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其传统真理观归根到底是认识论视域下的符合论。马克思实现了哲学存在论的变革,这一存在论变革的核心就在于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全部的哲学问题。思想的客观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思维的真理性就是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人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证明自己思想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诠释摈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笼罩在人之上的虚幻的终极理想,从根本上说它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为了人类合乎本性地实现自身发展的理论,是真正关涉人的实际存在、关涉人的实际生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生命意志论评析李朝东叔本华是现代欧陆人本形而上学的开创者。他以生命意志为世界本体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来对抗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以绝对理性本体论为核心的传统形而上学。他的生命意志论把哲学言述和关注的中心从理念、实体、思维、绝对精神转向个体生存、生命和生...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发现了康德的先验中所隐藏的历史,把康德的自在之物变成了自在自为的理念。马克思发现黑格尔哲学对事物思维着的考察陷入了意识形态的生产,于是把黑格尔思想的内部对象变成了思想的外部环境和形式方法,实现了实践地去思想,从而改造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哲学观念,是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也是贯彻于体系的主题和原则,它所规定的,是特定哲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黑格尔依据他对哲学史的系统研究,指出哲学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哲学观念和体系.据此,恩格斯进一步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概括性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哲学史上的各派别,在现实中如何研究哲学问题,是有指导性方法意义的.不过,我认为应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改为"意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或矛盾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存在与意识关系的规定,首要也是主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存在的主体,也正是对存在主体的不同规定,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5.
哲学史上有关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指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哲学和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哲学.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通过"概念"逻辑的发展使"思维和存在"在对立中达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抽象的,脱离人的存在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同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恰恰看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以前旧哲学总是忽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哲学走入寻求终极"本体"并用外在力量说明世界的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就在于: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批判旧形而上学的同时,却成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一方面,黑格尔运用概念辩证法有效地消除了前人在认识与对象关系上的陷阱;另一方面,他的概念辩证法本身却成了新的更大的思维陷阱,并由此构成了汇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努斯神秘主义于一身的"黑格尔的语境".胡塞尔对认识与对象矛盾这一"麻烦问题"加以现象学还原,以期获得对象的本原的被给予意义的明证,但他却未能如愿地消除认识与对象之间的鸿沟;海德格尔消解了黑格尔对概念的偏执而经验到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朝着胡塞尔所开辟的现象学道路,直通先验自我的生存论根源,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化为此在(Dasein),从而显明了走出黑格尔语境的希望之光并给后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体系性和方法性分别对待的做法,表明了其观念论的一面和方法论的一面的各自特点。对马克思来说,虽然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本体论并不可取,但其《逻辑学》,尤其是"本质论"这部分所蕴涵的方法论却极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和后来的《资本论》,是它们的方法论基础。文章从五个关键词出发,表明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这种吸收利用。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作了一种转换:他对五个关键词都作了新的理解,特别是用劳动取代了精神作为对象的本质性概念,将有机的、动力学的观念论转换为一种唯物论——马克思用"本质论"的方法论批判了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本身,同时他又在著作中延续着这种来自黑格尔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丁国旗 《人文杂志》2008,2(3):107-110
一 马克思对于"自由"的阐释是从对黑格尔"自由"的改造开始的,他将黑格尔哲学中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的绝对精神的"自由"还原为以自然为存在对象的人与人化的自然的实践的一致,从而使被黑格尔抽象化了的东西重新回到了具体对象上来.  相似文献   

10.
贺麟是现代少有的能会通中西哲学精神的思想大家,他于1930年所作《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在中西比较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在朱子,太极作为一种理本体,逻辑上先于气,事实上又不离气,理既在心外又在心内,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绝对的唯心一元论。朱子也存在一种作为内心境界、主体性的太极,此心是生物之仁心、有存养的心,此为一种道德的唯心论,也可视为绝对理念的自觉和自我实现。黑格尔的太极是向外征服恶魔的"战士",而朱子的仁心是向内克治情欲的"警察"。黑格尔的精神本体重在表现社会理想,而朱子的太极之心注重的是内心修养。通过与黑格尔思想的比较,特别是受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贺麟对朱子理学作了一种创造性阐释,揭示了朱子思想中"理"和"心"积极能动性的一面。贺麟借助西学激活、整合了理学的能动性和鲜活性一面,欲以此唤醒、振奋民族精神,达成其学术救国的理想,这其中也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惟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2.
让·瓦勒、科耶夫以及伊波利特代表了法国黑格尔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作为一种思潮,法国黑格尔主义具有理论上的共性:以青年黑格尔为研究对象,并着重于以人的现实生存为研究起点.这一思潮在经过科耶夫的"有意"误读后发展成为了一种哲学人类学,从而推进了当代法国哲学从"精神"问题向"存在"问题的转变,并在科耶夫欲望理论的激发之下,最终诱发了法国哲学从"存在"向"结构"的转变.伊波利特早期与晚期的思想断裂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法国黑格尔主义思潮的演进成为了当代法国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历史理论,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表明艺术作为绝对精神最高表现形式的终结;而且,它的提出,既体现了黑格尔对“现代世界”状况与艺术发展构成冲突这一事实的深刻洞见,也是其本质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必然产物。从黑格尔思想体系的矛盾出发,才可以真正理解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在今天,应该保持对这一历史理论研究的延续性而不应回避它。  相似文献   

