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时期,当中原诸候国先后出现公卿瓜分王室,政权下移之际,楚国却始终保持王权对公卿的控制,较少出现“上陵下替”的现象。对此,学者们多有阐发。顾栋高以为楚国王权相对稳定,得益于楚令尹之执政和楚王对权力的控制。他说:“以肺腑而膺国重寄,则根本强盛;以重臣而骤行显戮,则百僚震惧。且政权画一,则无牵制竞争之病;责任重大,则无诿罪偷安之咎。楚之国法行而纲纪立,于是乎在。”①但春秋楚王权的扩张并非一帆风顺.日本学者安倍道子在考察了从庄王对灵王时期楚王权与世族的关系后也指出王权得到强化的事实,其间的发展却颇有…  相似文献   

2.
屈原诞生之时(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楚宣王十七年,秦孝公九年),秦国已进行变法三年,到屈原四岁之时,秦国商勒又开始第二次变法,进一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改革.秦国的强大对少年时代屈原的思想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这不仅由于秦国实行变法而很快强大起来,还因为秦国的强大直接威胁到楚国的安全,甚至可以说,商秧变法使楚国由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南方江汉流域国家一下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史记·楚世家》楚宣王三十年:  相似文献   

3.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马晓丽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他的称霸,固然与他长期在外的磨难和回国后的整顿内政有关,但也与他同狄、齐国、秦国的政治联姻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论述。一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到晋献公作太子时,他已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4.
魏文候其人,在战国诸候中,堪称有所作为的一名君主。司马迁在《魏世家》中对他颇有称道。他在位执政期间,任用李克,李悝以及吴起,西门豹等一批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实行社会改革,终于把魏国建设成为战国初年一个头等强盛的封建国家。周威烈王命名魏为诸候,并得到各诸候国的承认,盖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齐威王为了改变“诸候并发,国人不治”的落后挨打局面,很注意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为了量才使用,他认真考察各级官吏。考核优劣不是依据纷纭议论,而是注重实地调查。他即位不久,听到很多人讲即墨大夫的坏话,也听到很多人赞颂阿大夫的贤明。齐威王没有轻信这些说法。他派人到他们管辖的两个地方进行考查,发现即墨“田野辟,民人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作为地主阶级的经济思想,首先由商鞅提出,后来荀况韩非等又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和发展。但战国时期,它还只是地主阶级法家学派的理论。在实践上,也只在秦国贯彻实行了。其他诸候国实行了重农政策,但并没有真正抑商。秦统一全国后,二世而亡。所以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只是在西汉时期才得到了全国规模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上的早期楚文化是指与典型楚文化有直接渊源关系的一组陶器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西周时期遍及江汉.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是古三苗的后裔在改宗中原文化后所创造出来的,西周时期的早期楚文化则是由周代的南土诸候和楚蛮等江汉土著蛮族共同创造的,楚国仅是其中很小的一支.  相似文献   

8.
在春秋战国时代,“楚材秦用”是当时一个突出的历史文化现象。据马非百在《秦始皇帝传》中所附《秦丞相年表》,从秦武王初置丞相到秦始是时代,秦国共有左右丞相21人,而任秦相的楚人竟然占有三分之一。可以说,没有楚人事案的贡献,就没有秦国吞灭六国的迅速胜利,也没有秦王朝一统天下的文化面貌。入秦为相而史籍中传记甚详的楚人,有甘茂、魏冉和李斯。一泰国正式设置丞相之官,是在秦武王二年(前309)。其时武王任命的左右两丞相,一位是秦惠文工的异母弟、秦武王的叔父樗里疾,另一位就是楚人甘茂。甘茂,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布…  相似文献   

9.
晋国灭国略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国始自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只是一般诸侯的小封国,地域一同,与其它诸侯小国并无大异.但经过春秋前半期兼并,到春秋中后期却发展成为中原大国,占有了山西全省并跨河南.河北的中原地区,称霸中原诸侯近一个世纪,即所谓文公称霸,景公继霸,悼公复霸是也.这是晋国的一个不断强盛发展的过程。本文仅从晋吞灭诸侯小国这个侧面,探讨一下晋地域的不断扩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法家文化与秦王朝的兴亡密切相关,它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秦孝公时期,商鞅以法家文化为指导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壮大,为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确立了法家文化在秦国的主体地位;秦始皇时期,由于过度迷信并片面使用法家文化,实行君主专制,崇尚权术,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二世而亡,同时也扼杀了法家文化的优点,极度膨胀了其不足。秦兴于法家,也败于法家,甚为遗憾!  相似文献   

