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天人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顺  王媛 《唐都学刊》2005,21(1):62-67
<庄子>的天人观和道物观紧密联系,并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庄子>中,天人关系是道物关系的现实化与具体化,是批判文明的重要出发点.道物关系及道物演化史是天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天人关系史就是以道物关系史为基础的文明发展史.庄子认为,文明史就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和合的圆环之路.文明要良性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化通有无、和谐共存.文明的终极追求应当重视人之生存的本真向度,注视天人之际的神性之维,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回环互动的理想生态.  相似文献   

2.
俞天鹏 《社科纵横》2013,(11):93-95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相伴相随,不可分离。本文打破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和德经二分结构,从不同层次进一步梳理了道与德的内涵及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生良 《唐都学刊》2010,26(3):102-108
关于《庄子》的浪漫文学,前人多冠以"消极"二字,笔者摒弃"消极",申论浪漫。《庄子》浪漫文学的精神实质,是超越现实,追求理想;在艺术上具有宏阔奇妙、超凡入化的艺术境界,虚幻荒诞、光怪陆离的文学形象,奇特大胆、精彩绝伦的夸张手法,笔端含情、深挚浓厚的抒情色彩等特征,因而成为我国浪漫文学名副其实的最早"范本",并且成为我国浪漫文学的开源、奠基之作,是中国浪漫文学创作之祖。《庄子》在浪漫文学方面有如此高卓的成就和贡献,首先取决于作者的浪漫精神和超人的想象力、表现力;其次,又是特定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现实促成的;再次,也得力他对神话传说的利用、改造和对神话思维的继承、运用。《庄子》作为中国浪漫文学创作之祖,不仅在创作宗旨、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基本特征诸方面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对后世浪漫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外有关作品对文学艺术中的“反思”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作者认为,文学艺术中“反思”的三个特征是:对自我的观照、对过去生活的复现、对回忆情景的理解评价;文艺中的“反思”是发生在近代的艺术活动,它主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并善于在时间艺术中发挥作用;“反思”作品的审美意蕴:一是体现了“对象化与自我确证的统一”,二是体现了物质与形式的统一,三是体现了观照活动与情感评价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1 所谓“度”,并非虚拟的说法。诚如列宁所说:“度是特殊的规定量,度是实在的度。”这一论断明确揭示了度的实在性。度,确有可供参验、以资遵循的功用,但它在文学艺术领域所显现的状态是极不平衡的,其实际存在情形有如下三种可能。第一,共通公认的度的理论。文学艺术世界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那样万象纷呈,竞相焕彩。人们难以逐个问津并规定每一现象相应的度量关系。但是,在世代相因的  相似文献   

6.
张立 《社科纵横》2008,23(11):130-132
庄子的"自由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使社会个体承受着更大的生存挑战和精神压力,研究和借鉴庄子的"自由观",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审视和重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们因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人与自然间"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个体"与"整体"矛盾的错误认知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消解的思想偏误。庄子大生命观关注生命整体性与联系性,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内涵。其"无以人灭天""物无贵贱""人与天一"等生态哲思,为人们纠正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下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是当时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最负盛名的理论。“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系。”对于“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有人认为,是形而上学的诡辩论,而笔者认为“白马非马”论集中地反映了公孙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白马非马”命题的真正含义 《白马论》的中心思想是论证“白马非马”。由于对“白马非马”的“非”字理解不同,也就直接影响到对公孙龙的哲学思想的评价。我认为,对“非”字不能仅从语词上加以解释,而应通览《白马论》全篇,着眼于公孙龙对“白马非马”所作的具体分析。“非”字既…  相似文献   

9.
《社会》1988,(4)
《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一辑)发表了青年哲学家甘阳的文章:《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其中论述了“传统”这概念。文章说:“以往的通常看法实际上多半把‘传统’与‘过去’等同了起来。……这就是说,‘传统’只不过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过去的人,过去的事……以至过去的一切”。文章接着说,“这种把‘传统’看成是‘过去’的观  相似文献   

10.
论“德主刑辅”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德主刑辅”及其影响渠长根《吕刑》又称“甫刑”,是中国奴隶社会极其重要的一部法典型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司法伦理思想,其核心是“德主刑辅”,曾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司法伦理影响深远,成为研究我国司法制度创建时期道德观念的重要史料。一、对“明德慎罚”...  相似文献   

