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是我国法学学科中的主干课程。运用经济学和法学两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学中较成功的尝试。概念与含义,运用经济学原理剖析经济法基础理论;法律与经济,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具体与抽象,应用直观的经济形象解析经济法的各项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在法学角度上其范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因为存在着它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于调整对象的争论,最后经济法被限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之内,而如果我们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经济法,则其所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大.本文论述了经济学角度下的经济法的范围及结构体系,通过分析论证使经济法的范围相对明确,从而有助我们学习掌握经济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现实主义是在批判传统注释法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法学研究路径,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法学的不自足性。法律经济学作为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文章认为,法律经济学应用于我国法学研究与教学有助于摆脱目前我国法学研究与教学“幼稚”的困境,推进法律经济学的教学是法律经济学得以推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还就中国法律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4.
法经济学是一种全新的法学分析框架和理解系统,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法律的经济分析是目前法经济学的主流分析范式.法经济学主流分析范式将经济分析方法引入对法律问题的分析,丰富了法学的研究方法,但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主流法经济学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质疑.因此,在对主流法经济学反思的基础上,应对其做出修正与拓展.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法经济学主流范式应从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假设前提、价值观等方面做出修正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的法律学科中,经济法学最热门也最恼人:教经济法的教师觉得难教,学经济法的学生更觉难学。笔者学习经济法出身,学毕执教经济法,虽然极尽认真,却不见理想效果,遂于1993年起摸索新的教学方法。鉴于经济法的“经济性”,笔者试着把经济学方法运用到经济法教学上来,综合运用法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讲授经济法。经过近四年的教学检验,这一方法收效上佳,颇得学生称赏。本文谨对此种方法作一介绍,供各位同仁参考,更期望得到宝贵的意见和建设,以使其更趋完善。一、运用经济学原理剖析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法经济学文献中遴选出47篇高频被引文献作为分析样本。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经济法和民商法是当前法经济学应用研究的热点领域,出现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在期刊分布图谱上,法学类和综合社科类期刊是刊登法经济学文献的主体;在时间分布方面,2002年至2004年是高频法经济学文献井喷的阶段,我国法经济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学科背景来看,我国法经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法学学者为主、经济学学者参与”的局面。通过对被引频次的横向比较、作者自引频次以及引文的深度分析得知,我国法经济学文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回顾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我们发现经济法学界在锐意创新的过程中,严重冷落了法解释学等传统的研究方法,直接导致经济法理论解释力的削弱和经济法研究法学特质的减损.作为法学的子学科,传统法学研究方法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未来经济法研究方法必定是多元的,研究手段必然是综合的、协调的,研究体系也一定是动态的、开放的,但其核心却应该是恒定的,即传统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应被动摇、更不应被抛弃.  相似文献   

8.
我国涉外经济法是顺应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涉外经济法准确的法律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制度的安排与实施,文章从涉外经济法与邻近法律部门之间关系入手,研究涉外经济法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探讨涉外经济法作为经济法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虽然学术界尚未形成定论,但大都定位在弥补市场缺陷,规范国家干预之上。如果说,成熟的经济学与幼稚的法学的提法过于偏颇,在市场与国家关系领域,经济学的确比法学成熟得多。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民法与经济法进行法律的经济分析,不失为科学界定二者调整范围的佳径。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知网采取跨库检索模式对我国2000—2011年间期刊文献报道情况进行查询,研究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的教研论文是55篇。从2000到2004年五年间竟然只有一篇论文,而从2005年至2011年间发文总量为54篇;55篇论文主要关注点包括"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其他主题的相关研究等。我国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结合"经济法"课程本身特征研究教学的成果较少;二是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三是漠视实证研究方法;四是在整个经济法学研究中,经济法教学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运用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从政治学、社会学及经济学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家理论的发展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政治学基础,三元社会分析模式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法社会学基础,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出了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语境中的经济法 --关于经济法的话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论作为研究法律制度的一种新的进路,对于法学,尤其对于作为新兴学科的经济法学如何形成自己的解释方法、价值判断及理论范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经济法学领域内面临着政策性语言、经济学语言及其他部门法语言掺杂糅合的混乱局面,这迫使我们不得不从语言哲学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维度出发,对经济法的语境问题进行重新考量,进而实现对经济法话语体系的理论重构,厘清经济法应当具有的基本范畴与理念。  相似文献   

