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话语建构与透视研究——以儿童言语行为理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意义即使用、儿童语言以目的为核心及所有语言交际都与语言行为有关的原则,以策略行为(以言取效行为)为基础,以目的为框架,在动态中提炼和归纳言语行为类型。探讨适宜性标准并规范行为模式的交际策略,关注"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观中的哲学思想,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从西方语言哲学中汲取养分,建构与透视新儿童言语行为运作机制。同时,当代言语行为理论的建构也为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研究及新的实证理论研究提供"界面"和"平台"。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讲话时需要使用一些语用策略。研究目的是从语言交际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交际语境下语用策略的运用进行研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语料研究。口头交际语料分析方法的运用,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言语得体策略、委婉语策略、模糊语言策略、间接言语策略、不实施威胁面子行为的礼貌策略等的运用关系到国际贸易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合作原则与双关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原则是对正常言语交际具有指导意义的语用原则,面对丰富多样的语言世界其阐释能力仍不乏局限性.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成为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被交际者欣然接受,双关便是这种策略的成功运用.很多双关语的语言形式表现出对合作原则的明显违反,这使合作原则在双关语解读过程中具有了新的意义:基于该原则的认知失谐能避免接受活动停滞于表层语义信息,激发接受者积极寻求形式中隐藏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融入日常会话中的一种交际策略.人们有时使用礼节性言语作为交际策略来实现一些个人目标.在现有的关于礼节性言语行为和不礼貌的研究成果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目的是试图基于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将不礼貌融入礼节性言语行为,并对这种语言使用中的不礼貌进行描述和阐释,从而引起人们对使用礼节性言语行为的关注.并总结研究中的主要发现,讨论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用模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是极其常见的。本文主要运用动态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俄语语用模糊现象。主要是从如何产生语用模糊这种言语现象的层面,结合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语用模糊产生的几种途径:违反合作原则,使用隐晦语言,个别词汇引起,句子结构体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用研究新途径的目的原则自提出至今已近十年。目的原则以语言事实为基础,以哲学家的论断为理论前提和依托,透视语言使用和交际行为的本质,将目的性纳入语言研究的视野,并尝试做出理论升华。其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引发了诸多目的原则视域下的应用类研究,涉及法律、传媒、商务、文学、政治等言语交际领域,加速了语用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用原则是言语使用的原则,是使双方的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规律。在物质上,它要求语用者对语言信息进行客观的调节,使言语行为在方式、适量、关联、质真等方面都能满足语受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指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交际双方都希望双方的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以保证交际顺利进行下去。这样,双方就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见何自然《语用学概论》)语用原则就是交际双方在交际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交际行为,成分复说方式也充分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试论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性别话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是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言语功能之一。尽管批评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以往对批评言语行为所作的研究却相对甚少,本文拟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中男女教师的批评语用策略的选择做出一些阐释。一、调查的理论框架———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关于言语行为,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早在1955年英国哲学家Austin就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人类言语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语言的各种句式,而是某种言语行为,如请求、感谢、告别等。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  相似文献   

9.
语用偏离是指人们偏离合作原则,打破常规使用语言以追求变异创新的表达效果。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使用隐喻、戏仿、反讽、夸张、弱言、移就、闪避、冗言和双关等等偏离的辞格构成具体的言语策略,不仅成功地达到了交际效果,也创造了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梁  陈浩 《理论界》2007,(4):148-148,236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理论在解释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其理论的适用性和扩展性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究其研究目的都是为了解释言语交际的实现过程。本文基于对合作原则理论本身的内容和合作原则实现的必要条件的分析,从而深入探讨了交际手段的使用与有效交际实现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了合作原则的灵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交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话语交际进行分析,在展示小说中的婚姻观的基础上,更能够进一步验证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策略出发分析公众人物的“道歉”语,阐释了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语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拒绝是威胁听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因而要采取各种策略进行补救。外贸函电的拒绝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规约策略。规约策略由于同时遵守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从而减少了对于对方面子的威胁,因而在外贸函电中被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合作社是弱势经营者为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和生活状况,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自愿联合经营的社团法人。其特征是在保留社员独立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的联合经营增强社员独立经营的能力,从而构成独特的双层经营体制。欧洲传统的合作社因存在内在制度的缺陷而缺乏效率,从而引发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在实用主义“进化论”的指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新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借鉴西方先进的合作理论并与我国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制度创新,依法规范运作,才能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霍红 《学术探索》2014,(8):124-128
本文对语用学的哲学源生背景进行了梳理并发现,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的探讨过程中,"人"的因素有着由缺位到归位的过程。语用学的蛰生主要源于"人"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中的位置回归。受启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加之奥斯汀的"以言行事",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语言哲学理论最终在哲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哲学理论,并直接导致了语用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张俐 《云梦学刊》2000,21(2):101-104
听力课教学是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语用原则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以求解决一些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全文以合作原则在听力教学中对会话含义的推导作用为中心,提示了人们在会话中都不同程度地遵守语用原则,因而掌握好语用原则有助于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邓格红 《云梦学刊》2014,(1):145-147
广告是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特殊言语交际行为。广告旨在让目标受众接受并购买广告商品。广告语往往打破常规的言语交际模式。但从语用学视角看,广告商正是通过有意、公开地违反语用原则,使广告语言新颖独特,具有很高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从而说服受众购买广告产品,实现广告的推销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萍 《学术探索》2014,(8):135-137
以往对茶艺解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美学的欣赏,鲜有对话语本身的应用进行思虑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其"三分论",即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方面,尝试分析茶艺解说话语的语用特点,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对促进茶艺解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等效翻译的实质可以从语境和言语行为理论两个方面来论述。语境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话语的真正含义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以实现。言语行为分为言之发、示言外之力和收言后之果,其中示言外之力是言语行为的核心,传达言外之意是语用翻译的重要内容。具体运用英汉互译实例分析说明语用等效是指译文与原文的交际价值的对等,而非表达形式及方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语用学的定义及经典研究领域如指示、会话含义、言语行为、预设及语境等,探求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映射了交际意图的话语意义问题。文章论证了所提出的观点,并对语用学的接续研究提出设想,希望有助于明确语用学的研究指向,使语用学的研究更加专注于综观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