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的主角,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对现代国家追求立宪主义的目标而言,非政府组织的民主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制衡公共权力和促进公民社会成长;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功能则主要体现在整合调控多元利益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承认,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造成了冲击和挑战。社会管理体制和技术的创新,允许辽宁省非政府组织通过提供综合志愿服务、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参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和加快基层民主进程,补充政府能力和资源的不足,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果。为了确保辽宁省非政府组织继续健康发展,并积极地服务社会、参与治理,需从社会治理的制度支持和非政府组织的主体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兴起背景、问题、特征与培育路径四个维度,运用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系统分析比较中俄市民社会,探讨国家转型中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互动。中俄市民社会的兴起背景相同,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因素。中俄市民社会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包括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中产阶级不成熟、公民政治参与冷漠、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俄罗斯市民社会发展还存在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政党制度发育不良、境外势力渗透和影响问题。中俄市民社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属于政府主导型,存在不成熟性和过渡性,同时中国市民社会具有自身的稳定性、渐进性、权威性特征。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培育非政府组织并发挥其功能,发展壮大中产阶层,培育公民意识,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防止颜色革命是中俄两国国家治理中培育市民社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安全化是主体间性的互动过程,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安全化涉及宗教性安全威胁和政教关系的变化。在"安全化"语境中,宗教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受外部环境压力,迫使自身组织结构和文化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发起或参与社会运动对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反腐工作与政治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随着反腐的进一步深入,建设公民社会,倡导廉洁的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反腐过程的必然要求。非政府组织在职能上承担着建设公民社会的作用,其组织功能决定了它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出组织本身的特性。通过论述非政府组织建设廉政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目前非政府组织参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同时提出实现非政府组织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是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的载体,具有维护国家和社会相对平衡的政治稳定功能。在现代社会,任何一种政治上的不稳定,其实质就是对既有权威的否定,政治不稳定因素大致可归结为对政府权威合法性和政府权威有效性的怀疑。因而,对政治不稳定因素的消解和对政府权威的塑造是统一的。非政府组织对社会政治不稳定因素的消解,促进政府权威塑造就是其政治稳定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参与政策过程对平衡多层次的社会利益,推动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并实现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等2个方面入手,消除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的制约因素,促进非政府组织发挥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了全球非政府组织间串连、在不同国家主导下接轨、与联合国系统作多种领域合作,进而在不同领域发挥了各种不同的作用,其达成全球治理的方法也包含了联合国的行动和其他国际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合作的协议。本研究在检验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的同时,观察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国际影响,与全球非政府组织串连、与联合国系统合作并发展"伙伴关系",充分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使非政府组织力量有机会融入到全球治理的架构中去。本研究提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性活动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议题。因此,建构一个非政府组织跨国合作的模式,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以便促进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目标,是一件重要而又迫切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信息失灵、举措失当、缺乏长效机制等缺陷,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有助于促成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对实现群体性事件的善治及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意义深远。具体而言,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发挥信息收集与传递、沟通与协商、社会服务与监督、宣传教育等功能;同时,其在参与过程中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并树立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统治到服务: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逻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经历了由统治、管理再到服务的逻辑转换。在古代社会,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排除了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可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只能是权力导向的统治主客体关系;到了近代社会,等级化的官僚行政垄断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允许政府之外治理力量的存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定位只能在单向度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思维框架下进行适当调适;随着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现代社会强调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尤其是强调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作用,由此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正在走向多样化良性互动的新愿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政府组织:检视、批评与超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权力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出现,既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回应,也是我国市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弱势生存期。因此,在社会转型加剧和社会问题丛生的背景下,在从国家中心主义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路途中,检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成长发育,客观地评估其作为与局限,积极探寻其发展思路与建议,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国家能力建构和市民社会发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超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国际大环境下,作为公民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学者的青睐,并日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以政体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了不同政体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传统型政体之下,非政府组织在基层社会得到了相对较大的生存空间,但封建君主在主观意志上是不愿意看到非政府组织过分强大的;在过渡型政体之下,社会处于转型之中,非政府组织成为舒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政府希望借助非政府组织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短板,但极力避免非政府组织参与政治活动;在现代型政体之中,非政府组织拥有了强大的社会民众基础,政府渐渐把一些原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务转交非政府组织打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是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回应农村治理危机、重构农村治理秩序的现实需要.近年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农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主要功能是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利益表达与整合、社会资本积累.目前,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合法性困境、资金人才匮乏、自身管理能力不足.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的作用,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权力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出现,既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回应,也是我国市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弱势生存期。因此,在社会转型加剧和社会问题丛生的背景下,在从国家中心主义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路途中,检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成长发育,客观地评估其作为与局限,积极探寻其发展思路与建议,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国家能力建构和市民社会发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超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改善民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维护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而且对于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帮助政府解决一些边缘问题,以便更好地回应和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但是,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发展的基础不牢固,自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而且面临诸多的外部发展障碍,这些严重阻碍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及其与政府、执政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等方面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路径,旨在为其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和西方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非政府组织不仅在社会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对外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非政府组织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种类齐全、运作成熟,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和美国对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密切。除传统辅助对外援助外,美国非政府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颜色革命中,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样的实践经验。虽然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更应高度警惕其背后蕴含的政治文化和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防范对我国形成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体系下的非政府组织及其国际政治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类国际行为体 ,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管理和国际参与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主权国家和主权国家间国际组织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的非政府组织被纳入联合国体系之下 ,在经社理事会获得了咨询地位 ,确立了与联合国联系的会议机制和机构机制。随着国际参与能力的提高 ,非政府组织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政治效应。尽管非政府组织有着重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 ,但总体上其全球治理能力还很有限 :其对国际政治的参与完全依靠公众舆论和说服力量 ,根本无力与主权国家相抗衡 ;它也不能轻而易举地适应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结构———联合国 ;更未摆脱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其独特优势。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面临制度与观念约束、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冲突、内部失序与外部失范并存等多重困境,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外部治理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等途径,实现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应急管理的主体之一,在实践中表现出参与意愿高但主动性不强,参与类型多但效果不明显的矛盾。影响其参与应急活动的因素包括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农村突发事件纷繁芜杂而应急基础建设薄弱、农村应急合作机制缺乏三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农村非政府组织网络结构建设不力。要确立和发挥农村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本的途径是建构由农村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及农村外非政府组织组成的三元互动应急网络,完善各类机制,优化应急参与流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公共行政的发展,公共事务权力不断从政府向社会转移,非政府公共组织作为公行政的主体也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然而其在自治管理过程中,往往依其规约或者行规对其成员行使一定的制裁权,那么这种处罚的性质如何,和国家垄断的行政处罚有什么联系,能不能纳入行政法的调整范围等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非政府公共组织处罚的法律性质分析可知,如果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公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渗入公权力的因素,那么该权力就应具有准“行政处罚”的属性,应当纳入行政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