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场所。“数字化生存”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信息风险的凸现。防御高校网络信息风险,应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正确认识网络信息风险的内涵和类型,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增强应对网络信息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真正摆脱“虚拟”与“现实”的困惑,提高信息素养,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及延续,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不良情绪排解有着积极影响,但也同时存在网上不良信息误导大学生思想等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确立网络交往目的、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确立健康的网络交往心理,加强网络交往监护,以创新思维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社会逐渐构成高等学校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辅导员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以及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形成虚拟与现实两种教育氛围的交融互动,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文章在深入分析网络传播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包括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解读和评估能力、创造和传播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提出要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注重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研究,对于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现实意义。经调查,影响学业、有碍交往、摧残身心、道德失范、危害成长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重要表现,鉴于此.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素养、规范网络立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需求,高校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尚存重显性缺隐性、创造性思维培养少、就业指导不够、工学结合不足等问题。为此,笔者进行针对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的相关调研,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工科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除从高校教育全程化、全员化、立体化,课程的优化及企业文化的导入等加强培养外,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形成和鼓励工科大学生不断加强自我培养,缓解就业意愿与就业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必备的法律素养,是当代公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要件.然而频繁发生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的严重问题,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十分薄弱,法律素养较为缺乏.鉴于此,从高校法制教育实践角度对目前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和对策思考两方面的分析入手,探寻了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道德缺失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克平 《理论界》2007,(12):192-19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采取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计算机教育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区别和联系;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教育相互关系的分析,从中探索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对策,使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高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会终身学习的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宏 《中州学刊》2012,(3):37-39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形成了现实社会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上接触网络人数最多、运用程度较高的群体,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增强自主能力、培养主体意识;正确把握网络空间的教育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主动深入虚拟社区,在网络教育活动中紧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这样,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进行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全面分析了以往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发挥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结出其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四大功能的具体内容,以此为今后通过纪念活动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作为新兴校园媒体,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不同于其他校园媒体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是高校的新闻宣传媒介和生活服务平台,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具有宣传示范、舆论引导、教育服务和互动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应从技术支撑、内容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校园各类媒体的深度融合,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更好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深刻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用户思维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社会化思维有效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简约思维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数据思维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跨界思维与平台思维增强教育的多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联网思维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中心,科学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集技术集成、生存空间和数字媒介于一体,它将带来人、世界及其人与世界的互动中介的变革,形成不同于自然人的“智能人”、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世界和不同于传统媒介的数字媒介。这些变革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人叙事主体面临“智能人”叙事主体的挑战,现实叙事场域主导的叙事思维面临虚实融生叙事场域主导的叙事思维的挑战,传统叙事媒介主导的叙事方式面临数字叙事媒介主导的叙事方式的挑战。积极主动应对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的挑战,构建不同存在样态叙事主体的协同叙事、新叙事思维引导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和数字媒介支持下的沉浸式交互叙事,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化“危”为“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已经成为审视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的前沿.自21世纪初,新媒体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关注以来,人们对其的认识有冲击论、工具论到环境论三种观点,且形成了三种观点并存的局面,在研究中广泛运用了传播学、社会治理等理论资源.但受限于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思维、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观点的局限.新媒体实现了媒介、信息以及互动交流前所未有的融合,其所引发的不仅是交往方式的变化,而且是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变化.进一步拓深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研究,应结合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政治传播理论以及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传统,实现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跨学科解读.  相似文献   

16.
青年思政教育话语更加侧重于对青年进行政治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构建起一套立体化的政治语符号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建设、话语语境、话语传播以及话语倾向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根本上阻碍了青年政治修养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育的话语困境,深究其背后的成因,并对青年思政教育话语困境的化解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从根源上改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行为。现阶段,高校可以将新媒体作为一项新型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不仅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还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此实现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其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有: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系统自身结构和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网络媒介载体、网络文化载体、网络管理载体和网络活动载体四种主要类型,具有客观性、中介性、承载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要注重载体的融合创新、载体的意义赋予和载体选择的针对性。在网络媒介载体方面,既要加强载体内部的融合互通,又要促进新兴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的融合互通;在网络文化载体方面,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价值观念融入网络文化产品之中,并通过各种方式丰富网络文化活动;在网络管理载体方面,要切实提高管理者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能力,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入管理目标之中,把柔性管理和硬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网络管理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网络活动载体方面,要增强开展网络活动的自觉意识,丰富网络活动的具体形式,提高网络活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