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一种共识。北京市也确定了“9064”养老发展模式,即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居家养老综合性较强,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求解老年人居家养老中的各项难题,2010年伊始,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其中每项规定都直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软肋。  相似文献   

2.
谢立黎  王飞 《城市观察》2024,(1):146-158+164
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探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创新性养老模式,成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任务。H省创新的“妇老乡亲”互助养老模式,利用外部专业力量为本土组织和人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培训,同时吸引本土和外部的多方力量加入,为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培育“造血”能力和组织能力,实现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服务主体的共同成长。这一特色养老服务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具有启示意义:协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需要从资金的可持续性,本土人力资源的开发,基层自治组织的培育,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服务的精准化、差异化及规范化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3.
沧浪区成功打造了一个“围墙是虚拟的、养老是实在的、运作是科学的、服务是优质的”,且能够覆盖全区老人需求的新型养老机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户籍人口22.6%。近年来,沧浪区以“9064”养老格局为目标(即让90%的老人享受居家养老,6%的老人享受社区养老,4%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421"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显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而实体养老院养老又面临资金、场地和床位紧张等问题。如何找到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养老模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尝试"虚拟养老院"服务模式,即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获悉居家老人需要什么养老服务,再联系助老人员上门服务。这种简单便捷的新型  相似文献   

5.
在“四二一”现代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的今天,为解决越来越多的老人处于“空巢”状态的养老困境,太原市走出了一条新型养老之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呼叫中心为纽带、居家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评估上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效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上海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建议优化政策设计理念,适应养老服务现实需求;实现政策全盘考虑,确保养老政策体系完整;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实现政策操作部门联动;健全政策配套措施,提高养老政策实施效应;整合政策服务资源,推进养老政策功能健全;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激发行业参与养老活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养老理念的转变,我国正在从过去的居家养老、驻地养老,机构养老的静态养老模式逐步向异地养老、休闲养老、侯鸟养老的动态养老模式转换,同时也实现了从消极养老到积极养老的意义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中阐述居家养老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并以天津市“代金券”和“配餐自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例,分析评价两种模式,指出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1,(20):15-15
将机构养老的便利、家庭养老的温馨、居家养老的环境整合于一体,建立“居家养老或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崭新的居家养老模式,提升居家养老的科学化水平,用科学发展理念来推进社区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四二一”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照料正受到严峻挑战,养老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2005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两岸四地社区服务交流大会上,宁波市海曙区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其社会化养老模式得到专家认同。“海曙模式”把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引入专业化服务,符合传统伦理道德,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同时又经济可行,开辟了社区就业的新空间。这种既无离家之苦,又有托老之乐的养老模式,目前已在宁波市海曙区65个社区全面推广,使600多名80岁以上高龄的困难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1.
据悉,广西柳州市政府计划投入近10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市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5000张,养老床位总数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创建“9073”数字养老模式。其中占最大比例(90%)的居家养老的老人多为健康老人,针对这部分老人,柳州市目前已配套建成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到2015年要完成204个。为此还配套依托民政部12349专属老年服务热线,共同建设柳州市社区服务公益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面对“银发浪潮”的冲击,“未富先老”的中国显然准备不够~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如何应对迫在眉睫的老龄化挑战,如何抓紧时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金胜镇新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养老、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公共服氖现代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我们将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全村发展的大事,探索出“一寓两助”新模式,初步破解了村民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比例高、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现实,江西省吉安市积极鼓励和刺激社会力量及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打造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支撑,以政策扶持为导向,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和互补的养老服务“孵化园”,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苏州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历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称。在“天堂”之乡农村养老情况如何,养老模式有哪些新发展新变化?我们最近带着这个课题,到昆山、吴江、常熟三市及部分镇、村进行了观察和调查研究,感受到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养老模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农村老年人走上了“阳光养老”、“和谐养老”、“快乐养老”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据媒体报道,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颖的养老模式,近来已在江苏省太仓市城乡退休养老人员中悄然兴起。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给老人“精神赡养”,以期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玄武区按照“城区老龄工作社区化、社区老龄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思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谋划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玄武特色的“8+1+X”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其中“8”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实体化、公共服务项目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义工服务星级化、购买服务规范化、评估管理标准化、供求关系信息化;“1”为:老人的幸福指数;“X”为:社区实体为老人提供的各类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吴晓林 《社会学》2007,(3):42-47
本文就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沿革、养老模式、困境和原因、出路等内容,整理、归纳和评述了学术界已有的观点,认为总的来讲,目前关于“五保”养老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之间的对比研究,缺乏关于政府支撑“五保”养老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此外,学术界对“五保”供养的目标操作化应该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应该将对“五保”的关注提升到权利和人权层次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四方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养老资源,在全国首创康乐助老意外伤害保障安全保险,在全省率先成立康乐为老服务协会和异地养老咨询中心,全区养老工作网络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逐步构建起“阶梯式”养老格局,基本形成了专业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形成了以下6个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后劲、空间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给民办养老机构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据调查,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民办养老机构有了长足发展,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达36家,拥有床位1350张,但按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养老需求,还存在着“三少”、“四个不足”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加大“五个力度”,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