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凡是看了《西游记》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很能发人深省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是个吃人不眨眼的妖魔。为了吃唐僧,他先变作一个“美女”,提着一罐香喷喷的“饭菜”,到路口“斋僧”。为了骗唐僧师徒上钩,他还装出一副“慈悲”的面孔,满口甜言蜜语,对唐僧可谓“关怀”备至了。愚蠢的唐僧和猪八戒,被这香喷喷的“饭菜”和甜蜜蜜的言语迷住了心窍,一个高念“弥陀”,一个唾涎欲滴。而孙悟空却  相似文献   

2.
一部老版《西游记》使六小龄童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他的真名章金莱却被人忘记了. 六小龄童出生在一个“猴王世家”.父亲六龄童有南派猴王之美誉.一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世纪60年代搬上银幕,轰动一时.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小六龄童,比他大10岁.小六龄童曾是猴王的最佳传人.没想到的是,后来小六龄童被白血病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时年17岁.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在分析鉴赏小说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仅要从人物本身去探索,而且必须揣摩、研究人物在整个形象体系中的地位,即研究人物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映衬的关系。试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则故事现在已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了。它的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今天读来的鲜明的现实感,使它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的流传。而它的鲜明的主题思想又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理念的形式存在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佛教“白骨观”的修法和理念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生成,有很深的渊源。“白骨精”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作者对无常人生的真切感受与形象表达,阐释了放下贪嗔痴慢、超越白骨微尘人生的宗教训诫。  相似文献   

6.
徐世英在《中国语文通讯》83年1期指出语文课本在注音方面存在一些错误的问题.例如:“更无庄堡人家”,把“堡”注成bǎo,应为b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初中《语文》第三册).“番阳”,把“番”注成bǒ,应为pó(按,“番”通“鄱”,“番阳”即“鄱阳”,《赤壁之战》中的“番阳”即今江西波阳县一带,但不能把“番”注成“波”的音).(《赤壁之战》高中《语文》第一册)  相似文献   

7.
吴承恩的《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其中有一个“真假葫芦”的故事,大致是说金银两妖想用宝葫芦制服唐僧师徒,结果反被孙悟空打败。其情节想必世人皆知,故不细谈。其结果是:在金银二妖死到临头之时,却被太上老君认领回去。我大惑不解:为何悟空不斩草除根?是不忍下手吗?不是。三打白骨精,大闹盘丝洞,孙悟空对妖怪都是铁棒一挥置之死地,为何偏偏此时却手软了?细读一遍,我不禁大悟:原来二妖有后台——太上老君。何以见得?君不见那太上老君早不到晚不到,偏在石猴制服二妖时赶到,而且见面就要人。由此可见,太上老君是早知二妖下凡之事,而他睁一眼…  相似文献   

8.
达洲 《可乐》2010,(6):1-1
孙悟空是一只绝顶聪明的猴子,还炼就一双独一无二的火眼金睛,要说想骗过他,真不容易。事实上,许多像白骨精那样狡猾的妖精在猴哥眼前一溜,就露馅了。  相似文献   

9.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 ,《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 ,有似石头 ;他们又一齐归于佛 ,在宗教的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者 ,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 ,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 ,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而扩大渲染的是少数。三、散见于明代其他小说、戏曲中片断的、不同于吴承恩《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 :1 孙悟空有儿有女 ;2 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 ,名“如意棍” ;3 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10.
赵宏本在中国连环画史上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在上海连环画界声名鹊起。他历经了我国连环画事业起步、发展、繁荣、衰退的各个阶段,为连环画的普及与推广作出了卓越贡献。1949年前,赵宏本运用连环画抨击侵略者,抵制国民党的文化专制。建国后,赵宏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连环画事业中。赵宏本的连环画人物形象或犀利刚健、或绰约多姿,线条行云流水,构图生动别致。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赵宏本的代表作品,被誉为连环画古典题材创作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1.
尽管徐克已经江河日下,仍然还会有无数拥趸影迷,都在“举头望明月”等待着徐老怪东山再起。于是我们终于等来了徐克最新的《七剑》——一个超级乌杂的大烂片。电影前三分之一,一通胡乱的滥打,再伴随一张梳着半边头发苍白脸的女怪冷脸观杀,为什么要打要杀,完全是是糊里糊涂。然后是代表混乱人物关系的明星诸个登场:英俊而全无个性的陆毅、仍然一脸“孔雀”怨仇的张静初、实在让人无话可说的  相似文献   

