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赪 《决策探索》2014,(16):80-83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金融诈骗罪主观要件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划分金融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点基本已经获得大多数学者的赞同,“非法占有目的”毕竟形成和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主观心态不可能像“外在客观事实”一样容易被辨识,这一认定难题也被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所承认。“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金融诈骗、此罪与彼罪,语词虽然一致,但在具体判断时,认定标准不同。综观学界关于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著述,均是对“非法占有目的”整体性的分析探讨,而未对“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此罪与彼罪中的不同涵义和作用做细化研究。笔者试图对“非法占有目的”要素进行不同框架下的阐释,以期从刑法理论上为刑事司法实践找寻认定金融诈骗罪的“黄金模板”。  相似文献   

2.
魏婕 《经营管理者》2011,(3X):321-32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我国刑法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定着重就该罪的司法认定问题,从刑法理论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孙陶 《经营管理者》2013,(19):236-236
以温岭教师虐童案为典型的虐童案件频发,由于现行刑法对于此类行为尚无明确的定性。对此,学界有将其认定为寻衅滋事罪、侮辱罪、猥亵儿童罪、故意伤害罪、虐待罪,以及增加新罪——虐童罪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于该行为,不应另立新罪,而是建议在扩大虐待罪主体范围的前提下以虐待罪论处。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新规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罪状表述来看,似乎在表明本罪的设置目的在于处罚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这种“赖账不还”的行为,本罪被俗称为“恶意欠薪罪”就反应了这种普遍性认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体现了刑法保护劳动者的财产权、尊严权的立法精神。目前对于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适用认定问题仍有争议,本文立足于立法理论及实践,对犯罪构成、认定等问题进行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此后,司法解释和刑事立法对该罪的规定又几经变化,由于立法对客观方面规定得不够科学、明确,司法解释又没有准确解释出立法之内涵,使得人们对这一危害行为在认识和处理上存在一定分歧。要准确认定该罪,有必要对其客观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本文拟就挪用公款罪客观表现中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盗窃罪的罪状,将“扒窃”这一行为类型单独入刑,这表明了我国立法者打击“扒窃”犯罪的决心和意志。但修八对于“扒窃”的规定相当简单,两高也尚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虽然,近来两高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其仅对“扒窃”予以了定义,对其如何具体适用仍未规定。究竟“扒窃”行为是否一律入罪问题给实务界带来了巨大困扰。各地入罪标准不统一,司法实务部门选择性执法的现象频频发生。如何合理地适用“扒窃”行为入刑之规定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刑法体系解释为基点,对“扒窃”行为的认定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暴力手段在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中有重要作用,刑法不同条文中的暴力手段之意义差别较大。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对分则条文中各类罪所规定的暴力手段进行界定,有益于司法实践中对个罪的认定与裁量。  相似文献   

8.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和分则都对其做了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也很常见,多发,但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在认识上很不统一,存在诸多分歧,笔者认为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聚众犯罪基本问题的把握不清。“聚众”的认定在聚众犯罪基本问题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众”的范围及“聚众”的法律性质等方面来展开论述,以期对达成共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大类罪名,该类罪名中“公共安全”应当怎样来界定呢?对于“公共安全”的内涵的界定将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相应犯罪的认定。本文将结合理论界对“公共安全”的不同认识进而阐发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罪的定罪与量刑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司法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交通肇事罪看似普通与平常的罪名,实则问题重重。特别是自“胡斌案”,“孙伟铭案”,“李启铭案”,“陈家案”之后,民众呼声强烈,单纯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已不能顺应民众呼声,交通肇事当场致人死亡定交通肇事罪,仅仅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似乎无法平息被害人家属心中的不平衡,建议认定被告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心理状态截然相反,这种一味为了顺应民意而将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更改对被告人也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1.
狄波 《决策探索》2004,(7):50-51
根据新刑法第384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一种既有渎职性.又侵犯国有单位财产权利的犯罪,其犯罪构成相当复杂,为了准确科学地认定该罪.必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两高”新公布的罪名,该罪名的出台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对领导人“身边人”参与受贿这一类新的犯罪进行打击,但是本罪法律条文中提到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的内涵却比较模糊,本文对此两概念进行厘清和梳理,希望有利于该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李娟 《经营管理者》2012,(6X):331-331
"凶器"一词,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用语,后被纳入我国刑法。"凶器"的认定,涉及到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以及罪与非罪的界定。但目前对"凶器"的理解与认定并无统一的规定,使得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凶器"的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严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张彬 《决策与信息》2013,(10):43-44
近期网络热炒的“校长开舻等案件,将“嫖宿幼女罪”这一罪名拉进了公众的视野,随之引发了对此罪名存在必要性的争论,无论是法学界人士,法律实践人士,还是普通群众对此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刑法规定了“嫖宿幼女罪”,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否还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笔者从“嫖宿幼女罪”这一罪名的争议出发,就重构提出建议,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成立一般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这一条件的认定一直存在不少争论。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实践中遇到的涉及自首认定的问题纷繁复杂,法条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仍嫌粗疏。“自动投案”认定问题在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5年的年会研讨中被作为理论研讨的重点,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在司法实践中,自动投案的认定不一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故而需要对如何正确认定自动投案做系统的分析及理论性的指导。 论文采用归纳分析及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明晰了自动投案的概念,对其五个构成要素逐一进行了阐述,继而重点对自动投案的行为类型进行了归类分析,其中着重阐述了特殊自动投案的三种类型,分别辅案例予以说明。论文最后对自动投案认定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论文将自动投案的行为类型作为自动投案认定研究的突破口,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其对自动投案认定问题的系统分析,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总结,同时也带有作者的独创性,对刑罚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定逃逸应当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对行为人肇事后的客观行为和主观目的综合评价,从而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广角》2001,(5):36-36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于4月21日起公布实施。按照该规定,凡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性质特别严重的,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继2008年以三鹿奶粉、襄汾溃坝、周久耕天价烟、林嘉祥猥亵幼女等标志事件演绎的“问责风暴”后,2009年,“问责风暴”仍然持续。据今年1月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透露,去年,全国7036名领导干部被问责。记者发现,去年的官员问责中,网络仍然是推动官员问责的动力,问责的范围由原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开始蔓延到官员个人言行、涉及广大民生等领域。此外,去年最大的亮点是由“权力问责”向以“制度问责”转变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国第一部中央层面的针对官员问责的专门法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出台。  相似文献   

19.
卓妍  钟筱红 《管理与财富》2009,(11):122-123
海盗犯罪作为人类的公敌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从古至令许多国家、相关国际组织对海盗犯罪在国内法、国际法上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国际上打击海盗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是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而且我国国内法中没有海盗犯罪的相关立法规定,因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就成为我国惩治海盗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是我国国内法对国际法的间接适用模式,使我国关于海盗犯罪的法律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关于“海盗罪”立法缺陷以及完善对于我国海上航运利益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豢《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及司法问题并解释对其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歧义。为了解决这些适应打击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需要,设立“交通肇事逃选罪”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