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Hyland的元话语分类标准,本文将元话语“就是”划分为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两类.交际元话语包括指示标记语、排他标记语、过渡标记语和选择标记语;互动元话语包括模糊标记语、增强标记语和态度标记语.本文对《红楼梦》中的元话语“就是”与其在两英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译本都以各种方式较好地再现了“就是”的元话语功能,但无论是原文与译文还是两译文之间,“就是”的使用皆存在差异.译者的思维方式、组织信息方式、翻译策略选择方式等主观因素以及原文语言语义的模糊性等客观因素是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评价理论把语言表达分为态度、介入、分级三个子系统。媒介素养的四种信息形式正好分别对应了评价理论子系统“态度”范畴。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范畴、媒介代理人、媒介受众可以从“介入”子系统的研究成果中找到对应支持;“分级”系统贯穿于整个媒介信息和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因此,通过对体现态度、介入和分级的语言资源的分析,可以使读者增强敏感度,更好地把握媒介所传播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境:广告语言的栖息地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语境下的产物,它所采用的独特的表意方式,“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的压力下创造出来的,其目的是回头在这种文化语境中造成实际的符号感染效果”。当文化“成为围绕话语、影响话语又受话语影响的语言性环境时”,文化环境就形成了。广告语言也是在特定语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它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反过头来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感染受众,尽量作到使自己的蕴涵一览无余,以求最为有效地传递商品信息。广告语言的文化语境主要涉及隐性层次上的价值观念、“文化压力”、“审美惯例”、“文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对外话语是国家阐述理念、表明立场的重要途径。我国外交部对外发言中常引用隐喻阐释观点,这类外交话语语义丰富且文化意蕴深厚,故如何将这类隐喻表达确切地传达给国内外受众成为翻译的难点。在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以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转换为翻译方法,探讨2021年人民网日文版外交部发言中隐喻的中译日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外交部发言中隐喻的转换需要立足对外话语的性质,运用三维转换使译文忠于原文且最大化保留原文风貌,关照目的语受众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受众的接受认可度。  相似文献   

5.
指出翻译作为现代传播的一种方式,具有信息传播“动态”“共享”“交流”的共性,并借用传播学中受众研究的相关理论对翻译受体的特征和类型进行分析,强调完整的翻译过程应该考虑到受体的反馈,努力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文化多元共存的语境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外宣传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鉴于此,在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外宣翻译“三原则”,以英语目的语为归依,使受众能够理解并接受译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和政治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话语翻译是以外国读者、受众为目标,将源信息由汉语转换成目的语并对外发表、传播的过程。中国政治话语的规范翻译是向国际社会准确阐释中国政治主张、治国理念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具有传播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生态适应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就我国政治话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生态的能动选择与适应策略进行了论述。本文指出:政治话语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能动地就政治话语的宏观生态环境,即源语目的、源语语义、源语特征及目标语言、文化等进行适应、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的标征,是人性的外化。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息接受概念以及对它的解释,我们可以分析和推知中国古代受众信息接受的状态、规律和特色,因为信息接受的话语就是接受主体的“自画像”。本文通过对若干信息接受概念的考证、辨析和梳理,结合相关资料和当代科研成果加以分析和论证,发现“观”、“味”、“知”是三个具有中国特点的接受概念,其意蕴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的特殊接受状态。文章还揭示了中国古代受众信息接受的五大特色:(1)虔诚性与严肃性;(2)咀嚼性与反复性;(3)细致性与深入性;(4)层次性与递进性;(5)联系性与窥探性。  相似文献   

10.
“等效翻译”就是译者应尽量做到译文对译文接受者产生的全部作用或总体效果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相等。需要强调的概念是“接受者”、“效果”和“对等”。“接受者”概念明确指出“接受者”是翻译的终点 ,译者应对两种语言的接受者心中有数。“效果”是指信息对接受者的全部作用 ,也就是接受者从信息中获得的一切理解和感受。“对等”概念强调“对等”是相对的。等效翻译受到来自两种语言和文化中很多因素的干扰 ,是不易达到的理想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1.
韩国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人的认知有关,其中的语言普遍性因素包括普遍性、标记性和自然度,汉语与韩语在这三个因素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韩国学生在习得“了”时产生偏误;过去时间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韩国学生对“了”的错误使用;针对韩国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关于“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直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在中国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对外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其次,学生的外语基础良莠不齐,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母语可以起到兼顾较差学生的作用。第三,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翻译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母语,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与二十多年前音译词“欧佩克”一出现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一样,移译词“PK”的出现也同样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尽管如此,“欧佩克”依然生存下来,“PK”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外来语的引进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现出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音译外来语“欧佩克”和移译外来语“PK”的例子证实,一个外来语的出现是那个时代人们交际需求的反映,其命运并不取决于行政立法、语言学家或翻译家的意志,而是取决于语言的社会环境。通过统计分析2006-2008年间中国重要报纸移植外来语的文章篇数,指出新一轮的外来语移植潮正在悄然兴起。外来语的移植现象标志着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外来语的移植有利于科技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汉语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鲁迅卓越的语文成就离不开他对异域语文的体悟和借鉴.本文立足于鲁迅的翻译与创作实际,从章法与句法两个方面考察了欧化与日化语文对鲁迅的启发与影响,提出鲁迅的“硬译”体现出他对“逻辑”与“语气”的关注,鲁迅“精细”与“繁复”的表达风格与其欣赏并追摹具有“优婉”之风的日语表达方式有关,而鲁迅对“标点”和“段落”这两种传统汉语文本中所无的域外语文“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使中国现代语文在书写形式上更灵活生动,而且促进了中国语文文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庄子基于语言表达难以穷尽“道”之真义而提出“无言之言”的言说策略,强调一种随性自转、自性自适、自然无心之言,既不可执著于有形之物,也不可执著于绝对无象。“无言之言”呈现为一种审美生存方式,而非对语言的工具性、客观性利用;凸现出美的言辞决不是美本身,于创作、体验与欣赏过程中生发出鲜活的、生成性的言外之意,才是真正实现审美活动的标志。这种特有的言意观为庄子美学造就了开放、自由、无限的话语意蕴空间,对传统文论“言约旨远”、“无中生有”审美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于“新诗”、“现代汉语诗歌”中语言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成为创作和研究界一个重要的话题。论文对其中三个问题进行评述,一是关于“现代汉语诗歌”与汉语语言变革问题的反思,二是诗歌口语与口语诗歌问题,三是“字思维”问题。世纪之交这场关于诗歌语言问题的讨论深化了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引发了诸多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耗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缺乏相应外语输入的汉语语言环境下,要有效地习得外语,有效地避免和克服语言耗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语言环境下对语言耗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语言的诊断,以一组近义词动词短语“引起”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从语义韵视角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语搭配方面的正误。并根据语义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国学习者有关搭配序列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18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阅读中生词猜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外语阅读焦虑与生词猜测的成绩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词汇方面的焦虑是外语阅读焦虑的主要因素,但不是与生词猜测相关性最高的因素;外语阅读焦虑中文化以及语言特征方面的因素与生词猜测成绩有更加明显的负相关性。另外,外语阅读焦虑对于生词的处理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社交中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本文以英汉颜色词”红“的对比研究内容,探讨颜色词的基本含义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英汉语言中的翻译方法,以便揭示高效翻译颜色词的方法以及文化、语言、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