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近几年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然而未成年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是勤,从挽救未成年人角度出发,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运用到刑事司法之中,重视未成年人案件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定性准确和量刑适当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尽可能借助犯罪具体情节进行适当处理,实现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提高,如何有效地防止其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在公诉中运用该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晓芳 《经营管理者》2013,(29):220-220
以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为典型的腐败犯罪对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严重的破坏性。一方面,腐败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另一方面,腐败行为破坏了社会生活秩序,腐败行为使一部分人取得了制度框架以外的社会资源,形成了社会特权阶层,使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关系紧张,在普通群众中形成了不公平的感受,致使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难以形成。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腐败行为的刑事法律规范体系,建立公开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体系,从而全方位遏制腐败行为,促进良性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在全世界都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犯罪类型、主体构成、发展趋势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特殊性,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犯罪群体。本文从犯罪原因入手,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选择性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钝化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积极作用。但是,刑事和解本身的合法合理性也引起了司法界的和理论界的广泛争议。本文试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语境下谈一谈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犯罪除了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由于其自身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未成年自身的心理、身体结构,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未成年犯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新时期日渐猖獗的一种严重暴力型组织犯罪,中央及时部署严打无疑符合时代的迫切性,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客观上出现的打"黑"泛化倾向,将普通的共同犯罪、犯罪集团或恶势力也就高不就低地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来打,没有严格掌握司法的认定标准,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应运而生,但是,《解释》第六条仍然存在问题,在具体理解以及适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侦查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侦查活动监督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一环,具有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充分认识当前侦查活动监督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提出重视侦查监督职能的法律作用、明确侦查活动监督的范围、提升侦查活动监督的法律效力、建立检察引导侦查的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49):27-27
12月3日,广东省首次公布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白皮书(2008~2012)显示,五年来广东共判处未成年人罪犯44508人,居全国之首。2012年,广东省未成年罪犯占全国未成年罪犯总数的比例为14.82%,高出排名第二的浙江省47%。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的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包含宽严相济思想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也曾经在我国长期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严和宽不可偏废,既不能宽大无边,也不能一味惩罚.  相似文献   

13.
李骥 《决策探索》2001,(10):40-4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上升,并呈低龄化趋势。据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台盟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显示:1997~1998年北京市公安机关共处理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2977人,其中男性2746人,占92.2%;女性231人,占7.8%。从年龄结构上看:14岁以下265人,15岁至16岁1723人,17岁989人。从身份看:普通在校生1413人,工读学校学生44人.开除、退学、辍学的流失生160人,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又是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犯罪学界和法学界正潜心研究的重点。因此,预防和管理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出发,进一步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得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建伟 《经营管理者》2014,(17):213-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人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下一步关于预防制止未成人犯罪,从根本净化社会环境的理论及立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起因及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其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更加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只有抓好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伟大祖国的复兴才会实现。同时,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求我们要将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落到实处,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只有孩子的茁壮成长,家庭才会稳定,只有每个家庭的稳定,社会大家庭才会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于未成年的保护相当重视,这在刑事法律各项制度中有一定的体现。现行的刑事司法制度对于未成年人有着一些特殊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却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体系,并且其中很多的规定都是原则性的,且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那些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在实践过程申迫切需要的一些制度,这就导致了很难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面对这样的情况,迫切需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对当前的现状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7.
浅谈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情节的掌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健良 《决策探索》2005,(12):64-64,82
未成年人犯罪是困扰法学理论界和社会实践部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当今治安状况的日益严竣,未成年人犯罪也正不断增加,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正确量刑,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这两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量刑的方向。这是基本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备及其容易接受改造、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确立的,它反映了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及刑罚目的的要求。审判实践中,充分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量刑情节,恰当量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到既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又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结合从事审查批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通过列举典型案例,探讨未成年人案件审查批捕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今后办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卢佳 《决策导刊》2010,(4):47-48
正近年来,南岸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和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攀升,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形势不容乐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进行防控。本院在办案的同时,充分利用检察职能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