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徽州文化是中华中原文化的厚实积淀.是宋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是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特色板块的徽州方言,不仅带有鲜明的徽州地域特色,成为徽州社会风俗习惯的突出表征,而且积淀了丰厚的中华远古文化内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一批封建廉吏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勘政之风气,忠实践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把它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3.
姜益 《理论界》2007,(10):164-165
台湾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军事等方方面面。大家一般重视经济、政;台等因素,在统一大业中,经贸外交固然重要,文化人缘也能担功。经济是现实的,而文化则是久远绵恒的。加强两岸人文历史认同,增强中华一统观念也很重要。本文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及文化认同在两岸统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这是继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把握,内蕴深刻的认识论、方法论思想,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革命性品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自信思想基础,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赖以立足的实践场域;在深化践行“双创”思想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就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市的儒家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性:两地儒家文化根植于深厚的现实环境,同广府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和近代西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传承和发展中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深度挖掘珠海市、中山市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晚清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西方传教士继承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学者的传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更新了西方自马可波罗、利玛窦以来关于中国的知识,在正负两个方面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人认识自身社会提供了某种参照。一批对中国文化有较多了解的传教士,有些成为近代西方汉学的开创者,有些成为在华传教运动的头面人物,更多的成为教会教育事业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朱熹理学自宋至明清在徽州地域社会各个层面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徽州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处事方式,影响了徽州的民风民俗。这种理学的普世化、民间化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普世化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生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9.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建党的智慧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建设的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契合性,由此,规定了思想建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机制。对于党的思想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是其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推进思想建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筑牢思想建党的精神根基,使党的思想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教育资源,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素材。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因其自身的际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学风格。而有着“台湾的良心”美誉的另外一位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则是以他作品中强烈的社会现实意识而得名。陈映真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究现实中台湾普通百姓生存境况,从而引发出对社会的一系列思考。白先勇和陈映真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关注着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人性有着深层次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台湾文学评论界第一次提出“客家文学”,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钟肇政就着手进行客家身份认同书写。钟肇政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可以从他对客家山歌、采茶戏的书写中清晰地看到;而他的客家硬颈精神认同书写,则表达了客家人傲然立世的豪气;客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大陆文化,有着深切的土地情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探讨台湾储蓄互助社规模与成长间关系有否符合吉尔伯特法则(Gibrat's Law),利用1996年至2007年储互社纵横资料(panel data)分析台湾310家储蓄互助社的资产总额、社员人数及教育支出等变数。经由Levin,Lin&Chu及IPS单根检定结果发现,台湾储互社规模变量皆拒绝虚无假设,且呈现定态不具有单根的现象,此显示出台湾储蓄互助社规模与其成长实际上具有关联性,隐含了储互社成长没有随机漫步现象也不符合吉尔伯特法则,表示台湾储互社长期无需集中扩大增加其规模。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涉台思想内容丰富且自成体系,学术界对邓小平涉台思想仅作"一国两制"理解是片面的。从体系方面看,邓小平的涉台思想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台湾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邓小平看来,台湾问题是美国霸占和控制的结果,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统一问题,是一个主权问题,是中国内政;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台湾问题比较复杂。无论从民族角度,还是从领土归属方面看,台湾应当同大陆统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可行的。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进行思想舆论斗争;展开外交斗争;寻求政治解决途径;开展两岸经济交往合作;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5.
胡淑慧 《学术探索》2013,(10):46-50
台湾方面片面认为其作为WTO成员有权自由与相关国家洽签FTA。大陆方面认为洽签FTA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行为,尽管台湾为WTO的成员,但作为中国的一个单独关税区,其无权与有关国家洽签FTA。台湾对外洽签FTA并非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其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台湾不能单方面决定,需要两岸过沟通协商解决。从台湾方面来说,必须坚持一个中国框架,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大陆积极沟通和协商;从大陆方面来说,当以适度理解台湾民众的关切,并予以附条件的同意,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应对和处理台湾对外洽签FTA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清末关注边疆地理的学者之一,胡传东北考察行程及其在台经历,前人瞩目已多,而1887年胡传对海南黎峒的考察,则未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在黎峒考察期间,胡传以日记体方式详尽记载了这个行程。胡传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接触到西方的地理学知识,加之此次行程抱有明确的目的,因此胡传海南黎峒考察日记中所折射出的外来者视角、对地理事实的关注以及私人叙事等,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台湾民主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台湾的政党制度也逐渐从国民党一党垄断权力的霸权党制转变为各个政党分享权力的两党制。究其原因,既有中美关系改善给国民党带来的外部挑战,也有党外运动和省籍矛盾给国民党带来的内部冲击;既有政治腐败和选举体制僵化给国民党带来的自身困境,也有儒家文化与自由主义观念冲突给国民党带来的两难处境;既有李登辉不当的改革措施给国民党带来的分裂和伤痛,也有党外势力的团结合作给国民党带来的打击和毁灭。  相似文献   

18.
顾逸  王勇 《学术探索》2013,(4):40-44
中美正式建交33年来,美国政府严重违背了其在“八·一七公报”中对中国的承诺,不断地对台湾出售武器,并且出售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断增加。从国际法角度分析美国对台军售:第一,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美国对台军售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第三,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中国应该积极从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寻求国际法对策,从而敦促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促使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慈幸 《晋阳学刊》2014,(4):90-101
为在刑事程序当中抚平被害人的创伤,经学界、实务界多方讨论,台湾终于于2009年7月核定「法务部推动修复式正义-建构对话机制、修复犯罪伤害计划」,并2010年9月1日起于台湾本岛当中数个检察署进行试行方案至今。本文拟就目前台湾实务所实施之修复式司法实务进行聚焦,并以实际实务文献进行铺陈,主针对修复式司法于目前台湾实际运作状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法,对近年洛阳境外旅游客源数据的分析表明,洛阳境外旅游市场在区域上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集中性,旅游经营较为稳定。洛阳应通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开发具有中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浓郁的“洛阳”专题项目,形成以日、韩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心,东南亚、欧美为两翼的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