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9)恋镜湖春色 元稹廉问浙东,喜官妓刘采春。稹尝有诗云:“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人注之曰:“恋镜湖春色耳”,谓刘采春也。(《宋诗话辑佚》上,第115页。) 按:“春春”若非有一字衍,则应加人名号。古女子小名选二字者甚夥,如崔莺莺(见元稹《会真记》)、罗罗(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上:“炀帝……偶戏宫婢罗罗”。)、薛琼琼(唐玄宗时良家女,选入宫为筝长,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丽情集》。)、盼盼(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有爱姬曰盼盼”。)、虫虫(宋·柳永《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郑举举、王苏苏、  相似文献   

2.
朱庭珍,字筱园,云南石屏人.近代诗人、诗论家.已刊出的诗作有《穆清堂集》及续集,诗论有《筱园诗话》.他本人在《穆清堂诗钞自序》中说:“自束发受书,即解声韵,视诗如性命,为之垂四十年”(《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足见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他的同时代人陈灿评他的诗:“思愈清妙,笔愈奇峭,才气愈跌宕纵横,而初无惨淡经营之迹,盖锻炼之极归于自然,……筱国自(?)角以诗名当代名公,钜手一见为之心折,而遇弥穷诗乃弥工.”(《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石屏县志》对他的评价是:诗才敏捷,博洽今古,名动一时.可以看出,他的诗作确有相当的影响.但是,他的卓著的才能,并不是表现于他的诗歌创作,而是表现于他的诗歌理论的建树.当他还不满二十四岁的时候,便完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象这样  相似文献   

3.
清代桐城方世举有《兰丛诗话》一卷.此诗话本名《梁园诗话》,《诗话》中说:“梁园者,水木清华,余属居也.”后在作者八十五岁时,始经修改、整理,又改名为《兰丛诗话》.其《序》中概括地叙述了此诗话的体系、内容和目的道:  相似文献   

4.
一、是“魏献子”还是“魏庄子”近来翻阅王彬主编的《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所选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文中有“(?)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云云。我生活在石钟山麓的湖口县,自幼熟谙《石钟山记》,清楚记得原著作“魏献子之歌钟”,这里怎么写成“魏庄子之歌钟”呢?是编  相似文献   

5.
一、《陈书·袁宪传》:“大同八年 ,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国学 ,宣制旨义。宪时年十四 ,被召为国子《正言》生……在学一岁……寻举高第。以贵公子选尚南沙公主 ,即梁简文之女也。 ·大 ·同 ·元 ·年 ,释褐秘书郎……(开皇 )十八年卒 ,时年七十。”《南史》所载亦同。按 :此处之“大同元年”有误。应为“中大同元年”。袁宪于大同八年 ( 54 2年 )时为十四岁 (以卒年证之 ,此处所记大同八年为十四岁不误 ) ,则大同元年 ( 535年 )为七岁 (实为六周岁 )。七岁孩童即尚公主 ,并释褐秘书郎 ,于理不合。又 :以行文顺序窥之 ,叙大同元年事…  相似文献   

6.
严羽《沧浪诗话》(下引此书,只注篇目)谓诗有“别材”、“别趣”,为“吟咏情性”之作;而“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有乖为诗之道,故予针砭:“虽获罪世之君子,不辞也。”(《诗辨》)“近代诸公”如依《四库提要》“要其时宋代之诗竞涉论宗,又四灵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时之弊”之说,则其所谓“近代诸公”,可以理解为仅指江西诗派末流及四灵一派而言;针砭之范围甚窄。这样理解,可以不至因承认严羽诗论的历史意义而抹  相似文献   

