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书之友》2015,(4):2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手下最主要的谋士之一. 他以著名的“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消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曹操曾称赞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于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郭嘉为“司空军师祭酒”,也就是曹操自己的“首席参谋”. 郭嘉成为曹操首席参谋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多次征战屡出奇谋,功勋卓越.然在平定乌桓后回兵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2.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08,(9):114-118
古代秘书因酒误事者真不知有多少,三国的徐邈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曾发布过禁酒令,尚书郎(秘书)徐邈却没有遵守。有一天他喝得烂醉,校事赵达前来询问事情,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大怒,要严肃处理他。度辽将军鲜于辅替他向曹操求情,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曹操这才没有处分他。  相似文献   

3.
曹操一生之于“人才”颇多是罪,甚至仅就这一点,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多是 非的人物之一。他爱人才,似乎没人能超过他,比如对荀彧、对郭嘉、对丁仪、崔琰……等;而他的忌才,似乎也甚出名,比如对杨修、对司马懿、对张松等。 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 惟才是举,在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的形势所逼,这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4.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5.
田梦 《领导文萃》2009,(7):128-128
问题197: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并取得了胜利。事后,曹操调查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那些人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个个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并说:“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帮忙,但不可当作正常现象。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要更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你若作为领导者,读罢此故事,有何感想?请谈谈。  相似文献   

6.
戏曲舞台上把曹操处理成白脸奸贼,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却要光辉得多。许多人用美妙的语言称赞过他:西晋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哲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7.
曹操小时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三国志》上说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单是因为他聪明,不屑听话,与他爸爸曹嵩是大官(先是司隶校尉,后是太尉,光合法收入就是二千石以上)也有很大关系。不然他很可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去找条生财之路以糊口养家。就曹操的性格来说,当一个勤恳的农民的概率要比当一个有作为的强盗小得多,那样他会是另外一种前途,因为乱世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强盗是“有前途的职业”。一直到了20世纪,来自大洋彼岸的斯诺在《西行漫记》里还有如下描述:“决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  相似文献   

8.
当时北方的天下,是曹操打下来的,汉献帝的帝位甚至生命,也是曹操保全的,按照“家天下”的原则,则天下本就是曹家的了。曹操当时“挟天子”自以为可以“令诸侯,”但那些跋扈的诸侯们没有一个因献帝之令而乖乖的驯顺于他,还是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加以消灭。如前所说,献帝此时实际上已不是天下的一个天子,而是天下的一  相似文献   

9.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个大坏蛋!”大多数人谈到曹操,经常会作如此直觉的批评。 有些自认为比较客观的,则会进一步地解释道:“曹操,是很能干,也很会用人,但他阴险、冷酷,是标准的一代奸雄。” 戏剧里的曹操,死灰色大白脸,细长小眼,鼻眼间勾划着黑线条,勾勒出其性格的阴险。加上高大身材,夸张举  相似文献   

11.
后汉末年,曹操围攻邺城,袁尚乃出兵救援。曹操闻此消息,便对部将说:“袁尚若从大道进军,我们就需避开他;如自西山的间道前来,则可将他活捉。”  相似文献   

12.
沮授、田丰都曾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都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也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沮授义不降曹,曹操不得已而杀之。当时曹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曹操对沮授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官渡之战前,曹操得知田丰未随军出征高兴地说”绍必败矣”。可叹的是这两位天才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河之洲     
纪律的预留空间三国时,曹操的马受惊,踏了青苗,按照军纪,马主人应该被砍掉脑袋。但曹操最终只是割下一撮头发,权当砍头。这不仅说明高处的毛发比低处的人头更像生命,还说明最严厉的纪律也有预留的规避空间,启动与否,要看触犯纪律的人是否够格。岳飞在牛头山和金兀术对峙。大敌当前,整顿军纪,颁布了14条军规,军中无论谁触犯任何一条,都要掉脑袋,最后一条“是酗酒入营者斩”。牛皋决定以身试法,先“擅闯辕门”,看看大哥会不会真拿自己开刀。谁知命令颁布当天,岳飞竟然不办公。牛皋决定次日酗酒,继续挑衅。岳飞不办公的内幕是,他料到牛皋要违纪…  相似文献   

14.
在曹操的众多智囊谋士中,郭嘉最年轻,而谋略最奇特,很受曹操的器重,誉为自己的“良臣奇佐”。他的智慧和谋略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历史上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艺术,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的“作品”,为古代智慧宝库增添了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5.
真假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相似文献   

16.
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宗旨很明确,不拘一格,惟才是举。因而他的麾下,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颇有一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 曹操也杀过几个文人,而且名气都是相当大的。看起来,似与求贤令精神不符,细究  相似文献   

17.
刘备驭人术     
刘备外表温柔敦厚,其驭人的本领也一如其外表,常常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下不着痕迹地笼络人心。先来看对赵云。赵子龙在长坂坡出生入死地救了阿斗,刘备接过,却掷之于地说:“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作为一武将,那识得这等弄假手段,以为自己的性命真的就比“皇子”还重要,于是拜泣说:  相似文献   

18.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在生前,大家畏其威、服其机智、感於他的优礼,却没有人崇敬他的德性。曹操在正史与野史之间,角色的定位差距很大,平剧舞台上更给他扮上一个大白脸;一代奸雄的形象,就此难以抹掉了。若论文治武功,在三国之中,曹魏还是最成功的。曹操更表现出他多重人格和多方面的天才。曹操的天才和他的成功之道,以在识拔人才、善任人才方面,最显突出。曹操用人没有地域观念,也不忌用降将,比较被后人诟病的,是他选拔人才,重才超过重德。用人唯才,既往不究他在几次发表求才令中,一再透露他用有才无德,不用有德无才之人的…  相似文献   

19.
伟人在历史上, 经常是以不 同的特色成批伴随 着出现的。 我们来看曹操。曹操曾经是个无赖之徒,据史书的记载,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这样一个流氓,在二十二岁时以孝顺父母、  相似文献   

20.
后汉末年,曹操围攻邺城,袁尚乃出兵救援。曹操闻此消息,便对部将说:“袁尚若从大道进军,我们就需避开他;如自西山的间道前来,则可将他活捉。” 不久,探子回报袁军经由西山间道前来。曹操便派军队迎击,果然大破袁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