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常把美术和音乐比作姊妹艺术,并将二者一起进行比较。在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听到:这支曲子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又如在美术作品的评论中,人们又用:画面有很强的“音响节奏”感,如此等等。 在具有时间形式的音乐艺术中,音响的节奏能以听觉和视觉来感受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根据生活中的听觉经验和视学经验的相互联系,把不同的音调和旋律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转化为空间上的形象或感情,如一个单一音调的平行进展,就像一条线在画面上的平行延伸;一个旋律进行中的快慢、强弱,也可以变化为一根线条变化的紧、疏、浓、淡。所以在音乐欣赏中常能使我们有如身临目睹某种景观之感。在不完全具备时间要素的绘画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巨片《鸦片战争》面世之后,大导演谢晋的一举一动令人关注。 今年1月15日,谢导悄然来宁,和江苏省有关方面进行了一次秘密晤谈。和他同时前往的还有他的助手—上海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宗福光。此行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如何将拉贝的故事搬上银幕。 去年,江苏出版界隆重推出了一部名为《拉贝日记》的书。 随着《拉贝日记》的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充满了时代感与戏剧性的个人命运,立即吸引了影视工作者的视线。据知情者透露,在该书出版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有4家影视制作单位和出版  相似文献   

3.
从时代性质来说,当今时代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时代。过渡时代和过渡时期从字面上看内涵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一般认为,过渡时代是历史的大时代,事实上,它是大时代里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小时代。  相似文献   

4.
谢晋,中国电影的"红烛"。谢晋一生,百分之九十九的光照和暖意都留给了中国电影,他的作品"光合作用"了中国几十年几代人的社会记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够代表"中国民族电影"的作品缔造者。谢晋导演的电影几乎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红乐 《国际公关》2014,(2):46-47
正他说,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都要让内心保持一种状态,内心原子核一样的能量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这样的人才是强大的从"战略公关+事件营销"到"注意力+",从媒体经营管理者到公关从业者,从传统媒体时代到后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董事长兼CEO马苏格先生始终在为自身和公司做加法。面对《国际公关》记者,他表示,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加号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日益发展壮大,未来所有行业都将被"后互联网时代"颠覆,公关人将拥抱移动  相似文献   

6.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观察图中展现的一次小足球赛的情景,充分想象足球比赛的激烈,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这可是检验你想象能力的极好机会哟!  相似文献   

7.
大概是最近武侠演义看得太多,当我得知我要采访的人是单名姓郭时,脑海里第一反应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看到了被采访人就更加坚定了这印象。他叫郭强,人不帅但憨厚、朴实。体形也是我印象中郭靖那种壮壮实实的,而不是玉树临风。忍不住我就拿他和郭大侠比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后退”:谢晋的女性叙事策略刘宏球1众所周知,谢晋的成熟与成名是从执导获得第一届百花奖的《红色娘子军》开始的,而《芙蓉镇》的完成则标志着中国影坛上的一位世界级电影大师的诞生。纵观谢晋的创作道路,我们不难发现其镜头总是对着中国革命进程中各个时期的女性,...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18日,一代电影大师谢晋,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历程。他永远离开了光影斑斓的电影世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谢晋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谢晋执导的精品佳作流光溢彩。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本期编发一组谢晋研究笔谈,从不同的侧面及角度,从学理上对于谢晋及其电影进行研究,以纪念这位诞生于浙江的电影大师。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老友》2009,(4):8-10
谢晋导演走了……2008年10月18日,在浙江上虞,他的家乡,这位85岁的中国电影泰斗,默默地停止了呼吸。消息传开,中国电影界为之震惊……谢晋,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谢晋电影是在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特殊的是,谢晋电影继承了儒家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内涵。《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爱情关系在叙事表层的被删节和在影片深层牢固存在这个事实、谢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内涵、谢晋电影对各个时代的艺术政策的实施,均表现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本土导演对儒家文化“仁”和“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解和应用使得谢晋成为一个用电影负载和阐释“中国”文化的导演。  相似文献   