14.
王时中 《天府新论》2005,20(6):33-36
康德所揭示的理性悖论是形而上学同一哲学进行反身思维时必然产生的,黑格尔通过"绝对理性"的"牵扯拉引"疏解了这个悖论.在此之后的哲学流派都是通过批判黑格尔间接地回应理性悖论而展开各自的理论话语,但在问题指向、致思理路与思维范式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在理性悖论的嬗递与流变这个宏观视域中,才能凸现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付威 《理论界》2010,(6):114-115
本文以哲学界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不同理解为背景,从康德入手引出黑格尔为什么要提出绝对精神,并理解绝对精神及"绝对"与"精神"的内涵。在阐述"绝对"的哲学内涵时借斯宾诺莎的实体及康德的物自体进行了发展和比较,在对"精神"的哲学内涵进行阐述的时候是通过对精神本身的理解及对精神与理性的区别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冯景源 《东南学术》2008,1(1):16-25
"对象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思辨辩证法提出和使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表示的是与1843年《批判手稿》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不同的又一次"头足倒置"的批判.这次批判的重要特点,使唯物史观的制定从市民社会进到政治经济学;所以,是历史观启开经济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对象性"思维方式在内容上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的具体性,马克思称为"严格现实主义的";二是辩证法关注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马克思称自己的辩证法为"科学辩证法",以便与黑格尔的只注重观念与逻辑的思辨辩证法相对立."对象性"思维方式是与唯物史观理论制定的"推广论""应用说"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美学》一卷中几乎是开门见山地宣布:“自然美排除在美学范围”之外,但他又同时在《美学》一卷中将自然美作为单独一章加以考察。这似乎是矛盾的作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呢?看来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发掘一下黑格尔哲学和美学中的自然观。我们首先从黑格尔哲学与谢林哲学的比较开始论起。谢林和黑格尔都将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作为哲学逻辑纯思的最高设置。但是对绝对精神的理解,两人则有重大区别。谢林认为:“绝对者的本质或内在本质只能被设想为绝对的、纯粹无庇的同一性。”“它的本质内排除了一切差别。”在概念与实在、主体与客体之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哲学不仅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总汇、西方现代哲学的出发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按理论前提。认真发掘、继承这份历史遗产,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但是,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消极影响?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否是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思想渊源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思维方式来自黑格尔。当然,不能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统统归结为一个黑格尔问题,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不超越黑格尔,不清算黑格尔哲学的消极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的更新. 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是包罗万象万世的神律,它毕竟只是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总的来说是已经陈旧了:为黑格尔的一整套思维方式死死捆住,是把遗产当包袱,不思进取;更重要的是,黑格尔哲学的不少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人们当作辩证法思想加以信奉. 本文拟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这个角度,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整体主义、理性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观念,是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也是贯彻于体系的主题和原则,它所规定的,是特定哲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黑格尔依据他对哲学史的系统研究,指出哲学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哲学观念和体系。据此,恩格斯进一步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概括性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哲学史上的各派别,在现实中如何研究哲学问题,是有指导性方法意义的。不过,我认为应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改为“意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或矛盾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存在…  相似文献   

20.
易极  康健 《晋阳学刊》2001,2(6):3-13
黑格尔的逻辑也是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合理总结和概括。由于唯心主义所局限 ,他的绝对理念并没有上升到具体概念的绝对极限 ,使它建立普遍哲学的愿望因此而流座。因为具体概念的绝对极限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才达到了具体概念的绝对极限 ,从而真正成为唯一科学的普遍哲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以辩证法 (本体论 )、逻辑、认识论三者狭义统一和广义同一作为时代特征和标志的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 ,至今仍然头脚倒置地蕴含或存在于黑格尔的逻辑之中。必须首先从这里重新发现和发掘出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 ,按照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性 ,根据 2 0世纪以来科学和哲学认识水平发展的新特点 ,必然会以太极宇宙全息系统自组织演化与发展 ,作为它自身当代形态的时代特征和突出标志 ,从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