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24-31
本文从文明结合部的视角考察南斯拉夫民族问题形成的地缘、历史、民族、宗教和文化基础 ,指出 :到 16世纪 ,在南斯拉夫各民族同中有异的基础上 ,整个南斯拉夫已分裂为西欧天主教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和土耳其伊斯兰文明三大块 ,形成南斯拉夫各民族分野与交融同时并存、交错重叠的状态。这种民族文化错综复杂的状态 ,铸就了南斯拉夫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民族宗教冲突。由此 ,文明断层带构成南斯拉夫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内在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的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研究苏联的历史,必须研究俄罗斯东正教。东正教在苏联战前历史中,一直处于被压制被打击的地位。卫国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改善了同宗教的关系,实现了政教关系正常化。战后,斯大林没有重回战前的宗教政策,而是继续战时的宽容宗教政策,主要是因为以东正教为代表的各宗教,在苏联当时的内政外交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斯大林主观上意在利用宗教实现其大国主义目标,客观上却开创了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一种新的政教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明冲突论中的文明概念,实质上是宗教、种族和民族等概念的混合体,其提出本身是对美国国内政治状况的反映.文明冲突与其说是存在着文明差异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文明面临挑战的结果;与其说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之间的矛盾,不如说是一神教与多神教之间的矛盾.恐怖主义的类型和特征虽然与文明差异有关,但本质上是文明世界与思想蛮族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一、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必要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有10个少数民族的群众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群众大多信仰喇嘛教,俄罗斯族部分群众信仰东正教,其他民族中还有人信仰其它宗教。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信教群众、宗教职业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都比较多,宗教的覆盖面很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的工作都同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西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如果从公元前6世纪算起,至公元12世纪,仅在西域存在过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宗教就有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五种,而先后信奉这些宗教的民族有几十个,单列的民族宗教研究在取得较大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堆积了一些的学术赝品,为后继者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本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条理清晰,既能体现作者个人见解,又能对以往西城民族宗教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的著作是学术界所共同期盼的。基于这样一些原因,高永久先生的《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一…  相似文献   

6.
别尔嘉耶夫论新基督教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民族于988年从拜占庭帝国引进了东正教,这时的基督教世界已经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1054年,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正式分裂,俄罗斯属于东正教世界。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士耳其人灭亡,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莫斯科成了继罗马和拜占庭(第二罗马)后的“第三罗马”,因为俄罗斯人以为,莫斯科不仅是东正教的中心,而且是基督教的中心。从988年到拜占庭灭亡,俄罗斯东正教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意识上,一直受君士坦丁堡教会的控制。15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人的宗教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在这里并没有产…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从民族学的资料来看,凡经过原始狩猎、捕鱼经济的原始人类都具有类似萨满教的这种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的居民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至今还有类似萨满教的信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一些民族以及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中,萨满教的残余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8.
宗教文化:民族主义还是超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平 《社会科学》2000,(10):64-68
民族主义与后冷战时代后冷战时代中 ,当代世界呈现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宗教与民族的因素在国际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这两大因素的重迭交叉或者相互利用 ,促使当代社会的冲突表现得更加扑朔迷离。因此 ,认识和梳理宗教与民族、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融通 ,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人类历史进入“后冷战”之后 ,随即进入了“文明的冲突”时代。代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 ,已经是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 ;至于由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结束后所形成的空白 ,则是由民族…  相似文献   

9.
国际冲突研究的误区:"人道主义危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热点地区冲突变得突出有三方面原因:(1)国际社会希望寻求冲突的缓和与解决,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的更迅速增长;(2)由于地区间和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因而使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发生的冲突,对国际社会变得特别敏感;(3)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制性地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所谓的“人权”与“民主”,使旧的冲突没有解决,新的冲突却更多地出现,种族、民族与宗教冲突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困挠。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对这些冲突曾有一定的共识,促成了联合国史无前例的维和行动。但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  相似文献   

10.
在 2 0~ 2 1世纪之交俄国文化转型中 ,重建民族精神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为自从彼得大帝所启动的现代化凸现“俄罗斯问题”以来 ,俄国一代代知识精英就用世界眼光审视自己民族发展之路问题 ,发现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哲学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于是三百年来呼吁哲学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苏联国家哲学解体和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 ,这种危机意识更加强烈。因而 ,在文化转型意义上重建民族精神 ,近 10多年重点是还原俄国民族精神经典的原貌、确认斯拉夫民族性、东正教及其对俄国影响、反思现代化等 ,并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东正教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东正教伦理学□金可溪在历史上,俄罗斯是信仰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在十月革命前,沙俄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东正教是俄罗斯国教。当时,沙俄帝国有一半以上人信奉东正教。十月革命以后,在列宁指导下,苏维埃政府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使教...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的羌族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文化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今日的羌族居住在岷江上游,仍有着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禳灾纳福都离不开宗教祭祀活动,羊皮鼓是羌族无字的书。羊皮鼓舞是羌族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羊皮鼓舞文化符号的认知,发现羊皮鼓舞有着鲜明的功利性色彩,较强的娱神目的。这种古老的仪式映射出羌民质朴的审美心理与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最为年轻,但它走向世界的历程却最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该教义简单明了,重视两世生活,具有理性主义和平等精神,并冲破了民族的局限,把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安拉看作是“全世界的主”。这种关注全人类的教义使其具备了冲出半岛,走向世界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论宗教对新疆信教群众政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 ,少数民族信教群众选择宗教为其信仰 ,意味着他们的认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都要从中吸收养分 ,他们的社会关系、人生准则、思想意识都要在宗教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和发展。这种多民族信仰宗教的特点是新疆的社会现实 ,不论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呈现什么样的曲折和复杂内容 ,也不论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宗教 ,在各少数民族间存在的用以维系民族之间、民族内部关系的宗教情绪都会以其特有的方式 ,客观地存在 ,并对维系民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宗教也可能对信教群…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是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的东正教,均在俄罗斯得到生存与繁盛。宗教传播在带给俄罗斯宗教信仰的同时,与政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强势的姿态在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作为一种民族意识形态,宗教对俄罗斯政治结构和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并与君主专制政体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生活、工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新疆有伊斯兰教、佛教,而对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知者甚少,对于它的了解研究更是为数甚微。在新疆信奉基督教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在汉族中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一般广义地说是指对所有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狭义的督基教则指我国对基督教新教的称谓。  相似文献   

18.
邓新 《新疆社科论坛》2008,(4):51-52,59
多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思路和后现代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这种契合能够为多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我们需要适当地消解传统认识,消解我们曾经刻意宣传的诸如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政治权利的价值体现,等等。在多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建构许多新的知识体系、认识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山之所指进行了考察。作者从萨满教曾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唯一原始宗教这一认识出发,通过对昆仑山神话和萨满教宇宙观的比较以及对“昆仑”二字的训诂学考察,认为,“昆仑”乃古代匈奴语“天”之谓,古代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和部落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联系天地的宇宙山,考虑到文化传播的特性,这些民族中的一部分都可能将宇宙山称作昆仑山。汉代以前的昆仑山是一个宗教或神话的概念;大约在汉代以后,昆仑山才成为一座具体地理山脉的名称  相似文献   

20.
高蕾 《理论界》2013,(3):55-57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多元化,也出现了文化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它是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渗透在其语言、宗教、哲学、法律和社会习俗中的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如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既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又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