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精神与高校党建以实践为纽带,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建实践熔铸了地大精神的历史根基,沉淀了地大精神的内在特质,打造了地大精神的象形符号,丰富了地大精神的内在肌理;地大精神的实践理性决定其要归回实践,扎根党建土壤,有机融入学校党建工作各方面。这要求高校必须立足实践,高度重视大学精神与党建工作的耦合联系,全力保障大学精神与党建工作协调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2.
学科专业的整合是合并高校资源整合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是合并高校实体整合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而且其整合的形式与内容也将关系着合并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乃至合并效应。因此,对合并高校学科专业整合的实证研究与探析,不仅能揭示其共性内在规律,同时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无意识的自然传承方式随着生存环境的根本改变已难以为继。在新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也应从转换传承方式做起,要把无意识的自然传承方式转换为有意识的传承方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明确的传承意识及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其完备的系统则是文化传承的有效保证。将高校传承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传承方式,不仅是民族民间音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与命脉所在,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面临着社会责任凸显与竞争分化的压力、学术自由与行政制约的桎梏、追求卓越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文化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5,26(2):109-111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富含德育功能。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注重学校文化传统的熏陶影响,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大学生宿舍管理力度,建立多功能的“文化小区”。  相似文献   

6.
7.
燕赵文化精神的现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明 《河北学刊》2007,27(4):232-234
燕赵文化是中国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慷慨悲歌、义无反顾,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是其基本内涵。燕赵文化精神现代传承的总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精华与糟粕的分辨,弃取行为的选择,须以对燕赵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与价值评判,而这仍将是一个有待穷尽的复杂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依法治国过程中 ,法律必须与道德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法律精神和道德精神必须取得一致。然而由于道德转型相对于精神转型的相对滞后性 ,我国的道德精神与法律精神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 ,必须采取措施实现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在鲁学研究的历史中,鲁迅总是以最彻底的反孔反封建的形象被认同.然而,鲁迅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继承,它从《周易》文化中可以找到源头,在儒家的思想中得以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产生了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最重要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和改革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是拥有辉煌历史的红色国企.几代人的艰苦创业铸就了独特的企业之魂,沉淀了优秀的大庆精神.以大庆油田企业为例,对企业文化进行反思和梳理,并结合企业特点从"三个一致""三个坚持""三个突破"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油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之一,重塑与传承大学精神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大学精神的深层意蕴不仅包括赋予学生人格魅力、凝聚师生员工等重要内涵,更包括了服务社会的前提———大学精神的体现与传承。新建本科院校应在重塑与传承大学精神过程中与时俱进,坚守内涵;尊重历史,升华创新;人校共进,知行合一;凸显特色,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近年的高校合并工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规模与效益,同时合并高校也面临多种校园文化的冲突,为其进一步和谐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并高校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校园文化,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整合学校及师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及其所反映的主体利益,确立新的主位文化,重视在结构层面和价值层面对原有学校校园文化的梳理,体现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庞杂,无固定模式可依,很难在短期内看出成效,而往往被忽视,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核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在准确把握其内涵、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大学办学理念,坚持科学、人文与创新精神的统一;强化思想教育,实现师生知、信、行的统一;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实行专家治校;继承、发扬和创新学校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合并的成本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鼎新  宋爱军 《兰州学刊》2001,(1):78-78,14
近两年来 ,与全球企业界掀起的合并风潮遥相呼应 ,在中国大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校合并风潮 ,继新浙大成立之后 ,在短短的两年里 ,中国十几家顶级高等学府已完成了合并过程 ,人们惊呼 :中国高校合并“疯了”。截止目前 ,轰轰烈烈的并校运动似乎高潮已过 ,只乘下余波依依 ,很可能有些还成了腹中的死胎。并校是否必要 ?笔者认为合理的并校是有益的。谁都承认 ,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是“西南联大” ,她就是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合并的。也许是缘于此 ,有关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并校的妙处 ,似乎忘记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高校合并是否例外 ?…  相似文献   

16.
陈雪  周汉杰 《南方论刊》2020,(1):37-39+45
茂名是一个因油建市、以工业立市的城市,在六十年由小到大的曲折历程中,茂名人创造了南方油城发展的奇迹,也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爱国忧国、艰苦创业、奋斗图强、严谨求实、包容开放、善变求新的工业精神,茂名因而被誉为"工业精神发源地"。它是茂名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核,是茂名人鲜明的精神特质,也是我们今天构筑茂名城市文化高地的重要源泉。在茂名向着建设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应重视茂名工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使之继续成为茂名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价值导向,同时积极培育海洋文化,加强城市多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乐器、法器、神器.芦笙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领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文化面貌、心理素质及伦理道德.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苗族芦笙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厚重的地区之一,以之为个案进行剖析,可以探寻苗族芦笙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背景使得中国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受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双向作用压力,被动的"文化迷失"只有依靠深层次的主动的文化转型来解决。江苏作为人文鼎盛之地,作为中国小康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必须深刻思考文化现代化的价值意义、现实基础和创新路径,必须明晰:江苏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要传承和创新文化?如何传承和创新文化?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实质是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软实力的系统提升。通过多维视角重新解构和建构江苏文化软实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创新的方式引导传承,打造江苏强可识别的"区域文化身份"和强可持续性的区域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烙印上属于这个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在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孕育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那个时期工人阶级最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为新中国的发展艰苦创业、拼搏奋斗.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人,为了在国家高质量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应更进一步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接受"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和体现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失传的严峻形势。高校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平台,对于优秀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和传承使命,同时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也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