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于静  刘世强 《理论界》2006,(8):131-13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弘扬能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德育资源和舆论支持,而培育则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接受能力,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宏伟蓝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终结了中国被外族侵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复兴之路.抗战的胜利充分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捍卫了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坚实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发奋图强、积极进取才能振兴中华,只有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才能取得胜利,只有保持警觉、增强实力才能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5.
戴华兴 《天府新论》2004,(3):142-14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与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正确处理继承与借鉴的关系;坚持与创新的关系;弘扬和培育"小精神"与"大精神"的关系与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
论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先鹰 《江汉论坛》2004,(7):112-1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重要保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怎样理解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以及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时候,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这就是怎样理解民族精神?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基本前提和出发点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界限——我们同历史的界限。如果不跨越这个界限,我们就还没有理解民族精神,也就谈不上弘扬民族精神。我以为,只有立足于当代,从历史意识、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和批判意识出发,积极对待传统,理解传统,才能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也才能使民族精神之花结出现代化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11.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阳翔  马军 《船山学刊》2005,(1):159-160,167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也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高等学校的自身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责任.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努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西藏高校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任务更为艰巨,为此我们要结合西藏高校实际,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作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杨树美 《学术探索》2008,(1):124-128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凝聚和相互认同的精神力量。人们的民族精神状况是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人们当前的民族精神状况,我们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把握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状况和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一、培育和弘扬民族…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认为民族精神必须经过培育才能弘扬,不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民族精神便无以保存,无以发达。梁启超认为培育的目标是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培育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的责任者是士大夫与青年。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光清 《天府新论》2003,3(5):87-90
民族精神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其主要内涵.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