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熊权 《云梦学刊》2009,30(1):5-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李何林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左翼文艺研究和鲁迅研究两个方面。他的《中国文艺论战》、《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仍是当今学界现代文艺思潮研究不可忽略的出发点;他的鲁迅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结合,堪称建国后鲁学“正统派”的代表。对李何林而言,革命经历影响学术选择,学术方法、理路体现革命信仰和斗争思维.我们要从“革命”与“学术”的交融来理解其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当前有研究者指责鲁迅“激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认为“激进”究竟“进步”还是“不进步” ,要看它是否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根据 ,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潮流。在中国现代的两个历史性时刻 ,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文化的时候 ,以及上一世纪 2 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思潮中进行选择的时候 ,鲁迅的确都是“激进”的。但前一次适应了历史的要求 ;后一次左翼文艺运动路线有错误 ,鲁迅也有错误 ,然而他的一些重要思想 ,乃是当时革命文艺思潮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付建舟 《社会科学》2023,(12):76-89+150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自田汉译本问世以后,多种译本相继出版,掀起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术界的引进和介绍,是“小众”层面的精深输入,华美、艳美、秀美的舞台传播,优美、畸美、至美的杂志传播,奇美、华美、艳美的银幕传播,是“大众”层面的普及推广,二者共同推进这股思潮。《莎乐美》及“莎乐美”的在华传播,不合社会政治的“大势”,却甚合民众心理的“小势”,这就是它在20世纪上半叶的数十年间在华不断传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波澜起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并不是近几年才被“引进”的“新兴”技法;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到“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才出现了“第一次现代主义热”;因为,大量资料无可争辩地表明.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潮流中,始终存在着一条时隐时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线索。本文试图从外国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总体关系中,考察现代主义思潮对新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发展与膻变是十分复杂与丰富的,要理清其发展与膻变的脉络并非易事,这须有文艺史家的眼光5胆识。吴中杰先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是一部极有眼光与胆识的学术佳著,该著用以点带面的史论构架、审美观角的深入观照、客观独到的历史评价,形成该著扎实而又深刻的历史审视、审慎而又深入的审美观照,使该著在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发展脉络的独只匠心的梳理中,能切中肯綮,独抒己见。一、以点带面的史论构架。吴先生在该著的后记中写道:“本书是史论性质,它的写法应该与文学史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极化”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深层运动形态。在美学理论形态上表现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股潮流的起伏、摇摆和对峙,但70年代后,有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从“极化”运动来考察,“后现代主义”文艺现象只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与发展,并未形成独立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处在急剧变动的现代中国社会中的闻一多先生,以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艺术敏感和学者的求知欲望,大量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种文艺思潮,并不懈地进行各种艺术试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美学思想。这无疑是个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研究课题。然而,在以政治地位排座次的现代美学现代文艺思潮的研究中,作为美学家的闻一多的身影被缩小或忽略了。俞兆平的《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下面简称《论稿》)一书的问世,打破了这种不平衡的研究格局,把闻一多丰富多姿的艺术生涯、学术建树中呈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第一次较为  相似文献   

8.
支克坚(1935-2009),男,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及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发表了有关鲁迅、冯雪峰、胡风以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出版《冯雪峰论》《胡风论》《周扬论》和《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论》等专著  相似文献   

9.
