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既符合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体现出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从党的 80年光辉历程来看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断推动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哲学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且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基本原理的创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社会意识原理的创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先进生产力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继邓小平理论之后又一次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论断来源于: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要求天然地体现着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本质地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尤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去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新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精辟论断,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作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概括,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其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份,因而也是先进生产力代表者,更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合规律性;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合目的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际竞争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竞争的高度研究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问题 ,探讨国际市场对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及“入世”对中国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理念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根据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从狭义的角度研究文化问题 ,把文化理解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关系 ;说明了在当代中国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 ;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必然,是唯物史观的伟大理论创新。这一创新主要体现在4个层面上:(1)科学揭示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突破和深化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2)精辟阐明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3)深刻阐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拓展和升华了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理论;(4)把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立党治国的伟大实践,赋予唯物史观鲜明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从渊源上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确立和发展的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及其规律的基本原理;从创新上看,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赋予这些基本原理以更新的针对性和更本质、更新鲜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历史事实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批判了某些人打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旗号,让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并提出了怎样做才是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生产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整体性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社会整体性精神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始终并以方法论的形式表征出来.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理论是社会整体性原则运用的充分展现.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科学地阐明了精神生产的内涵,在社会整体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阐明了精神生产发展的规律性,在各要素交互作用和历史性联系原则下阐发了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科学地阐释了精神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