11.
当了干部图什么?和同志们议论起这个问题时,不禁想起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国福。 王国福生前是北京郊县一个生产队的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他在队里当了十七年干部,带领贫下中农把一个贫苦落后的穷地方,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长年累月地为社员们操劳,却从不把个人的事放在心上。全村三十一户贫下中农都住上  相似文献   

12.
养国是周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它与江、黄等同为嬴姓,夏王朝以前主要在山东地区,后来逐渐向中原迁移,夏商时期主要活动在河南平顶山地区的汝水两岸,因养水、养陵而称为养氏。西周时南下淮河上游的桐柏地区建立养国,春秋前期归属于楚。养国贵族养由基在楚国为官,被封于今河南沈丘与安徽之间,称养邑。养国一直存在至春秋战国之际。考古发现的养国青铜器,不仅可以证实养国的族源、历史,同时也可以透视养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春秋争霸能否成功 ,除开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外 ,还有一个重要条件 :即霸主是否具有中原的“礼”文化素养。春秋争霸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原“礼”文化向四夷传播的过程。其文化传播呈现以下特征 :阶段性传播、借助中介传播、呈现东南蛮夷方向传播。中原“礼”文化传播的结果为战国时期华夏文化的全面融合及关东六国一体共同对付秦国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一书作者是谁,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春秋末期有一位老聃,孔子曾经向他问礼,他做过东周王朝的徵藏史,後来到秦国去,死在秦国。战国中期有一位太史儋,是东周王朝的太史,曾经到秦国去见秦献公,这时孔子已死去一百多年了。老聃太史儋不是一个人是很明确的。战国中期又有一位李耳,是魏将段干崇的父亲,司马谦说李耳就是老  相似文献   

15.
东周燕国的战争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毅  张昊 《晋阳学刊》2006,(5):94-98
燕国位于东北隅,虽然竭力向外扩张,但终因远离中原无法左右天下,并因此而能自保独安;战国时期燕国灭齐与疲赵的战争,客观上削弱了东方六国的实力,加快了秦国统一的进程,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的中华文化是二元耦合的。其南支楚文化则是混一夷夏的。楚国司法职官的建置,体现了北上遗踪与南国特色的和谐统一。同时,由于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其因子的楚国司法职官的地位与职责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变迁。我们结合传世载籍,考察包山二号楚墓所出竹简文书,不难管窥其建置背景与演变轨迹。历来论者多以为楚国没有中原设置的法官司寇,也很少有人指出楚国设有司法职官司直和正。《包山楚简》的面世,却给了我们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简·102》记载楚国新都南陵右司寇执法不公,当事人不服判决,上诉到郢都…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秦国由贫弱落后变为富强先进的国家,并持续地对山东六国发动猛烈的军事进攻,用战争手段消灭诸侯,统一全国。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略上的劣势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进而  相似文献   

18.
楚史二三题     
众所周知,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强大国家,所谓“楚国之强,大地计众,中分天下”(《淮南子·兵略训》)。它存在的时间很长,从“殷之时尝为侯伯”(《史记·楚世家》)开始,到战国末年最后结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活跃于当时历史舞台上的强大国家,前后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楚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洪亮吉作过一篇《春秋时楚国人文最盛论》,他在列举楚国出过许多政治人才(包括当时在他国的百里奚,伍子胥,范蠡等。《左传》上说是“楚有材”,“楚材实多”)之后指出:“文彩风流,楚  相似文献   

19.
陶唐氏帝尧,系黄帝之后,姬姓,又说是祁姓,其实姬、祈系古音一音之转,或许是一姓,他立国称唐,在今河北唐县。以后迁徙数地,到达山东定陶县一带;另一支则转迁到今山西翼城县西二十里的唐城,一直延续到周初,才被周成王所灭。成王封弟叔虞于唐旧地,仍立国叫唐。叔虞之子燮,因移居唐城西邻的晋水,才改唐国为晋国。 燮之支子又封于唐,以管理被南徙而来的唐国遗民,另立新国于今河南鲁山县和方城县一带。后又沿着唐河经唐子山迁至湖北随州市西北八十五里的唐县镇,古称上唐乡,成为汉阳诸姬之一。由于楚国的兴起,唐国弱小衰落,到春秋末年,便被楚国所灭。 这前后二个唐国,都是姬姓,延续达二千年之久。但历来史学界并未对唐国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文试图将陶唐氏的来源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齐文化与秦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秦两国文化属于两种类型不同的异质文化,齐偏功利,秦重战功;齐人治,秦法治;在经济、文化、风俗等理念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二者也存在着文化的同质性,从整体而言,二者均属于顽强进取的文化类型;从质的方面看,两国文化都注重务实。纵观东周,最早称霸的齐却被后起的秦国所吞灭,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区域文化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定性和一定环境、时代的适应性,而无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