13.
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与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面临诸多差异。选择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方法,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但是,就现在而言,对于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研究比较少。在此结合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教育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路下,提出了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些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对经济法的现实和未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法作为法学领域中的新兴学科,后现代思潮中的相对主义、解构、多元、谱系等理念的渗透,使经济法在组成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具体制度方面呈现出与传统法学理论不同的样态.在经济法的现代性的主流中,后现代主义为研究经济法提供了新的思维与视角.  相似文献   

15.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始于1952年兴办的“司法专业”,此后除“文革”前后外一直进行司法干部培训。1981年起在进行司法干部培训的同时开始学历教育,开办民族司法干部专科班和普通法律大专班。1986年成立法律系,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1994年改法律系为法学系,下设法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专业。1998年在全国法学专业统一调整前率先推行了“大法学”招生模式。同年,“法学理论”硕士点获得批准,在填补四川高校无法学理论硕士点空白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以“民族法学”为主要研究方向。2000年11月,改法学系为法学院。2001年法学专业申报四川省“民族地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并获成功,同年“法学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诉讼法学”硕士点获准建立。 法学院下设法学基础课、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诉讼法七个教研室及刑侦与物证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实验(实践)机构,并设有院所合一的“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现有教师66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讲师3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35岁以下青年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者达86.5%。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法学院培养了一支热爱党的民族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经济学研究本土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尚处在理论移植阶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研究。法经济学本土化是指发源于西方的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法制环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实现有效结合的过程。我国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需要本土化的经济学和本土化的法学提供支撑,要以研究“中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实践为出发点,以法经济学教学为重要手段,以构建中国的法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探析经济法与若干法理学说的关系,是研究经济法的法理基础的一个视角。司法能动学说有利于经济法回应社会现实需要。法理学中发展权的学说夯实了经济发展权这一经济法基本权利的理论基础。自然法和软法学说使经济法的理论更加深入。法制系统工程学说促进经济法的创制和运行与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相结合。功利主义法学与经济法的理念相得益彰。本土资源学说与比较法学说指导经济法律制度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法律移植。  相似文献   

18.
同济法学     
同济大学在解放前设有法学院,在50年代院系调整中同济法学院被并入他校,1994年正武恢复法律系。同济法学旨在重振其良好的传统,利用与德法等欧洲国家高校合作较多的优势,借鉴其深厚的法学教学和研究经验,计划将同济建成中国的研究德国法、欧盟法的重要基地,为上海市乃至国家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学术队伍同济大学法学目前共有教师42名,其中教授7位、副教授15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5位,其中5位为留穗博士,1位为留法博士。男聘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机构设置同济法学包括下列机构:法律系:重建于1994年,目前在校本科生约有25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约120人。法律系已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授予权,设有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民商法学和国际法学四个二级学科法学硕士点。今年将再增设经济法硕士点。现任法律系主任为高旭军教授(博士)。中德学院经济法系:中德学院是中德合作办学机构。2006年该院正式成立经济法系,该系目前设有三个教席: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赞助的经济行政法基金教席,负责人为获得德国Speier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学位的王维达教授,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赞助的经济私法基金教席,由在德国洪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高旭军教授主持。德国拜尔股份有限公司赞助设立的知识产权法教席,由在德国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刘晓海教授主持。该系与德国洪堡大学等联合培养经济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目前有8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1位,博士4位。知识产权学院现巳开始和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招收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今年开始招收经济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由单晓光教授(博士)主持知识产权学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证券监管既是经济学问题,亦是法学问题,在经济分析法学和社会法学的思想中有其法学的理论基础。从法律意义上讲,证券监管指国家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依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其法律价值主要表现为秩序、效益和公平,它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20.
法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并对其中某些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自己的见解,具有外语读译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法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系目前设有法学理论、法律思想史、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含经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