题的同时,契合量能课税原则的基本诉求,亦能丰富“个税”生育激励的工具内涵。在“个税”课税单位具体改革径路上,可选择“个人+家庭”的整体方案,并以夫妻作为基本纳税单位,设计以“折半乘二制”为标尺的家庭课税税率基准,达成“个税”课税单位改革目的,真正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7.
吴瑞坚 《探求》2013,(6):49-53
养老保障是“农转居”人员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历经十年之后,“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险仍然存在覆盖水平较低、增长速度慢以及养老保险支出成为集体经济组织一大负担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人手,消除养老政策的碎片化现状,实现“农转居”人员与城乡居民并轨,同时强化政府财政补贴责任,逐步实现两类人群养老保障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组织在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为推动社会组织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支持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但伴随着时间的增长,支持型社会组织也暴露出自身的问题,社会组织发展后续乏力.本文通过对T市N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运行现状的研究发现,缺乏标准化细则、欠...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方面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体系。第一是构建合理的社会组织生态体系,第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三是形成有力的政策推进体系。宁波市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实践对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的理论模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种新的模式——政策体系型模式——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当前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更能够指导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模式已难以覆盖.本文以"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及其运行的"公益项目对接大集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定位与作用;分析宁波公益集市服务链的运行过程与机制;研究支持型社会组织对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功能的平衡;探索支持型社会组织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实现其功能的途径.研究发现,以支持型社会组织为平台的"公共服务生产二次分工",将是实现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再勾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