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人口65.89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42.85万人.2015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9.51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2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58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那么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效益何在?我认为结论应该是:利大于弊,功不可灭。首先,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我省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用十六分之一的耕地养育着十分之一的人口。人多地少的矛盾今后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省情给农民致富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因此,有人讲"农民要致富,必须减人数"。我省目前有900多万农民在省内外流动就业,为我省农村减少了五分之一的劳动力,近似于全省乡镇企业吸纳的从业人数。农民的外出为缓解我省人多地少的矛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扬州市现有农业人口322万,农村劳动力167万。近年来,扬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走出田头,走进城市,走向海外。2001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49.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523.8元;2002年农村劳务输出55.2万人,新增5.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19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619.4元,增加的229元中,劳务收入增加95.6元,占增加额的41.7%。目前,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致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新兴的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情特殊,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是我省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给我省带来较大的财富,是我省生活消费和建设消费资金积累的一个重要渠道;第三,外出务工人员学会技术管理经验,带回资金办企业,对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组织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化流动就业,对我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我省是全国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我省组织民工有序化流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国工作的大局。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从1994年第一次成为国务院工作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苍溪县是四川省北部的山区农业县,幅员2310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有农村劳动力51.6万,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仅有1.08亩。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多,耕地少,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劳动力禁锢在单一粮食生产的狭小圈子里被大量闲置。到1986年,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7.6万,而且还以每年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农村人均纯收入仅有230元,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扶持的贫困山区县。一方面农村劳力大量闲置,浑身是劲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有劲无处使;而另一方面,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发展的人口负担越来越重,全县经济陷入了劳动力越多,发展速度越慢的怪圈。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县委县府在探索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思路时认为,劳动力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山区脱贫的出路在人,山区致富的希望在人,只有在丰富的人力资源上做好文章,实现山区经济的更快发展才大有希望。几年来,我们经过不懈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开发山区劳动力资源,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人民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劳务开发新思路,极大地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代———2004年我省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增长8.8%,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年劳务收入却已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这说明,2004年我省外出务工者的人均收入在大幅上升,四川打工者的就业层次有所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85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全省劳务收入年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全面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劳务培训,对促进提高我省农民工收入功不可没。以往,我省每年外出务工的1000多万农民中,接受过就业培训的不到一半,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还是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体力活。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我省劳务经济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2004年初,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培训1000万人次,让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2004年一年,全省共安排培训资金7100万元,使513万人次农民工受到技能培训。使我省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建设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浙江省农村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自1999年新土地法实施以来到2003年底,非农建设征用耕地近160万亩,被征地农民达200多万人。近几年来,针对被征地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我们省把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建立了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省有19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筹集养老保障资金近200亿元,其中60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生…  相似文献   

8.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9.
重庆直辖后,我省仍然是一个农村劳动力剩余大省。到1996年末,省乡村劳动力3867.23万人,乡村实际所需要劳动力2160.64万人,剩余1706.55万人,剩余率44.13%;预计到2010年,乡村劳动力将达到4476.19万人,乡村实需劳动力2187.8万人,剩余2288.39万人,剩余率51.12%;因此,做好今后农村就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深入搞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无论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还是流动就业规模,都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增幅快,占全国的1/10,平均耕地1.8亩,本来就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在逐步减少,因而农业内部吸纳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的数据,并应用基于回归的分解法研究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一个外出务工劳动力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16%,而一个留守劳动力的贡献率为11%;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留守劳动力更大地拉大了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其中教育不平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广元市朝天区是一个有25个乡镇,20余万人口,幅员面积1620平方公里的国贫县区。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99%。全区2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18.2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10.68万人,人均耕地仅0.08公顷。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突出。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农村经济步伐,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把发展农村经济,当作我区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战略任务来抓。去年以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劳务输出共2万人,农民劳务收入4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3%。通过邮局和银行汇回来的劳务收入3千万元,占去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13.
资中县去年有序输出农村劳动力26万人,劳务总收入达1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9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劳务输出已成为资中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观念转变、提高素质、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为16024元,其中,企业15559元,事业单位16489元,机关17869元。与全国相比,我省分别低1961元、2291元、1693元和1710元。其差距与2003年相比,进一步拉大,其中总平均水平差距扩大了362元,事业单位扩大了549元,企业307元,机关301元。  相似文献   

15.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16.
一、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处新疆乌鲁木齐北郊的米泉市,辖区总面积95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1.5万亩,农业人口9.57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彻底改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近两年来,米泉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5%,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3%.米泉的这一做法,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稳定地提高了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近年来,射洪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的契机,加大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2012年,全县实现城镇就业6608人、再就业2850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809人,失业登记控制率4.15%;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6万人,创劳务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0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去年全省向非农产业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其中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直接组织输出260万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为输入地和我省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新安置劳动力350多万人,职工人数达1.32亿人。1995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438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50%来自乡镇企业。1995年乡镇企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