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说过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少数干部身上,存在另一种状况,与孔子的话仅一字之差: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成语"尸位素餐"是指有职位不做事,白拿钱吃饭.一个干部,如果拿了人民的俸禄,而不为人民办好事,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的表现吧.民间有句俗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也即是说,抓不到老鼠的猫决不是好猫.试问,一个猫不会抓老鼠,那它对人类还有什么贡献?人类又还有什么义务去供奉它?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吃白相饭,已经是违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对一  相似文献   

2.
亚洲猫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了鼠的习性,经过长期不懈地练习,练出一套好身手,抓鼠百发百中,被人们称为"捕鼠能手"。这天,正听广播的猫,知道了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了一层壳,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然后,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相似文献   

3.
"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这个出自群众之口的比喻,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它不仅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人民群众之所以喜欢猫,要养猫,是因为它是老鼠的天敌;而那种饱食终日,专供过去小姐,太太们观赏和怀抱的"媚态的猫",于人类食、住、衣何益?"白猫黑猫"和"能逮住老鼠"的"好猫",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是事物的本质.这句话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虽没有什么深奥的政治名词,却富于科学哲理和求实精神,深深地扎根于群众心中,成为脍炙人口的群众哲学,其威力胜于晨钟暮鼓,催人猛醒,区分优劣,决定取  相似文献   

4.
他不仅对动画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于电视工业来说,也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猫捉老鼠本是天经地义。但全世界的"《猫和老鼠》迷"们可不那么认为:"老鼠那么可爱,该打的是猫,再说,Jerry 从来没有被 Tom 抓到过!那个猫笨死了!"正是这部《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几十年来风靡全世界每个角落愣是"篡改"了"猫捉老鼠"的天然法则,且深入人心。12月18日,《猫和老鼠》的父亲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在洛杉矶的家中安详地走了,这位95岁的动画巨人一生中创作了超过了100个  相似文献   

5.
酒这杯中之物,不仅人类对它情有独钟,它对不少动物和生物也有诱惑力。猫捉老鼠创记录苏格兰一家酒店的老板饲养的一只猫,以酒为主要饮料。这只猫喝酒之后,既不发酒疯,也不去睡觉,而是精神抖擞地捉老鼠。据酒店老板说,它酒后捉鼠已有2万多  相似文献   

6.
猫和老鼠原来是一对好朋友。一天,小老鼠去大花猫家做客。它们俩说说笑笑地一直到了深夜。大花猫便留小老鼠住在了自己家。第二天早上醒来,小老鼠听到“啪”的一声,一个盒子从枕头底下掉了出来。它连忙把盒子拣起来一打开,发现里面有许多珍贵的珠宝,照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小老鼠一向视财如命,现在看到眼前有这么多珠宝,口水都流了下来。顿时,小老鼠起了私心,决定杀害大花猫,自己独霸大花猫的家财。小老鼠回家后,想着那些金闪闪的珠宝睡不着觉了。它一天到晚都在想着怎么对付大花猫。风和日丽的一天,大花猫约了许多好朋友去郊外野炊。当然,…  相似文献   

7.
一道阐释方法论原则的命题──“猫论”的两个认识过程的联结农必胜多年来,邓小平用过的“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名言,被人们概括为“猫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猫论”越来越为人们理解,但同时也还有一些误解和曲解。本文试图从...  相似文献   

8.
如何写历史,如何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以便给人们以鼓舞和启迪,这是多年来史学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东方大国,有极为丰富多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华文明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使中国人民了解祖国光辉灿烂...  相似文献   

9.
"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反映人类社会几千年来追求"和谐社会"的愿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存在浓厚的封建色彩,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理论对于和谐社会有着独到论述,其中有对古代"和"思想的传承和对接,更多的则是本质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常言,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种有五谷,饲有六畜。猫虽不在古人所谓的六畜之列,然而距今大约三千年前,成书于孔子时代的《礼记》,其中记载着每年岁末天子必备牲礼迎猫祭祀,以答谢猫咪们捕食田鼠,保护农产作物的例行公事。上古中国的人们虽然不像古埃及人一样赋予猫神性,但是因为猫儿们能捉老鼠护口有功,所以每年都接受专门仪式答谢的猫咪,地位确实比其它的家禽家畜略略高出一点。最初猫之所以会在人类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乃是根源于猫儿们擅长捕鼠的实用价值。传说在中国古代的东汉年间,明帝刘庄笃信佛教,为保护中国史上翻译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免于鼠啮,不惜远道自印度迎猫来白马寺。宋代文人黄庭坚、陆游、罗大经等也因为养猫以杜绝鼠患肆虐,留有咏猫诗文传世。除了以猫制鼠的功能层面外,温柔轻巧、善解人意又爱干净的猫咪也是很受女性喜爱的闰中宠物。文献记载后唐时的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儿,一只白毛,嘴巴有毛纹形状如花,取名"衔蝉奴";另一只黑色而白尾,名叫"昆仑妲已"。  相似文献   

