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佛教的基本教义否定了神创论,集中讨论了人生问题,由此形成了佛教忽视神灵和灵魂的存在,注重人生自我解脱的信仰表现特征。佛教在处理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和迫求人生解脱的途径方面别具一格,它否定了神的万能,否定神凭其恩典救助世人的观念,倡导一种依靠人的自身觉悟获得解脱的自救论。但是,佛教的本质属性与其它宗教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文化间的不均衡性是推动佛教迅速被民间接受的重要原因;日本人将佛看成是与本国神在本质上相同的外来神,在日本,佛最初是用来招福免灾的,即与本国神有着同样的功能,完全脱离了佛教本来的意义;而人们对尼姑的认识也是基于对神道中巫女的认识。这些认识上的相似性推动了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关于宗教与文明的关系,西方宗教学界有很多很好的研究,值得借鉴.应该说,就佛教本身来说,也有着丰富的文明资源,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文明资源来构建"佛化文明",对于有着深厚佛教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古代印度佛教将佛教徒所应掌握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概括为"五明",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名和内名.如果说在古代作为"方外"即社会之外的封闭佛教中,佛教徒掌握"五明"就已足够了的话,那么在当代作为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开放佛教中,佛教徒除了要掌握"五明"外,还得要讲求文明.因为在当代开放的佛教语境中,佛教首先是一种社会体系,然后才是一种宗教体系;现代社会对于佛教,先是有文明的诉求,然后才有信仰的诉求.按照"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大乘佛教基本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把文明纳入佛法体系,在"五明"中增加"文明"成为"六明",这是现代佛教必须完成的课题.佛教界和佛教徒应该在促进当代社会文明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导人脱离现实生活,进而求得彻底解脱。为了达到此目的,佛教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度阐释教义,从而使宗教信仰和哲学思索密切结合在一起。文章从早期佛教基本理论中的“四谛说”和‘“十二因缘说”入手,就佛教的人生现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及明清小说中的神行术,可分为直接在腿上脚上的器具、神帕、钻天帽、入地鞋、灵符等.神行术故事的来源,并非完全出于佛经的木鸟故事,还有中古时期僧传所载高僧们为自神其佛教的幻术表演.故事母题由梵入华的早期,道教法术就敏锐地关注并及时吸收.这一神行能力有时还被宣扬可通过服药获得.而现实生活中那些具有神行异能的"飞毛腿",则是神行信奉由来的现实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6.
殷商、西周人都有至上神信仰.本文从权能、神人关系、道德属性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至上神进行比较,说明在前轴心时代的商周嬗替之际华夏主体文化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历史因此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王畅 《东方论坛》2003,(1):58-65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人本精神自然地、不自觉地乃至自觉地进现、强化甚至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到了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充分体现出在佛教艺术中人本精神从神本主义的回归,既不失佛教神祉的精神气韵,又具有世俗人物的音容笑貌,表现出与神性并无矛盾的人性与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8.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一发表,在世界上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是对这一思潮反映的产物.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为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揭示了文明对话的时代内涵;第二,他主要借助于雅斯培尔斯"轴心时代"理论,通过时启蒙反思和多元现代性论域的开展,论证了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主要讨论文明对话的三种形态,指出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一些基本预设.  相似文献   

9.
部派时期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诸部派关注的问题很多,其中对“法”与“我”的实有与空无问题的讨论最为突出.各派这方面的理论实际涉及的是世间事物和人生现象的本质问题.这些理论体现了有关部派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部派佛教就这类问题的探讨对推动整个佛教思想体系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佛教价值观是围绕解脱的追求展开的.佛教解脱论本身包含出世与入世双重维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佛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对于转变当代物质主义价值观具有纠偏作用;佛教价值观的入世维度及其朝向关注人心、人生以及人间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当代佛教实现由"心解脱"向"境解脱"的生态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佛学的"境解脱"观念是与"心解脱"密切相关的."境解脱"既是指生态环境从人的贪欲、掠夺中解脱出来,又是指生态环境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