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深入发展,美国传教士和舆论界从最初的激动和宗教热忱中冷静下来了,他们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出现了一个从欢呼,到疑虑,再到仇视的变化。受其影响,为了保护和扩大美国的在华利益,美国的“中立”政策也出现了由同情太平天国到支持清政府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前,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3次基督教入华现象.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对中国社会亦未造成重大影响。19世纪初叶,随着西方各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海外殖民活动的加强,出现了新教传教士赴华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前3次所不及。这次运动肇端于英国,美国传教士则后来居上,在这次传教士运动中扮演了主角。因此,本文拟就美国对华传教活动的缘起作初步探讨,以求对这次运动有个更深刻的理解。美国对华传教运动的发生,首先根源于美国传教士的政治热忱与传播“福音”的强烈使命感。美国传教士的政治热忱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雏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玄革命等四大政治运动的态度.撂讨西方传教士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的原因.揭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辰,进而从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融合的角度来评判西方传教士的在华活动.  相似文献   

4.
全面分析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四大政治运动的态度。探讨西方传教士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的原因。揭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展,进而从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融合的角度来评判西方传教士的在华活动。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大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四次政治运动中,西方传教士采取的态度不同。他们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持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社会接受西方文明的内在冲动和资本主义鲜明的扩张掠夺性。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展和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独立思想的内容及意义邵劲东史学界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问题,历来颇多微词.有的认为这场战争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有的认为太平天国引进西方基督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大倒退;近年来还有/’、认为,太平天国的战争使得洋务派组织抵御西方侵略的措...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85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举行了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直到1864年失败,先后坚持了14年之久.这场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不仅引起了国内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西方各列强的广泛关注.英法美俄等列强均从各自利益出发,研究对策,其中尤以英国表现最为突出.英国是侵略中国最早、侵华特权最多的国家.英国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在各列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在太平天国革命先后14年里,英国的态度是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它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伊始,与西方国家联系紧密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不得不在新政权之下做出抉择,若要求得生存,必须因应中央政府的政策,实行自治、自养和自传三自革新运动,彻底划清与外国的关系。基于此,甘肃省也展开了三自革新,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控诉和自我控诉。通过这场运动,一批违法传教士被逐出境,传教士创办的医院和学校被政府接办,天主教和基督教逐渐被纳入了新的政治网络之中,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国家政权得到巩固,民族尊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晚清白话文运动是在政治危机和民族危难下兴起的语言变革运动。追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渊源,思想开明的晚清官僚认识到语言变革之必要,表现了官方对白话的认同与策略,西方传教士欧式语法、语词的输入补充了现代白话文的语言资源,晚清的农民运动用白话语言宣传革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甚至把提倡白话与反封建联系在一起。他们都为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先行作了强有力的铺垫,表现了官方立场与民间立场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合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海外传教活动对美国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传教士及其子女的著述挑战了当时在美国广泛传播的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观念,而且很多传教士在与外国民众(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长期接触之前也曾持有这些观念.在20世纪中后期的几十年中,回国的传教士及其子女大多踊跃参与国内大量的带有进步意义的政治与文化运动,包括二战期间抗议拘留日裔美国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以及推动美国对亚洲各文明的学术研究.曾经身处异乡并与外国人亲密接触的经历逐渐消除了传教士们原先的偏见,这导致他们在回国后积极倡导把美国建设成一个眼界和心胸更为开放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翻译和出版书籍,是美国新教传教士在华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接触、比较与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手段,并加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有其两面性。除了正确评价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我们还要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月11日,扬州师院历史系在藤花馆召开学术座谈会,纪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40周年。院领导、扬州市高校工委、社联、政协文史办、院有关部门的代表和历史系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数十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肯定了太平天国这场革命运动的伟大意义;探讨了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失败的教训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认为纪念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太平天  相似文献   

14.
洪秀全的天命论是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权建构的核心观念。本文试就神启权威与世俗理性的悖论、西方传教士与洪秀全就此论争议所折射的政权理念差异 ,以及洪仁在突破此论上所作的失败尝试 ,分析此论对于洪秀全的领袖心理以及对于太平天国的政权近代化所产生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教会大学应运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成因有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志愿传教运动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外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为传教士从事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传教工作始于1829年.美国来华传教士雅裨理和卫三畏分别于1830年与1833年来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来华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奇风异俗盛行的异教国度,是个等待西方"先进"文明与宗教拯救的民族.他们用文字记录了来华美国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也成为此后美国人中国观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中,许多人直接地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决策,这些决策中既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服从于殖民政策,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基督教“普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相比1784年来华的"中国皇后"号美国商船,直到1830年才有美国第一批传教士来华,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传教士不仅是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美国东亚政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美早期贸易关系中,传教士与美国商人的关系、传教士鸦片贸易观念的分化及传教阵营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等都将美国传教士的身份与作用多元化了,这为系统研究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波澜壮阔的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起义,极大地震动和打击了清王朝。为了挽救垂危的封建统治,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掀起了学习西方国家“长技”以求中国“富强”的“洋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制造洋枪、洋炮乃是其首要的内容。无论是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还是“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某些近亲重臣和封疆大吏,都领略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确非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始于1983年前后,迄今已逾6载。近年来,虽然对这场改革的成败尚未论定,但非难之声不断见之于报刊杂志。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管理系教授、著名学者吉罗奥斯这篇文章就代表着这样一股势力。该文从宏观上对美国这场教育改革作出抨击,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其中有些分析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