11.
吴岳 《中华魂》2008,(12):48-49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偷吃粮食,传播鼠疫,危害人类,自然要列入该打的行列,推而广之.社会上一切假恶丑的东西都可视为人们所厌恶的"老鼠"。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把贪官称为硕鼠、人们也习惯把损公肥私。  相似文献   

12.
风水回流     
被冠以"封建迷信活动"几十年的风水由于地产的兴旺和投资的活跃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风水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但是自近代中国在世界竞争中落败之后,中国人开始全面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风水等被打上"文化糟粕"的标签。如今随着国家的复兴,人们开始重新寻找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但这个过程仍然充满争议,对于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一直未断。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一篇故事:《老鼠的万全之策》,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故事的意思是说,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它们召开全体大会,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鱼吃鸡的新习惯,有的提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有的提议……最后,还是一个老奸巨滑的老老鼠出的主意,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上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就可事先得到警报,躲将起来。这一决议,被全票通过。但谁来执行这个决策?无论高薪奖励,或者颁发荣誉证书……都产生不出勇敢的执行者。至今它们还在为此…  相似文献   

14.
吹牛的老鼠     
一只猫被车压死了,这时来了一只老鼠,它看见了死猫,打算把死猫拖到集市上去炫耀一下。突然,又来了一只老鼠,由于它们是一个洞里的,因此没有吵架,就一起抬起死猫,一同去炫耀。首先,它们碰到了小鸭子,就对它说:“嗨,你呀,真笨,简直是个笨小鸭,瞧瞧,我们比你厉害多了吧!连猫都打得死,你敢跟我们比吗?”小鸭子看了它们几眼,没有理它们。两只老鼠继续走,遇见了小白兔,它们指着那只死猫说:“小懒兔,瞧啊,我们把猫打死了,你能吗?”小白兔才不理它们呢!于是它们只好又往前走,这一次遇见了大公鸡,一只老鼠说:“你这只不会生蛋的大傻鸡,还不如我们老鼠…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已告别20世纪,跨入扑朔迷离的21世纪。在这百年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历史转型时期,各国的文人学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和探究新世纪的福与祸、喜和忧,关注和展望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虽然其表现形式、论证内容和所得结论相异,但核心均围绕或关涉到,新世纪究竟需要和建设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问题。在新的世纪里,人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是招致人们困惑、焦虑与不安的主要危险。因此,重建新的即21世纪的人文精神,将成为未来精神世界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文摘 《今日南国》2006,(5):24-25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严格地说只有短短数千年,然而,人们在世界各地却不断发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文明遗迹”,它们的历史远远超过了几千年,有的甚至超过了上百万、上千万年,因此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个无法解释的“文明”之谜。美国媒体近日评选出世界十大最难解释的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7.
诗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诗坛上引起过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并且出现了全盘肯定传统、否定移植和全盘否定传统、主张全盘西化的两极化诗观。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诗坛前辈。一、现代诗不应割裂传统,否定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诗歌作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其历史也最悠久,一直为人类所珍贵。中国具有三千多年的诗歌历史,诗之圣火之所以被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测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与数学、物理学等古老学科相比,可谓年轻的学科。但心理测量作为一种思想,则与其它科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有了心理活动,便有了研究人类心理的需要,人们在试图了解自己、努力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发生了测度心理的兴趣,这类兴趣古往今来,从未中断。心理测量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从玄学到科学的长期发展过程。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记录了不少文人学者在知人识才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6,(1):1-6
我们探讨猫的驯宠史,注意到《东方朔传》所见东方朔对"骠骑"难,曾言"跛猫""捕鼠"事。相关信息对于了解猫作为鼠的天敌怎样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意义相当重要。"东方朔说"如果可信,则能够推进对畜猫捕鼠的生活史的认识。汉武帝时代正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热季的历史阶段,"东方朔说"结合河西出土木雕猫模型,可以深化中国猫是西方传入抑或本土驯化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09,(11):42-43
猫是老鼠的天敌,它以捕食老鼠而闻名,可是现在猫却不捉老鼠了。这是为什么?请看大家的奇思妙想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