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效用论价值定义辩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效用."商品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的需要的效用."商品交换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因而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对其消费者的效用,是商品对于人的消费需要的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非交换需要的效用,因而使用价值实体是商品中所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之外的属性,如金刚石的坚硬性、衣服的御寒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及其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项久雨 《江汉论坛》2006,46(11):110-11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就客体而言,其价值只有在实现中才能得以体现;对于主体来说,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客体的价值实现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的由“潜”到“显”,其实质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为客体,要满足主体的需要,从效用关系角度看,应采取两种途径,即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它们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并且贯穿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内含一定规律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本体论领域,客观性指物质性和人类物质实践活动性;在认识论领域,客观性指认识与客体的符合性、一致性和认识客体对于认识主体的外在性、独立性。讨论真理是揭示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适应和满足.价值认识是价值主体关于价值事实的认识,具备“合理性”的价值认识才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价值真理是反映价值客体(事实)本质和规律的(价值)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哲学界对哲学的“价值”范畴(或称“普遍价值”、“一般价值”、“价值一般”)的界定多达十余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曾多次提出质疑.现从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再探其实质,向诸位同行求教.依据马克思抽象商品价值的思路,哲学的“价值”范畴可界定为: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客体是指满足人们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实践产物.表面看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实际上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它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玉樑 《学术研究》2002,(10):18-24
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 ,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 ,主要是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 ,使主体更美好 ,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使广大人民更美好。价值标准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在评价价值时 ,必须以客体对社会主体、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效应作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价值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哲学价值论的研究在我国有了令人注目的进展,与此伴随的,是争论性问题的增多,何者能充当价值主体就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范畴(“实体价值论”①的提法是不成立的),而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的统一。从最一般涵义上说,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功效、功用或效应。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则是作为一般哲学范畴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虽有区别 ,但却是统一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范畴看作是“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需要澄清。“一般价值”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哲学范畴 ,是客体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它不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即使用价值 ) ,而是反映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 ,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价值系统本体论--价值系统论稿之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本体研究是价值学的难点之一,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或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都无法使价值得以"安身".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物质--实践--系统"本体论,使价值本体论难题得以解决.价值便是事物结构、功能、属性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系统中所具有,或所获得的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类或个体生命存在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价值就是以系统质的形式存在于客体或主体身上的.从系统本体论出发,可以很好地阐释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客体价值的本体及其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全面展开,价值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997年10月6日至10日,在西安举办了“全国第四届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一步探讨哲学价值范畴、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研讨社会主义价值观问题。这里,我们主要对哲学价值范畴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问题的讨论情况加以评述。 一、关于哲学价值范畴的本质 哲学价值范畴的本质如何规定,对价值哲学研究、价值观建构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基础性意义。与会者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和方法论入手,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观点有: 1.从主客体关系模式入手,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与主体尺度(主体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观点在当前的价值问题研究中居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特定关系”的理解不同,所以这种观点内部又有一些分岐。如有学者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把主体需要的满足看作价值的本质;也有学者认为,主体需要多种多样,其中有健康的需要,也有不健康的需要,对需要本身还有个认识和评价问题,因此主体需要的满足不能作为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本质应是客体对主体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杨菘 《理论界》2006,(4):87-89
何为价值的本质?本文认为,既不能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主体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也不能归结为客体的属性和效应,而应从价值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关系入手,来认识由此而引发的主体的目的性和客观形式或普遍形式的矛盾,这一矛盾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实践的合规律性的各种形式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价值哲学本质的依据。把价值的哲学本质规定为实践的合目的形式,为价值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的标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诗歌到词曲、杂剧和小说,从先秦到当代,"玉人"一语几乎占尽了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玉人"内涵的流变有着复杂的形态和原因,至今仍模糊不清.在"玉人"的流播历程中,它由善识玉石并能琢磨成器的工匠之意,演变为兼容性美称,性别指向需依具体语境来界定.<西厢记>巧妙地利用了"玉人"的隐语色彩,因之预设了"闹简"等喜剧化情节.至于杨绛的小说<"玉人">,则是对传统文体与文化内涵的吸收与变革,再度提升了"玉人"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2.
流行的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批评缺少对农村女性的关怀.本文通过挖掘转型期文学中有关农村女性的描写,揭示出她们不同于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集中分析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弃妇、寡妇、自杀、杀夫、妓女等几类现象.在古今、城乡的比较中,突显有关农村女性描写的认识意义、现实意义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爽"是近年来在青少年中较为流行的时尚词语.这个词最早在香港广为流行,是想表达痛快之意,后扩大到其它地区.在流行口语中,青少年往往不用"痛快"、"舒服"等词去表情达意,脱口而出"爽--!"为了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度,常常在其后增加"呆了"、"死了"、"惨了"、"透了"、"毙了"等作补语.  相似文献   

14.
弗罗洛夫是苏联后期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终生信仰共产主义。他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论为基础,创立了对人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的人研究理论,并矢志建立人的统一科学。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研究的终极目标,通过“新人培养”迈向共产主义。“新人”理论的提出,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重新讨论休谟关于“是”与“应该”的问题 ,指明二者断裂的结构 ,进而阐释事实的复杂性 ,通过增加事实的价值负荷来填塞从事实到价值的鸿沟。在此基础上 ,重新理解真理以及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国学与"立人"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在国学方面多有薄弱环节,但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对于传统国学教育的现代价值应有冷静的思考.我们有必要澄清传统国学教育的特质,总结历史上这种教育的得失成败."五四"以来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学教育传统的反思,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鲁迅曾经强调的"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主张,是推进中国文化与教育的现代化应当坚持的原则.我们当今提倡的新国学教育无疑应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内容的继承,以利于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国学传统中包含的可以与符合现代文明趋向的思想文化对接的积极因素,包括自由思想、民本理念、实学精神、环境意识.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发掘,科学评价,并充实入现代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杨玉强 《齐鲁学刊》2004,2(5):102-105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理论的内涵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引入经济人假设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引入"经济人"假设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从实践的角度应理性地对待"经济人"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倡导"经济人"理论的视角,也应时刻警惕其负面影响;从范畴的外延方面看,"经济人"是一个类概念、总体概念,不能对应为市场经济中的某一个主体来进行研究。这也就需要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这三方面来创新和超越"经济人"假设,其中关键是在理论层面找到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把握好其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助于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客观存在的利己与损人心理及行为,是"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个特征,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既充分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人"容易出现的损人心理和行为,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们的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 "个人观" 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重要立足点,"现实的个人"在不同社会形态的表现各不相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阶段, "现实的个人"应该表现为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联合起来的个人",这也是现代中国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观",对当前的社会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目的往往是相互冲突的,而卢梭指出培养自然人和培养公民之间却是相互统一的,两者的契合点是人必然会远离自己的自然,这对我们当今教育中要倡导自然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