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当代国际社会,一国能否正确把握国际私法中外国法内容的查明制度,已经成为该国法院能否保障司法程序公正和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对外国法的性质、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同责任的划分、外国法查明的途径、外国法无法查明的认定以及外国法无法查明时的处理方法等问题的规定在立法、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有益于促进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完善和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民事关系,国际民事关系的国际性决定了国际私法内含国际法因素的必然性。随着国际民事关系国际性的不断增强,国际私法内含的国际法因素也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同时,国际私法发展史表明,国际私法的发展与其内含的国际法因素的不断增强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这也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3.
国际私法条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适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的适用遵循着直接适用和优先适用的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予以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一具体涉外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所属国均是该条约的缔约国.但是这并不排除条约非缔约国的双方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适用统一实体私法条约.  相似文献   

4.
付志刚 《学术界》2007,(4):202-206
在讨论国际私法的范围时,直接适用的法长期处于专用实体规范的掩盖之下,被认为是专用实体规范的另一种称呼或是专用实体规范的一部分.实质上,直接适用的法与专用实体规范是不同的范畴,它可以规范涉外民商事关系,构成国际私法范围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立统一规律 ,国际私法统一化与本土化这对矛盾既斗争又统一。其对立性体现在诸如价值取向、立法表现、司法实践等方面 ;然而 ,它们又相互依赖与制约、相互影响与促进 ,在统一与斗争中长期共存 ,推动国际私法的发展。中国国际私法应正确处理统一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把握自己的发展轨迹 ,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本土资源 ,还要注重借鉴优秀并适用的国际资源。  相似文献   

6.
薛静 《云梦学刊》2023,(2):66-72
国际私法的本体是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具体包含冲突规范、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三个内容,兼具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国际私法的本体在“和平崛起”时代具有新的法治定位,其价值取向更趋同,法律选择方法更多元,未来发展更灵活。溯源国际私法本体,有助于指导中国国际私法制度开展立法设计和法律修订,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私法制度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间复杂的法律关系和私法的性质,决定了国际私法法律渊源的非单一性。虽然国际私法的目的是国际性的,但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是兼具国际性与国内性的。法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分为国际渊源与国内渊源。其中,国际渊源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和国际判例;国内渊源包括法律、判例和学说。众多法律渊源导致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因此各种渊源之间的关系和法律位阶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当条约在法国具体适用,法国法官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条文进行解释。为了避免解释成为新的造法,则需要对法官所使用的解释方法有所规制。  相似文献   

8.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6,(10):189-193
关于国际私法的起源,学界历来没有定论。本文从广义国际私法的角度来探讨国际私法在古希腊、罗马社会的起源问题,主张国际私法在古希腊、罗马社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国际私法这一法律部门和学科体系,而只是产生了国际私法的萌芽形态。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重构和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学者们提出了所谓“趋同论”和“特色论”等不同主张。这些主张的差异,一方面渊源于它们所受到的不同哲学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其观察问题的侧重面不同所致。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复杂性和国际私法特殊性的认识,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应坚持“两点论”,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国际社会的一般做法,两者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应有所偏颇。  相似文献   

10.
《比利时国际私法典》拓展适用立法原则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广清  曲波 《东南学术》2008,251(3):145-151
意思自治原则在<比利时国际私法典>被拓展适用到合同领域以外的五个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拓展适用是由该原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实现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我国国际私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比利时国际私法典>对文化财产准据法的规定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船旗国法,是指以国旗或特定标志旗作为连接点的系属公式。在船舶物权、海上侵权行为、海难救助、共同海损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方面,船旗国法原则是重要的法律适用原则。但是,船旗国法原则的适用有着严格的条件、特定的范围和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并没有把船旗国法原则作为一条普遍适用的海事冲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经济(商事)法律规范的大量出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关系成了国际法学界奋力探究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的含义众说纷纭。实际上,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将二者分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但是从“公”“私”法规范在二者间的相互渗透、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主体的同一性以及法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二者并无分科设立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国际干预的扩张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的“新干涉主义”和以“反恐”为名所进行的国际干预行动,都是缺乏国际合法性基础的国际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政治主要是各个国家对其他国家交往过程中的联系、活动及政策的总称,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的一种关系;而国际法是调整这种国际关系所形成的制度、法规及习惯的总称。自二者产生以来,就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理解好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对于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章礼强 《兰州学刊》2006,1(8):192-197
本文以探索民法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民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作者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乃民法性质的集中体现。市民社会孕育了民法,民法符合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出现飞跃性发展,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初具规模的建立健全,让人们对自己的信用状况越来越重视。属于国家信用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信用体系,是解释、证明和查验人们信用情况的依据,只有国家信用体系完善,法律健全,以个人信用作为交易形式才能更加安全、有效地运作。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在运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完善解决,才能让信用体系更好地运行和实施。通过以民商法信用体系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个人信用体系的体现和现实意义,以及民商法和个人信用原则在融合中出现的障碍,探讨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完善与商法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外贸法修订案从经营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国营贸易、自动进出口许可、限制和禁止进出口、与外贸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调查和对外贸易救济、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逐个介评.在此基础上,指出修订案存在着法律定位准确、原则性和操作性并存、个别法律制度缺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在国际法表现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政府间国际会议制定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