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财政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财政体制改革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它需要与税收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其它方面的改革相互协调配套进行.就与财政体制改革相关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为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提供总体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民族生活方式,是指各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日常行为模式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包括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三大方面。民族生活方式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而不断变化。本文仅就经济体制改革对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使民族生活方式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讨的问题。在这一探索中,匈牙利动手较早。匈牙利自从一九六八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迄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国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甚至被西方记者称之为“消费者的天堂”。 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就,在我国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仅从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准备、实施和成就三个方面试述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从哲学上论证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辩证关系,是当前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生活方式问题,不是新问题,地球上有了人,就有生活,就有生活方式。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一切生活活动,其中包括生产活动;狭义的生活方式是指物质生产以外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即“人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的状况”。这里主要是从狭义生活方式来论证“改革”与“变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就必然提到日程上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並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只有科学地认识这一问题,才能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自从生活方式被写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生活方式问题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生活方式的研究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在此,笔者就当前生活方式研究与我国社会现实关系的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如何考虑和安排农业经济发展,包括它与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兴衰,人民生活的安危,而且影响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关系到现实国民经济运行的紧松,而且也影响着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国近40年的经济实践证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是否顺利,能不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成就,农业问题,即粮食和农副产品问题对其有着巨大的约束力。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农业的这一作用又一次显示出来,这是应该警惕的。我们党的杰出领导人,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引下,经济体制改革正朝着健康的轨道前进。这种发展趋势是任何对抗的力量都无法阻挡的。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亦应适应这一变化的情况,适应和保护改革后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的发展。 税收法制是和经济体制改革联系最紧密的法律制度,它既是确保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基本条件之一。又是国家筹集资金的基本方式。为此,本文就加强税收法制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少数民族将很自然地会在这一浪潮中发生变化。随着这种变化,我国的民族关系亦势必有所发展。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通过改革,“建立起具有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型经济生活为初创中的经济诉讼带来了许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对经济纠纷的特点及相关诉讼制度和诉讼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也需要对原有诉讼制度和诉讼理论作出新的变通性的解释:甚至需要创设新的诉讼形式,以提高经济诉讼对经济生活的适应度。本文试就当前审判实践中矛盾较为突出的诉讼主体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自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还不够顺利,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只是在若干方面而没有全面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因而它直接妨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更加顺利地进行和深入地开展。这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今年七月十四日会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党政代表团团长李钟玉时所说的:在我国进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时,“也包括对政治体制的若干方面进行改革”。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情  相似文献   

13.
<正> 市场物价问题在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经济生活的实践不断证明,越是要搞活经济,越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越要按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适时地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并首先在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标志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选择和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准备就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诸方面的特征和要求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而开展。这场改革带来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也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一个根本的变化。“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习气、习惯、传统和偏见……,这些传统和习气控制着千百万劳动群众……。在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中必须克服这些传统和习气,并且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经济生活中的相悖现象一般是指相互背离而又互为条件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同一经济内容。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逻辑归纳,反映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深化,认真研究经济管理中出现的相悖现象,探讨解决相悖经济现象的途径与方法,是目前经济研究中不可避免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课题。本人仅就微观经济管理活动中常见的几种相悖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的理论命题,在理论界长期地被遗忘了,近两年来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不仅由于这个问题的本身具有“时令”的变化和富有时代的敏感性,还因为,生活方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生活方式变革的现实,迫切要求理论上给予回答。所以,本文试图就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哪些观念上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重重阻力妨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突出的是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其特征就是改革。 改革是动力,意味着开拓和进取。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才有前途,也只有改革,才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潮流中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党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虽短,但已初见成效;教育体制改革,科学体制改革,正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以苏为鉴,率先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了艰辛的探索。尽管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许多东西停留在理论上未付诸实施,但他的探索开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