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杭、嘉、湖、台、甬的实地调查,着重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模式选择的五个最主要类变量因子:农户家庭特征、产权稳定性、社会保障(日后保障)、土地流转收益和政府行为进行阐述和模型分析,探究影响农户进行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利益分配和监管问题、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产生的背景 所谓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并不是一项新生事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不久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之所以广泛地发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保护耕地的目标,盘活城乡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政策上从禁止到适度鼓励和引导做了较大改变,也为学术界关于农地流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从土地产权、农户个体行为和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的主脉络。  相似文献   

4.
农地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现有的农地制度备受争议。本文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促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它的推广将使现有的土地制度得到完善,从这一视角研究农民收入问题可以填补已有文献的空白。本文借助2000年和2012年的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平均处理效应(ATE)和受处理的平均处理效应(ATT)方法,实证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在平均意义下土地流转能使任意样本农户家庭和已流转土地的农户家庭的收入分别增加19%和33%。本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可能是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完善现有农地制度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业不断朝着现代化地方向发展,对现代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大部分农业规模经营者会通过金融信贷来满足其不断增加的资金需求。然而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也使得农户对于抗风险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险的风险抵御能力恰巧能够满足这一点。本文将信贷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土地流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担任村干部等方面对农业保险的需要有显著影响;(2)土地流转对金融借款、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显著为正;(3)金融借款在土地流转和农业保险需求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的因素很多,从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产权关系,市场体制机制,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四个大的方面分析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接着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明确土地产权等促进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障碍。自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的农地确权制度首次在实测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登记颁证,从而为农用地的大规模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在此框架下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使得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约4.9%,平均土地流转量上升了约0.37亩(将近1倍),土地租金率则大幅上升约43.3%。因此,农地确权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土地流转;同时也增强了农地的产权强度,从而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土地流转与农地滞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可分为流转和不流转两种,而流转又分为转入和转出。一般而言,"理性"的农户如果寻求非农就业,那么就会将农地流转出去;如果选择继续农业生产,那么既可能转入农地也可能不流转农地,从而滞留于农地。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基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对农户的流转意愿及实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新农合显著地改善了参合农户的健康状况并提高了其流转意愿;(2)对于发生农地流转的农户而言,新农合住院乡级、县级、县外三级补偿比例以及年度封顶线等指标尽管影响了其转入倾向,但这些作用并不显著,不能确切地说明该制度导致了农地滞留,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追踪和研究。本研究为更好地促进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数量,推动人口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的规模逐渐增大,流转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伴随着这一趋势,土地流转中一些不和谐因素日益突出:如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土地流转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一再受到损害。本文首先总结了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再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保障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熊航  江鹏  鞠聪  彭开丽 《管理世界》2023,(6):71-85+99+86-89
深刻认识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对于完善农地流转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研究聚焦于流转结果,缺乏对流转决策过程和行为机制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利用仿真模型模拟城镇化和农村老龄化背景下农户开展土地流转的行为规则和动态过程,基于现实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后的模型所输出的结果得到了样本村实际土地流转数据的验证,其在多个模拟场景下的初步应用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直观的参考。本研究揭示了异质性农户自发性土地流转的决策机制和自下而上农村土地集中化的发生机制,为在更为复杂条件下考察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的机理和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基准模型,也为开展农地流转政策实施效果的事前评估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前青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在流转面积、方式、渠道、主体和收益呈现的特点,针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农户认识不足、流转机制有待健全、流转程序有待规范和成片流转较难等问题,提出要加强宣传、健全管理体系、搞好流转服务、健全激励机制、维护农户利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蚌埠各县的的调研为依据来阐释目前本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土地流转的意义,以及加快本市土地流转的建议。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国有,农民不能连续稳定享有收益导致一些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荒芜了一部分土地,减少了土地流转的供给,一些农民视土地为生命,消极反对土地流转。(2)政府、农民在利益中的不平等博弈中阻碍或堵死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通道。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家庭经营已成为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的经营形式。但森林培育是规模经济相对显著的部门,如何通过合作和市场交易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优化资源配置,是林业政策设计者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各地的实地调查,把握农户林地流转的行为特征,分析影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户林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苏南H村土地流转行为为例、在深刻剖析其流转行为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工业资本和土地资本的密切关系,两者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在一定特定时机就会相互转化。早期工业发展积累依靠土地资本,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将工业资本投资土地,从而保证工业持续发展,但这又会导致土地投机行为。应加强土地用途管制,防止土地成为利益集团获利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仲晶 《决策导刊》2004,(3):29-29
目前,土地依然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农业特别是土地来维持生存和寻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区域流动,农村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得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据有关资料,我国1998年有9.8%的农户转出了土地,转出土地面积占村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4省(区)99个样本村、896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刻画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时空变动规律,并实证分析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农户农地流转参与率日趋上升,农户家庭劳动力特征、土地特征、资本特征、土地确权特征以及村庄环境特征中均有变量对农地流转存在显著影响,但全国层面和分省(区)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要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农地流转政策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围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在明晰农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地承包权、放活农地经营权的基础上,在全国层面上离析出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影响因素,据以制定有普适意义的农地流转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在遵循国家农地流转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各地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所在,采取契合当地实际的促进农地流转的举措,使中央农地流转政策"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而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党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就我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土地制度及流转机制的特点,指出了在现行土地制度及流转机制下,由于产权的不明晰以及对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是造成现行“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土地制度和流转机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诗娥  杨汝岱  王璐  吴比 《管理世界》2024,(1):76-88+106+89-90
本文从土地流转视角讨论农业生产模式变迁问题。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农户土地流转率从4%上升到24%,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加速;农业要素投入模式出现了结构性变迁,劳动投入持续下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中间品投入等持续上升,土地经营规模化与分散化并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农户收入、亩均产出、劳均产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快速上升。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模式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转出可以促进非农就业,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水平,土地转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经济显著性;从要素投入来看,土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要素投入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经济。总结而言,土地流转在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转型,但效应在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土地信用合作社实践的思考——以宁夏平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信用合作社这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创新,对解决耕地细碎化和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农村公共品等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初步构建了存贷双方共赢互利的机制。在以贷定存的运作模式下,土地信用合作社成功运行的前提在于引进或者培育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作为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避免重规模、轻效益的扶持政策;土地信用合作社降低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成本,实现以存促贷,但要注意保障存地农户权益。最后,对于解决存期偏短的问题,可以考虑在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在较长期限的存贷地中引入股份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