7.
一个值得重视的《楚辞》注本一…………………………………………………………………………………·张出深大梅戏仙题跋(上)………………·二………………………………………………………·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录小说史上又一部讲史平话《三分事略卜………………………………,……………………………··、…,··陈翔毕《一国演义》在国外—………………………………………………………………………………………………··王朋娜《儒林外史》的礼及其叙事体结构 ”””””””””““””’”’”’”““”“””’”””””””““”…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崔颢写了首极负盛名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颗《黄鹤楼》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黄鹤楼》诗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宋代李畋《骇闻录》说:“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凤凰台》诗。”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第六卷“溃”字下“溃溃”词条第2个义项“怒貌”后有这些内容:“《诗邶风·谷风》‘有(?)有溃’毛传:‘溃溃,怒也……《韩诗》云:溃溃,不善貌。’”查《十三经注疏》,从“《韩诗》云”起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解释,不是《毛传》的注释。原文是“《韩诗》云:溃溃,不善之貌”。《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在《十三经注疏》中是用小“○”与《毛传》、《郑笺》隔开  相似文献   

10.
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林昌彝(1803—1876)的《射鹰楼诗话》,是反映鸦片战争,表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著作,也是在诗话领域中注意经世致用、别开生面的文学批评论著。 《射鹰楼诗话》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从所收集的不少关于反映鸦片战争这一重大事变的诗歌及记载中,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所谓“射鹰楼”,实际就是“射英楼”,意思就是抗击英国侵略者。林昌彝在《诗话》开头解释说:“余家有书屋,东北其户,屋有楼,楼对乌石山积翠寺,寺为饥鹰所穴。余目击心伤,思操强弓毒矢以射之。……因绘《射鹰驱狼图》以见志,故名所居之楼曰‘射鹰楼’。”卷二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钱钟书论《沧浪诗话》三题:一、诗分九品而皆可“入神”。诗文之风格品调,犹时之有四候,物之有万端,人之有千面,选色之有环肥燕瘦,品庖之有蜀腻浙清,非能一概而论也。才气本诸情性,学习并归陶染,因人而异,临文而变,然其善者皆可以“入神”。兼论渔洋误解沧浪之原因。二、释“妙悟”,兼论诗禅相喻之异同。三、论“别材非书”、“别趣非理”及诗之“极至”。《大风》之颂、“拔山”之唱、易水之篇、敕勒之歌,造化神功,浑然天成,“非书”之佐证也,马迁博学鸿才而吟咏靡闻,孟坚老于掌故而“质木无文”,此无“别材”之数例也。兼论“别材”、“别趣”、“事障”、“理障”。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沧浪诗话》对明、清两代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有褒有贬,前人评价即有分歧,近人看法也不尽一致。然而古、今论者都承认,《沧浪诗话·诗辩》是严羽论诗的基本纲领。诗话全书分五部分,《诗辩》居其首,其余《诗体》、《诗法》、《诗评》、《考证》,都是《诗辩》理论纲领的深入阐发和具体应用。严羽在《答吴景仙书》中开头就说:“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明确地道出《诗辩》在全书中居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13.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郑《笺》:“谓,勤也。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郑《笺》;“谓,勤也。”“心乎爱矣,瑕不谓矣。”(《小雅·隰桑》)郑《笺》:“谓,勤。……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以上三个“谓”字,郑《笺》并训为“勤”,今人说诗多不从。郑玄是对的。以“勤”训“谓”,正是发明了“谓”的古义;由于“勤”的古义久已湮失,所以人们每不从郑。兹申说之。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过多种异名。如第一回就列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末又曾出现过称为《金玉缘》的本子。但最通行的是《石头记》和《红楼梦》二名。而其“本名”,则为《石头记》。在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石头记》三字旁,脂砚斋即批曰:“本名”;程伟元《红楼梦序》亦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说《红楼梦》的“本名”是《石头记》,除上引脂批和程序可作重要证据外,还有两条佐证:其一、《红楼梦》第一回所列诸书名,首先出现者为《石头记》;其二,《红楼梦》早期抄本大多称之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第一期··1994年第二期·发挥“三资”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作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之探析一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张岱年熊坤新…………………………………张同生陈树德试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一罗玉达_、_…__1、。_L.._。_._L,、试论商品交换与行贿受贿—……、……………许经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贡献—………·李世宇二二二二二二’”””””—一_二:—”’”“”“—’””—””—”—”—”””””~试论先秦游侠—………  相似文献   

