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倡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主张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实现德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立志、克己、内省、涵养、主敬、格物致知等。总结朱熹的德育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当代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由其集大成、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对未熹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给予了较多注意力相比,其法律思想显然没有受到重视,而在一些法律专著和法制史教材中谈及他的法律思想时,往往被说成是反动思想的典型,认为朱熹的法律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反动的,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并成为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武器。笔者以为这些论断值得商榷,应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朱熹的法律思想。朱熹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这是一个内忧外患梦魔般地…  相似文献   

3.
朱熹法律思想是一种以儒法思想为基础的融合了诸子百家精华模式的思想。在融合过程中,只求发明传统经典本义与真相,会通求于一是。朱熹法律思想创新具有采撷精华、不惟圣贤,只见其因袭、不见其创造,力图使其成为尽善之境的致治准绳的特色,体现了最能守传统与最能创新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论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考察朱熹身心健康思想形成的原因 ,作者认为朱熹之所以在健康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这与当时儒佛道三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其次 ,作者分析了朱熹身心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作者指出朱熹身心健康思想是以其生死观、性命论为根基的。朱熹在吸纳和总结历史上儒佛道养生思想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套养生法度 ,他以道德修养作为身心健康的重要门径 ,以为养生重在顺道、持中、主静、宜时。朱熹的养生思想是他心性哲学的逻辑表现 ,也是一种实践的体现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8):106-111
与冯友兰的朱熹哲学研究不同,唐君毅、牟宗三、钱穆较为重视朱熹仁学。他们围绕着朱熹所谓"天地以生物为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以及朱熹仁学与二程、杨时、谢良佐仁学之间关系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观点。尤其是,他们对于朱熹仁学的研究,与对朱熹理气心性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把朱熹仁学当作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丰富了朱熹哲学的内涵,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其以天理为核心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的思想中不仅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同时并不放弃法律对社会治理的作用,在朱熹为官就仕以及传播治国平天下道问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有关诉讼的各方面问题,其中诉讼公正问题是重要的一个问题。一、朱熹公正的内涵所谓公正就其词义而言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而作为司法诉讼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公正的原则,使案件处理既符合法律,又做到公正公平,特别是在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下更应当按照公平正义观念处理纠纷。公平公正的原则自古…  相似文献   

7.
阳剑兰 《云梦学刊》2009,30(5):77-79
自我教育思想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了解和分析朱熹的自我教育思想,探讨其自我教育的方法、实现过程,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对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特点、规律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缺乏专门的和系统的研究。与解决"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法学知识和技能教育不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解决的是"信与不信"、"愿与不愿"的问题,这一基本差别决定了其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特点。为改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状况,就应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定位,并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为提出改进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忠德思想具有"正己"和"尽己"两个主要的维度,要获得"正己"和"尽己"的合理性,需借助"天理"。朱熹的"天理"内容包括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道德价值追求。离开"天理",忠德的价值和意义将丧失殆尽。"中庸"是一种道德方法论。在实践中,忠德是一种政治和道德实践智慧。"中庸"方法论贯穿在朱熹的忠德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因此,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天理"和"中庸"就构成了朱熹忠德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是一个包含诸多范畴的庞大的体系,然而朱熹的本体论体系却并非以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的.笔者从辨析其基本范畴的意义入手,将其散见于不同著作中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观点耙疏整理为一个相对完整而具有内在逻辑的体系,以进一步加深对朱熹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结撰的数篇童蒙文献,在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编撰是程朱理学体系文本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理学的规范读本,摆脱了理学家思想言论散见于书信、语录、文集之弊,十分方便人们对理学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理学传播的功能。朱熹的童蒙文献化繁难的理学思辨为简明的诗句,将深奥的理学内容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记忆性和流传性。作为理学启蒙读本,朱熹的童蒙文献不惟适合儿童,而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文化水平低的广大民众,加强了其理学传播的广泛性。朱熹的童蒙读本理学色彩浓郁,对儿童成长熏陶甚著,加重了其理学传播的深刻性。朱熹童蒙文献对宋代及后世理学类童蒙读本的撰修影响颇大,增强了其理学传播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12.
朱熹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较多论述,又着力实践。他以"蒙以养正"为基本原则,从儿童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在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教育方法。朱熹凭借其先进的儒学思维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构建了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法律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是传统法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法律技术的概念及特性,探讨了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注释、法律渊源识别、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法律技术的应用性问题,提出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技术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法律教育中的德育既是法律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又是培育法律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不仅支撑了整个法律教育体系,而且是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情感纽带,其最高目标是培育法律人的法律信仰.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人树立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两大法系的差异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诸法依据法律形式的不同划分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判例法的地位不同 ;国家法学教育的入学资格和教学方法不同 ;律师的作用和审判方式不同等。而两大法系的历史渊源不同 ,因之法律家的心态、立法目的、法律的权威性和主权性、法学教育的目的不同 ,是形成两大法系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和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待苏轼学术的态度, 是理学与非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表现。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 对非理学流派的苏轼学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激烈的批评, 目的是要扼制苏学势力、专树理学一统。这是朱熹之于苏学的主要态度。但朱熹又能认识到苏学的某些内容符合理学发展, 因而在其“集大成”的学术构建中,对苏学作了较多选择性的吸取, 从而较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理学体系。这一相反又相成的态度充分说明,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主要是对立关系, 但又有统一性, 后者尤其值得今日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7.
唐君毅、牟宗三对于朱熹格致说的阐释,面临着工夫论与认识论、朱熹格致说与王阳明致良知说以及朱熹格致说与科学的复杂关系。唐君毅把朱熹格致说归于工夫论,牟宗三则侧重于从认识论面向阐释朱熹格致说;唐君毅较多地讲王阳明致良知说与朱熹格致说的一致性,并将前者看作是对于后者的继承和发展,牟宗三则站在王阳明的立场上强调王阳明与朱熹的对立;唐君毅认为朱熹格物致知不同于科学,但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牟宗三则认为朱熹格物致知的目标不在于科学,但可以拖带出科学式的专门知识。无论如何,他们对于朱熹格致说的阐释,在民国时期胡适、冯友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熹在诠解儒家经典文本时所运用的体验诠释方法,既是求得圣人之心的心理诠释,又是基于经验之上的力行践履,是反求诸己的切己体察工夫.朱熹的体验诠释立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是对"惟本文本意是求"的语言诠释的超越,体现了儒家学说经世致用的特质,也反映了朱熹与西方诠释学家对体验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的诠释目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其理学思想已为人们所熟知,并有了深入的研究。朱熹这种理学上的地位,却湮没了他在诗词上的名声和成就,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一个疏漏。笔者在编选《朱熹诗词选》(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认真阅读了朱熹现存的1200多首诗词,觉得有重新论说和评估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婺源茶院朱氏第九世孙朱熹(1130-1200),不仅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理学之集大成者,而且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彼所完成之理学,操纵我国哲学、教育、礼制等凡七百年;支配日、朝之文化,亦数百载。”对于朱熹,毛泽东早在长沙求学时,就认真研读过朱子书籍,对朱熹主张抗金图存、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甚为赞扬推崇,对他的理学思想也相当钦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