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应对民众对于知识的诉求,需要图书馆逐步提高自身信息网络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模式,在原有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上发扬创新精神,构建并完善一整套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柔性化图书管理体系,以帮助我国图书馆实现运行的高效化、稳定化和可持续化。据此,本文就柔性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就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造就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俨然,"大数据"这一新兴名词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在许多方面都为我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对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在今天保持继续发展,这对我们的图书馆建设性工程有着重要且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推动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给阅读推广带来了机遇,驱动着传统阅读推广的转型与改变。文章就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阅读推广带来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是提供阅读服务、培养阅读习惯的主要阵地,各类学校应重视图书馆建设,不断地更新、完善图书建设,可以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促进文化建设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要相应地有所改变,有所创新,这样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本文探讨了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和要求,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必须改变自身的服务模式,逐步从知识服务转向大数据知识服务。针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智慧图书馆以及下一代图书馆开展的知识服务模式是大数据知识服务的主要特点。以大数据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开展的平台,从而全面地实现大数据知识服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柔性化管理方式是公认的高效管理方式之一,广泛应用在多个管理领域,管理效果理想。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文明快速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期,给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项巨大挑战。图书馆为学校师生的交流和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场所,那么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如何发展,如何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是现在高校图书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安萍 《职业》2016,(5):94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以及技术服务能力的重要模式与方法,也是提升学校自身办学质量、提高全社会范围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构建开放式实验室更是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成长模式的创新之举.鉴于此,本文以"中职学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实验室资源、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室管理三个角度阐释当前中职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然后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当前中职学校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走进人们的生活是大势所趋。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之处,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全面地展开,做到工作进基层,进人心。本文旨在探索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利用其优势进一步改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景励 《职业》2016,(8):156
中专院校的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殿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书刊可以丰富见闻、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知识.中专院校的图书馆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中专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中专院校图书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平台,在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这一平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与未来发展、我国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程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通过合理科学的知识管理策略,能够对整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运作体系加以完善。可见,知识管理策略是否得到了合理运用会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所以,就必须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策略予以更多的重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内容,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悄然改变,在阅读上变得更加便捷、迅速,呈现出碎片化阅读现象,人们追求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会。基于此,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应立足于当今时代发展大环境,从中找到最根本的创新点,并将该创新点的创新性最大限度展现出来,力求为加快高校全员阅读步伐发挥强大作用,进而为提升全民阅读素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阅读推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阅读推广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因其及时、便捷、互动性强和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的特点,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和阅读方式。但手机阅读在大学生中只是广泛用于电子书的阅读、微信发布和新闻浏览等,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手机的阅读功能开展图书借阅服务,应该成为重点研究的内容。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对手机的阅读功能的开发利用也有兴趣,对手机阅读功能与图书馆的结合有深入的思考,现就二者的结合的优势、可行性和运行模式作一阐述,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成骁 《公关世界》2022,(24):109-110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新媒体阅读模式随之普及而来,促使读者的阅读方式产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也要相应做出优化改善,才能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方便知识的传播输送,这也给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带来更大机遇和挑战。鉴于此,高校图书馆要如何借助强大的新媒体优势为广大学生群体构建全面有效、体验良好的阅读推广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的辅助平台。由于大数据强大的预测和价值创造功能,使图书馆作用和读者自身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使高校图书馆提升对读者服务提供了可能性。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阅读数据,研究读者需求,做出合适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相比,"移动图书馆"可以丰富党校学员使用的文献资源和提高使用电子文献资源的便利程度。当前,移动图书馆在党校阅读推广应用中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高校图书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党校学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党校学员片段式阅读习惯。基于现实依据,要从深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推广的力度等方面来加强移动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凤臣  曹龙显 《职业》2024,(6):47-50
本文旨在研究在长三角(湖州)产业融合背景下实施的双导师协同育人模式,综合分析该模式的实践应用情况,探讨该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和长三角(湖州)地区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双导师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更好地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实践经验,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该模式的建议,并探讨如何将其推广到其他地区,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近年来早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应用同时也渗透进了各大行业.现如今,由于计算机在管理上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标准化和科学化,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和管理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计算机在图书馆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本文简要概述了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过程并且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佳佳 《职业》2023,(24):78-80
图书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大数据环境下,人们能多快好省地从中提取、分析、使用各种资源。中职院校图书馆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采编模式,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阅读方式由传统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转型。近5年研究成果表明:大学生阅读呈现出纸质与数字化阅读共同发展,数字化阅读障碍不断降低的趋势;同时,数字化阅读导致大学生阅读质量下降、想象力缺失、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针对此,学者从高校图书馆、学校、电子经销商、大学生群体等角度提出阅读方式转型的引导策略。综述现有研究,多采用统计抽样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有待拓展;多以阅读方式对比为切入点,鲜有阅读方式优势互补的有效论证,研究深度有待提高;提出的解决措施多为被动式改革,缺乏主动式吸引的切实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