外国作家和文艺思潮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时期的名作家中,郁达夫的文艺思想是独树一帜的。要了解郁达夫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形成,不能不探讨郁达夫与外国作家和文艺思潮的关系。“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是法国作家法朗士的一句名言。从郁达夫的作品来看,和法朗士的作品风格相差甚远。但郁达夫从法朗士那里接过了这个口号,同他所受到的西方和日本文艺思潮的影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艺界“崛起”了一股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反古典艺术传统”,对我国几千年的优良文学传统以及近六十年的革命文学传统,一概采取“排斥”、“亵渎”的虚无主义态度。提倡走现代主义道路、发展现代派文艺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文艺不必再提“民族化”问题,只要“现代化”就行了。因此,“民族化”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又成了当前论争的焦点之一。这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次论争的得失,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并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边缘学”特指被中国现代学主流意识排斥在外的旧体诗等旧体学和“官方”学。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学是多元共生的学,中国现代学的叙述也应该是多元共生的。“旧体诗”等旧体学、“官方”学等都是中国现代学中的一分子。在学的历史进程中,它们都曾以自身的存在和创作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对它们的“关注”,既是我们应有的史学品质,也是中国现代学叙述更客观、更准确、更本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与三分文学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肃文学"、"纯文学"、"俗文学"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家分立的基本格局,三者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演进和发展.这种三分文学格局的形成与20世纪文化、文学的"现代性"指向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整体性的文化、文学的"现代性"指向,颠覆和再造了文学"雅"与"俗"的观念,并在一种"追求现代"的文学理念的主导下完成了文学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媒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形成得力于网络传媒。网络传媒诞生以来,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使文学写作者队伍空前壮大,中国文学传统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文学新品种也不断增加,促使中国当代文学迅速走向平民化、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民 《齐鲁学刊》2004,(2):143-146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应当根据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文学的叙事结构的断裂上。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叙事结构上的断裂是20世纪初的1902—1905年,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叙事结构上的断裂是1985年,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始于1902—1905年,中国当代文学始于1985年。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前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现代性,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意识层面上辨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散文”这类文学观念范畴的存在实质,据此对最近20年中国内地的文化文学态势作了整体性的评价,指出只有摆脱这种文化文学态势的束缚,作为文学体裁的中国当代散文,才可能实现审美蕴含和艺术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缺乏痛感的表达.近年来文学创作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带着强烈身体印记的痛感的描写,并渐渐汇聚为一种朝向情感与深度的建构努力.尽管其中不少创作也尖锐地暴露出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但整体而言,这些作品对身体与心灵之间关系的叙述与探讨,预示着当代文学的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晓卫 《兰州学刊》2011,(12):170-176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家,陈忠实和柳青的创作在对作品倾向性的理解和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柳青尊奉紧密配合现实政治的倾向观,重视对作品思想性直接、鲜明的表现;陈忠实则没有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表现作品的倾向性,而是通过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和客观描写,渗透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和现实矛盾的独特思考,使作品的倾向性得到了自然的呈现,从而体现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王金胜 《云梦学刊》2004,25(6):15-20
洪子诚史著以新的叙史模型重构当代文学场景和演进轨迹,拓新了当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叙述空间。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当代文学”内涵的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悄然转化,导致了“洪史”前后叙史深度和风格上的较大差异;以“一体化“作为文学史观和叙史情节结构缺乏足够的统摄力,对复杂的文学历史场景造成了一定遮蔽。洪史代表了一种在学界具有新的普遍意义的叙史理念、叙史方法,对它的剖析有助于当代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张剑桦 《学术探索》2009,(2):125-129
澳门当代文学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浸润和中华民族文学传统的影响。澳门当代文学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文学精神,比如对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传统的承传与弘扬;求新求变,开拓进取,不断增进当代意识;创作主体具有独特的、自由的审美创造精神;甘得寂寞,潜心创作,满足实现自我的精神需要,等等。本文拟结合澳门当代文学发展态势,联系澳门文学创作具体实践,试图概括、归纳出澳门当代文学的部分特质,抽绎出澳门当代文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冀望对研究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流向,特别是研究中国地域或区域文学,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社会的政治运动,其精神实质是从政治和文化上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其缺陷在于未能建构出一种理想的社会和文化模式。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后现代主义有极其相似之处,而且文学的发展也具有了对意识形态批判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但在从反政治意识形态到泛意识形态的转变中,文学走向了迷失。重新使文学关注意识形态,使作家在社会责任和市场经济中寻求平衡,是文学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