12.
谢晋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中作为配角出现的“帮助者”亦独具特色。这些“帮助者”除了帮助主人公摆脱困境、完成任务外,也传达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因此,这些“帮助者”极具时代性。谢晋的电影创作跨度很大,以“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分界,“帮助者”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话语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编制故事.从<孤儿救祖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的电影,都体现了这一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传统.谢晋电影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如下特点:其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且其起点比较低.这个女性从家庭里跑出来,成为孤独无助的人,找不到理想和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会遇到一个比她更成熟、更年长的男性.这个男性一般都是革命理想的象征,他会帮助她去克服种种困难,使她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得以解脱,从而渡过危机,超越自我,最后进入到一个革命大家庭当中去.在谢晋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影片的故事模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某个男性主人公被冤屈,被打成"右派",或被流放,受到社会排斥;最后影片中最漂亮、最善良的女人却喜欢上这个被排斥的男人,最终用家的温暖、用女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去抚慰他被集体所排斥时产生的创伤.第三阶段的谢晋电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困惑的挣扎状态,而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谢晋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他自己还是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无法真正让电影回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谢晋电影,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观众,所以这个时期他逐渐退出了电影的中心舞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是高峰,但谢晋电影在两个时代都是高峰.从1949年到1976年,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如果说有的艺术家是超前时代的话,那么谢晋就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更多地把传统、西方、当代结合到一起,一直保持和时代同步,成为中国主流电影30年的代表.谢晋是谢晋时代的高峰,而且也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不可逾越的经典大师.  相似文献   

14.
贰的含义很丰富,有贬义,毕竟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人粉墨登场,这么多奇怪的现象层出不穷,非贰不足以形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后五四时代崛起,与社会科学思潮相伴而生、交相为用是重要原因。出身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反对“学术独立”、“科学救国”等学术思潮,主张依据社会科学进行社会改造。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领导下,各地纷纷设立具有公开形式的社会科学研究会等组织。这些组织与《中国青年》等舆论平台紧密互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进而影响大批青年走向共产党、参加革命。由此,后五四时代的社会科学服务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6.
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世界进入共赢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共赢主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思想。中国倡导共赢主义具备理论和实践两层面理由:理论层面,共赢主义相比以往的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具有公正性、平等性、包容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实践层面,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以往各个时代"国强必霸"的规律并且极有可能开创中国引领的共赢主义时代,迎来全球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中国倡导共赢主义有其自身优势:首先,共赢主义集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外交思想与开放发展思想之大成。其次,共赢主义集中华传统思想精髓之大成。再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共赢主义,其核心目标和宗旨是团结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打造"大同世界";其内涵是推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治理;中国带头建立开放型经济,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应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这同时也是共赢主义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的"道"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有某些共同之处,同时也有根本差别。比较两者的共性与差别,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和西方技术发展的不同模式,而且对处理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重要启发意义。"实践智慧"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对于逻辑思维是非常有益的补充。而"道"的观念则提供了控制技术发展后果的另一种思路,具有更大的启发性。这一思路通过与"实践智慧"相互补充,将有助于引导技术走向和谐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经过了漫长的文化积累和几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信息密集、节奏快变的时代,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①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社会形态将发生根本性...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英国在欧洲安全领域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推动了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建设。英国脱欧后,不仅削弱了欧盟防务、经济力量及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而且其在欧洲安全结构中地位的不确定性给欧盟安全和防务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可以通过第三国身份、双边与小型多边形式、特别是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和在北约中的特殊地位,来影响欧洲安全政策的制定。俄乌冲突爆发后,英欧在美国主导的北约框架下紧密合作应对危机,为观察脱欧后英欧安全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窗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的社会变迁,以国货流行为主的国潮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和亚文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潮不仅在服装品牌和日常消费品中迅速兴起,更是在文化娱乐等领域全面爆发。其中,以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对推动国潮的复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追逐及消费国潮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时尚和圈层文化。而新国货运动的兴起,旨在唤起消费者的认同,实现国货品牌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真正沟通。本文通过网络民族志的研究,从消费社会中的个体化视角,分析了Z世代年轻人将消费偏好转向国潮的逻辑与内在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个体身份的自我呈现,以及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又如何推动了新国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