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了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因社会的存在而改变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这些思想不仅为生态文明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生态意识,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代人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解生态危机,成就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孙民 《兰州学刊》2014,(6):26-33
现代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是西方哲学,其哲学理念是征服自然、主宰自然,这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哲学根源。无疑,摆脱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形成超越西方哲学的哲学理念,也就是说,形成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哲学观。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种新哲学观的内在表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生态哲学。所以,吸纳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生态哲学合理成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完整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以及如何看待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上,同"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存在着根本区别.他们分别代表了以抽象的伦理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维护资本的利益还是反对资本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还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摆脱具有浓厚的以资本与西方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束缚,坚持把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技术运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究了扬弃生态异化的社会制度前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文明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倡导大国责任与全球治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视角对生态文明进行过科学的论述,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关系,理论基石是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与自然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优化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等。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不仅能为人类破解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撑,更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解决生态危机,西方国家生态思想中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影响深远。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仅仅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改良无法真正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从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人与自然的分离及人对人的压迫———出发,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才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加速发展时,文明之不可持续性前景也在加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生态危机。技术性拯救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核心价值观的革命。文章分析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定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走向——以生态文明为中心构建马克思主义。把生态文明建设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生长点,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留下了可发展的理论空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体论,另一个是人类文明的双重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6,3(7):194-197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国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本文“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究其中蕴涵的生态向度: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技术向度)、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发展向度)、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制度向度)、人类文明的生态回归(文明向度),这些都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系统关系。资本主义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全球性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马克思生态思想形成于工业革命的时代,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关注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探索了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要求从实践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有着天然联系,资本主义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让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提高了生产力,也破坏了生态平衡。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实践性,能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旭  孙珊珊 《理论界》2010,(11):171-172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建构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面对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生态道德教育势必成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与落实,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耀影 《理论界》2008,(7):16-18
随着2007年“生态文明”首次被纳入国家未来的战略布局,学术界关注的“生态文明”的热情再度高涨,追求生存本位的智慧表达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验与深层觉悟成为学者们的共同心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生态危机理论、消费异化理论、稳态经济理论,主张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实行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这些观点对我国当前进入生态文明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分析并借鉴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提出若干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以及对生态文明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让人民群众享受生态幸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坚持了唯物辩证的普遍联系观;提出“生态生产力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提出“绿色科技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提出“环境民生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严密制度保障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运用实事求是分析方法建设美丽中国、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谋求人类永续发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破解生态发展难题、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找到解决生态难题的最佳方案、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思考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规律、运用底线思维方法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福斯特将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深层不道德”的马克思主义生态道德观,并开出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开展一次“道德革命”的药方.虽然福斯特开展的是一项对资本主义制度“深层不道德”的批判,但它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来说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它集中体现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生态”提升到文明理念的高度,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追求。然而,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的现实,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对隐藏在这一矛盾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还认识不足。对此,陈学明教授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多年来,他在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更密切关注近些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并且紧密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在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等论著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生态危机隐含着的深层矛盾、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源自技术的滥觞吗?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能否仰赖技术?在技术与生态危机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虽然各执一端,但它们都忽视了技术的工具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制度分殊是决定性因素,但固有的制度偏见,使其未能进一步认识到制度背后的意识差别才是生态观的决定性因素.破解生态危机,前提是超越技术之争,通过生态参与培育生态意识,在二者的互动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阐发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批判了陷当今世界于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主张进行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革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容纳和具有生态道德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社会.批判和重构是福斯特马克思主义生态道德观的特征.福斯特的自然观、技术观和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思想,能够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思想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这一思想武器.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世界观,包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异化的批判、生态矛盾的剖析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说明等.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就是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