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为起点 ,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 ,落点放在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发展 ,以及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上  相似文献   

2.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和关于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反复强调,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讲话与谈话,对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有力地指导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实践。一、纠正了民主是一种手段的片面观点,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民主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不同角度做过不同论述。当把它作为无产阶级争取的…  相似文献   

4.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是党的十四大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精神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法制建设的思想,特别是南巡讲话中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述。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精神,有必要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关于法制问题的论述。 一、稳定和修补。社会主义法制,是工人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和遵守的法律和制度,它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尊严性以及必要的稳定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通过革命取得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证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并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纲领性的指导方针,这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个指导方针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基础,总结我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传大号召,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时期。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7.
张静 《南方论刊》2002,(4):24-25
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扎实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必须认真予以廓清.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农村基层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织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根本保障。但现阶段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有待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和法制建设也有待加强。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法制建设以及农村居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是一部进一步捍卫和实现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性文件,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自由只有受法律保障,才是真正的自由。此法的颁布施行是宪法关于公民政治权利自由的进一步延伸与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三大报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在报告中,民主和法制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中央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远意义的六条指导方针,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在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又专门讲了建立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说:“几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是显著的。”事实正是这样。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法律,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党中央接连下达了关于健全法制、加强政法工作的指示。政法各部门经受林彪、“四人帮”严重的破坏后,现正边恢复、边组织、边整顿、边战斗,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特别是新宪法草案不久即将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口目认识的飞跃胜利的基石 —学习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体会民主与法制建设耍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学习党的十三大报告的体会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生产力特征具体化和数量化探讨自议改革我国传统千部管理体制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评价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意识探微开拓研究视野勇于理论探素关于党政分开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中国社会科学的前途在于改革 —社会科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编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特点的反思社会科学情报用户的特点及需求 岑淤钱华翎肠关…  相似文献   

13.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全体公民的民主素质,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目光转向民主的主体——全体人民,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我们党总结了工作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①“这好象两只手,任何…  相似文献   

15.
转变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方式,应该说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才有了大踏步的向前发展。本文拟就党如何在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在于,高标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旗帜,强调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一体发展,提出民主政治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其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特征则为全面发展与渐进发展相统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的法制建设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周恩来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在建党、建军、建政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且在法制建设上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大的理论建树.重温周恩来关于法制建设的精辟论述,对于今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在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派旧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的,它是无产阶级对国家实行领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必不可少的有力武装,是确保社会  相似文献   

18.
闽浙赣苏区建立以后,在战争条件下,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建立了苏区的法律体系。并取得了非常可贵的成就和经验。主要有一是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初步建立了苏区的法律体系;二是把坚持人民民主作为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是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推动苏区的经济建设;四是把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国庆40周年讲话,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我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讲话〉中关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不仅在同顾历史中作了科学阐述,而且把它作为当前党和国家工作要统一认识的十大问题之一,作了专题闸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掌握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问题,阐明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深刻批判了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鼓吹的“精英”、政治和政治多元化的反动实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从而将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使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这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全面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