16.
《徐而庵诗话》系清初徐增所撰。徐增字子能,号而庵,长洲(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据《四库全书总目》知“增与金人瑞游”,可断定徐增活动时期同于金圣叹(1608—1661),为顺治年间。徐增有《说唐诗》二十二卷,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后为张潮改名为《而庵诗话》收入《昭代丛书》,但有删除或遗漏;丁福保《清诗话》即收此书。日人近藤元粹编《萤雪轩丛书》却据《与同学论诗之语》原文收入,内容完璧无缺,并略作评点,改名为《徐而庵诗话》,此书较完整地反映了徐增诗歌理论,优于《而庵诗话》。对于徐增的《诗话》有心斋居士赞曰:“诗话所云,盖胸中确有所见,非徒为大言欺世者,读者当自得之也。”此并非溢美之词。《徐而庵诗话》篇幅不长,但围绕诗人的条件、创作构思的规律与诗歌内容的特点等方面进行阐发,颇有见识。徐氏诗论继承了前人诗论中某些可取的观点而有所发挥,这又启发了稍后的袁枚“性灵说”的一些美学思想;虽然亦有局限性,但不乏可资鉴借的价值。徐氏诗论尚未见人论及,故试作发微。  相似文献   

17.
《天问》云:“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永遏在羽山”二句,《山海经·海内经》谓:“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开筮》亦谓“鲧死,三岁不腐”,均说鳅因治水不成而被“帝”所杀.然王逸《章句》云:“言尧长放鳅于羽,绝在不毛之地,三年不舍其罪也.”则王氏认为鳅只是被帝尧流放而已,并没有被杀害.张萱亦云:“屈原《天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尧未尝杀鲧,特流放之而不赦耳”(《疑耀》).王、张两氏其说不误.《说文》:“阏,遮拥也.”又,“遮,遏也.”则阏与遏同.遮遏即禁锢之谓,故《礼记·祭法》疏引郑玄答赵商云:“鲧非诛死.鲧放诸东裔,至死不得反于朝.”由此可见,下句的“伯  相似文献   

18.
清代性灵派主将袁枚近60万言的《随园诗话》,无论以篇幅之巨大,还是以内容之丰富来看,都是中国古典诗话之不可多得的佳构。自顾学颉先生整理校点的《随园诗话》(以下简称“顾校本”)1960年初版、1982年再版之后,已发行46500册,广泛流传,其嘉惠士林,功莫大焉。笔者近年来研究《随园诗话》而有所得,颇受益于顾校本。但任何古籍的校点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顾校本亦不例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3期曾刊有王果等同志《顾校(随园诗话)标点质疑》一文,指出顾校本标点失误42处,是正确的。只是顾校本之失误远不止此。限于简幅,不能尽举,本文仅就其书名号、引号与断句三方面失误之要者,再例举数十条,以求正于校点者与读者。(附带说明:引文中原有的人名、地名号,为便于排版均删去。) 一、书名号漏标1.郑夹(氵癸)笑韩昌黎《琴操》诸曲为兔园册子,薄之太过。(卷二40) 按:“兔园册”为书名,即《兔园册府》。据王应麟《困学纪闻》系唐杜嗣先著。为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之类书,三十卷,全书已佚。袁枚认为郑氏讥笑韩愈《琴操十首》如同堆砌典故之类书,未免贬低得太  相似文献   

19.
《臣乘马》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高下之策,不得不然之理也。按:力,功。《国语·晋语二》:“夫齐侯好示,务施与力而不务德。”韦昭注:“力,功也。”《左传·昭公二五年》:“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杜注:“民功曰庸,治功曰力。”《吕氏春秋·应同》“霸  相似文献   

20.
“以意逆志”,是孟子针对咸丘蒙曲解《北山》诗义的错误所提出的说诗方法。因为自身的儒家立场,咸丘蒙从《北山》一诗中获得了“文本义”“语境义”与“预期义”三重意义,这三重意义彼此矛盾,导致咸丘蒙对《北山》做出“断章取义”的理解。“以意逆志”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而《北山》又因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呈现出多种可被解读的向度,孟子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以意逆志”的“意”与“志”是儒家学说中“仁义”的体现,具有“心所同然”与“不忍之心”两个心理学前提。孟子“以意逆志”的说诗方法,具体表现为用伦理情感延伸出的亲亲之爱置换文本中表现出的怨愤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