11.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同实践、主体性问题.乃至本体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给以充分的重视。为了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本文仅就目前颇为流行的一些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基本观点是:现实的自然界都是人比的.不承认所谓非人化自然的实在性。所谓非人化自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把自然界区分为两部分一即人化自然和与之完全不同的非人化自然(天然自然、第一自然、原始自然等)。与此相应.人们在认识论领域也经常谈论客体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前者是进入人的实践和认知活动范围、同主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存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这个范畴科学与否,将影响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科学性。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个范畴进行了探讨和讨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因为我们的观点与我国哲学界传统的观点有较大的不同,故谓之新论。 社会存在是相对于一般存在和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灵感存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各个领域,它的原始概念,是指诗人做诗受到神灵的启示。其实,灵感不仅诗人、艺术家有,哲学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外交、经济、军事、新闻、政工等人员都有,只是它表现于不同人物、不同学科的研究和创造中,灵感的深浅、强弱、思维、情感等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把表现于作家、诗人、艺术家创造中的灵感,称为艺术灵感,其余为科学灵感。艺术灵感的总体特征先说科学灵感。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得力于灵感的事实很多。据W·I·B贝费里奇介绍,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两人,曾经对232名科学家所作的调查报告表明:“直觉(灵感)有30%的人经常,50%的人偶尔,有17%的人未得力于直觉。”①贝费里奇是把直觉与灵感视为同义的。他对直觉的解释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颖悟或理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2):130-132
曾国藩能够坚守清廉,并较为有效地保持湘军将领的相对清廉,是基于立德与立功的双重目标的需要,如:对太平天国作战,需要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清廉是其中重要内容;清廉是曾国藩统率湘军的道德感召力的重要来源,也被曾国藩认为是湘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曾国藩及湘军的立德对其立功起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从而又有利于立德。这一经验对当前廉政建设亦有其借鉴意义:当立德能够成为立功的有力基石,当立功能够成为立德的推动因素,制度的约束、信仰的需求与现实的受益达成统一之际,坚守清廉,始为长久之道。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11):115-119
在传统研究思维中,隋炀帝的暴政和他背离了儒学之道被视为隋朝国运短促的主要原因。然而,根据现存史料可知,炀帝并不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儒学思想十分浓重的他也正是以此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事实证明,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民变四起后,他非但没有迅速镇守京师,与民休息,反而逃避现实,南下江都。而这一切都根源于他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和他未完成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郑利锋 《唐都学刊》2007,23(4):87-92
庄子的为政观是崇尚素朴本真、清静无为,主张绝圣弃知、排仁绌义,向往“小国寡民”式的自然的社会生存方式。庄子之所以形成这种为政观,既与当时的社会背景、道家的思想学统和理想追求有联系,又与当时儒家伦理思想的错位滥用相关连。  相似文献   

17.
封建和“封建社会”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文宪 《浙江学刊》2000,4(4):124-128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是严复的一个误译。中国的“封建”是贵族分权、封邦建国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设郡县,实现了皇帝集权、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中国的中古时代并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专制帝国。关于“封建”这个概念的内涵长期以来产生了许多的误解,在纠正对“封建”的误解后,我们就可以重新构建中国古代史体系了。  相似文献   

18.
以艺术家著称于世的郁达夫,一生还写过大量的、不容忽视的政论。他在各个时期(尤其是早期)的政论中,分析时事,抨击黑暗,正面表明自己的社会政治态度。他感叹那“多数的民众,现正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诅咒他“所处的社会,真是一个如何狭小、险恶、无情的社会!”他将批判的笔锋直指“新旧的军阀和附属在这些军阀之下的买办、官僚、走狗、龟兔之类”,并向整个制度提出责难:“一本马克思的传记,还不敢公开发卖的中华民国,究竟是什么政体?”在重大政治事件面前,郁达夫总是及时表明立场:“四·一二”当天,他便痛斥蒋介石为“可恨的右派”;“九·一八”以后,他也在抗议声明上签名;早在1923年,他就在文坛上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晚年在新加坡,他更是以笔当枪,投身于抗战;……考察达夫的生平表现,可以证实他的种种政治言论并不完全是偶然的热情冲动。尽管他的许多主张并未真正付诸实践,尽管他在诸如“民族劣根性”、革命策略等问题上的见解,有失于偏颇甚至流于谬误,但总体而论,他在政论中所表现的社会政治观,是明显“左倾”的,有时甚至是相当激进的。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审美意义:道与美的共生与统一·石晓宁·闻一多先生曾认为:“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美,那是文字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的极端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①闻先生道出了《庄子》哲学思想与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独特风...  相似文献   

20.
徐欧露 《东西南北》2014,(22):12-13
美国在德国境内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不得不面临被驱逐出境的事实。此前,从未发生过美国的亲密盟国驱逐中央情报局(CIA)驻外站长这样的事。过去的1个月里,德国在重要政府部门接连发现两名疑似美国间谍,继去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被曝监听默克尔手机后,德美关系再一次面临严重危机,甚至落入了自伊拉克战争前夕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