12.
张田 《北京纪事》2016,(12):100-104
小时候,最喜欢听爸爸给我讲故事,什么"王祥卧鱼""三打白骨精""哪叱闹海""林冲夜奔""草船借箭""王佐断臂"等许许多多的故事,就都是打那时候听来的.除了这些故事,爸爸还会讲一些关于咱老北京城自己的故事,像"高亮赶水""八臂哪叱城""北新桥下锁孽龙""铸钟娘娘"等不少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三打白骨精"这个为大家所熟悉的内容,以故事探源、情节的内在联系和人物形象的展示为切入点,分析了<西游记>在情节上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有关孙悟空的原型之争初见于上世纪初,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类:胡适的“外来说”、鲁迅的“本土说”和当代学者季羡林的“混血说”等,均以“猴形”身貌特征———即以猴论猴作为追本溯源的立足点。笔者以为,“猴形”只是用来挪喻与吸引读者审美需要的假借之物,而透过“猴形”所蕴含的“原始意象”才是孙悟空形象的原型意义所在。孙悟空在整部《西游记》中所扮演的角色最重大的职责是替人类(唐僧)驱逐各类妖魔鬼怪,这可溯源于原始的驱傩首领方相氏角色。孙悟空的两件法宝:一是火眼金睛可识别妖魔鬼怪,来源于方相氏的“黄金四目”;二是“如意金箍棒”可驱邪逐祟,来源于驱鬼的“终葵”(驱鬼棒),而“终葵”后演化为“钟馗”,在宋以后的大傩仪中实际充当着方相氏的职责,实际上也源于方相氏。另外,从孙悟空的身世、神态与装扮特点等方面,也能看到方相氏的某些“原始意象”痕迹。故孙悟空的原型即方相氏。  相似文献   

15.
八戒钻泥塘     
自打猪八戒闹了那场“背媳妇”的丑事后,对孙悟空既恼又恨,却不敢吱声,怕惹恼了他,再吃苦头。可八戒又不肯善罢甘休,总想寻个机会,找个茬口,报复一下。这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奉玄奘师父之命出外化斋,来到一片烂泥塘边,八戒一屁股坐下,不住地嚷道:“猴哥,俺又累又饿,走不动啦,你自个儿去弄斋饭吧!”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经常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与“三个半小时”。这是不花一分钱,就能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三个半分钟”就是老年人睡觉醒来时,不要马上起身,要在床上躺半分钟,起来再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时还要再等半分钟。这是因为有些老年人突然一起床,血压陡降,会突发脑缺血,造成心脏停止跳动。通过“三个半分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脑中风。“三个半小时”首先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运动是健康的保证。所以,早上起床,最好跑跑步,不少于3公里;或者打打太极…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06,(Z2)
嗨,认识一下,我叫葫芦宝!也有人叫我“糊涂宝”,可对于奥运知识我一点儿也不糊涂。从今天起我们就相识了,请读者多关照。我虽然不会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也能凑合上二十七变。现在,我就纵身一跃,来到了数十年前……圣火现身话说有个法国老人叫顾拜旦(1863~1937),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一天,他对国际奥委会的代表们说:“诸位,我有个想法,今后再开奥运会是不是点起奥运圣火,以此象征光明、和平?”大家一听,齐声叫好。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192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上,圣火首次现身。说来你或许不信,这圣火居然…  相似文献   

18.
有关孙悟空原型的讨论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取自唐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淮河水怪无支祁;胡适认为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还有认为孙悟空是个“混血猴”。我认为:《西游记》故事的发展历史是漫长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故事和人物受多方面作用和影响,包含的思想、文化因素也是十分复杂的,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多为“杂取种种”而形成“这一个”,小可过份胶执。另外,《西游记》一书后半部份中,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终成正果。我们不可因为其思想意义上的消极的一面而否定了这一主要情节的客观存在。据此,我们认为《宋高僧传》中有一段记载也可作为孙悟空原型讨论的一条资料提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在“全球化”的霸权 话语中,新自由主义真可谓名副其 实的经济学中的主旋律了。在中国, 它也叱咤风云多年,打造出几位著 名的“主流经济学家”。去年,也是 经济学家的郎咸平先生为“国企改 革”仗义执言,一下子产生了“旋 风”式的效应,就好像卡通片中的 孙悟空用手一指: “变!”,五颜六色 的美丽泡沫立即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20.
美猴王探源     
《西游记》描写了一组中国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孙悟空的形象却不是舶来品,恰相反,他的行为表明了他具有地道的中国文化的特质。石猴的“石”乃“天心”之意,在道家则为“元神”,而“水帘洞,”也即先天之心所居之源。猴为天干的“申,”孙悟空又叫“金公,”“金公”在周易的卦爻上为乾阳一,以“一”入“中”,恰又为“申。”凡此种种,不难看出,“美猴王”虽皈依佛门、却与易道之中国文化有血脉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