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韶 《社区》2008,(2):55-55
吝啬,原本是一种备受鄙视的品质,可是最近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一些城市涌现出的新“吝啬一族”似乎定义了“吝啬”的新概念:他们在日常开支上非常节省,但在文化娱乐消费上却从不斤斤计较,他们的吝啬,已经洗清了“葛郎台式”的贪小便宜和死守财富的恶名。而在上海,记者也发现了这样的“吝啬”一族的踪影,她们是否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呢?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用来表示“能力”的常用词有多个。这里列举了表示能力的几个常用的词汇 ,从词义方面对这些词进行了辨析 ,并且还对其词语搭配进行了比较。这些词虽然都可以表示“能力”,但是 ,它们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工业项目少、规模企业少,经济效益差,财税增幅缓慢,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有的甚至连公教人员的工资都难以及时足额发放。按理说,这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办事应该节俭、花钱应该“小气”些。然而,某些人却“大方”得很:各类办公楼、写字楼、招待所,越建越高、越装璜越气派:不切实际地大搞城市亮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把“了”分为“了1”“了2”,“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般认为是动态助词;“了2”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是语气词。但在临淄方言中,“了”却呈现为三分样态,无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有不同的特点。现代汉语其他方言和近古汉语也都有支持将“了”三分的语言例证。最后,我们倾向于普通话的“了”也应该三分。  相似文献   

5.
“东西”一词表示万物,是口语中常用词。明清以来,关于“东西”一词的演化过程,出现了众多观点,至今也没有统一。通过对文献考索,可知“东西”表示万物起源于金代。在女真语与汉语接触过程中,“东西”一词由“底”、“等”字音转来。“东西”二字本身无意义,应该从语音上来溯源。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孔融让梨是因为孔融傻”、“是因为小梨好,大梨不好”。你认为对吗?有个同学有新旧两个书包,他偏用旧的,不用新的。有的同学说他“小气”、“吝啬”“不时尚”,你同意吗?你对考试“打小抄”、抄作业,喜欢做容易题,不喜欢做难题,你是怎么看的?……这些学习、生活中的事情常常让我们做出“光荣”、“可耻”的判断,做出“应该做”、“不应该做”的选择。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小学同学们,关于“知荣、明耻”的讨论很值得一读。“知荣”、“明耻”对于我们健康成长、成材至关重要,关系到我们能否健康成长,是否能够成材。人的成长、成材,如同…  相似文献   

7.
《上博六·用曰》20号简的“绤”是“裕”的异体字,和典籍中训为粗葛的“绤”并非同一个字.原整理者阙释的“(袭)”是“褊”的异体字.“裕”和“褊”在简文中相对为言,表示君主的宽容和褊急.从出土古文字资料来看,后世从“扁”得声的“褊”“偏”等字的上古音应该归入元部.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中的“ ”、“ ”被学者们释为“鬼”,“田”用来指称殷先公“上甲”。将它们与相关字形作比较,从字形学、音韵学等方面加以论证,以为“ ”字为人戴盔之形,在甲骨文中表示“鬼方”,“鬼方,,或是有戴盔习俗乏远古部族:“ ”本有敬畏之义:“田”即“ ”、“ ”上部分所从,为“盔”字源词书写形式,在“ ”、“ ”字形中有表音功能。文献中的“上甲”可能是“上微”之讹。  相似文献   

9.
运用单点描写、共时比较及历时溯源的方法,分析淮北方言中介词“拜”的用法、特点及来源。其用法:一是通过“拜十名”后动词的复杂结构关系表示处置,二是通过“拜+名”的特殊结构表示埋怨、责怪和无可奈何,三是通过“拜+名+动/形的”结构表示描写。其特点:“拜”字结构后的动词主要为动作动词,整个句式表示人或物对另外的人或物施加影响或处置而产生了某种动态化的结果,“拜”字句的处置用法和它表使令意义的用法关系密切,“拜”字结构后的动词可以是一个光杆动词等等。其来源是:从句式平行和读音的相似上看,淮北话中的介词“拜”和普通话中的介词“把”是历史同源词,“拜”应该是“把”的读音变异或变体。  相似文献   

10.
《谋攻》中的“倍则分之”,省编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释为“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我看过不少的有关书籍,大都是这样翻译的。我以为这是不妥的。问题在于:“倍”表示的数量,究竟应该是“一倍”,还是“加倍”(两倍)? 如果理解为“一倍”,则它和下句“敌则能战之”中的“敌”字(表示敌我力量匹敌、相等),在意义上就重复了。“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不就是“兵力与敌人相等”  相似文献   

11.
施俊霞 《老友》2011,(8):40-41
几十年来,我对老伴的“小气”、“抠门”非常反感。譬如,外出旅游,每到一地,别人都会采购些土特产,可他不买,还竭力阻止我买,说什么“别上当”,尽扫人家的兴。又譬如,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来”和“翌”是卜辞中用来表示将来时间的两个词,二者为近义词,有相似之处。但细分之,二者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即在表示将来时间远近上的不同。通过详细地搜索相关卜辞材料,用数据说明了二者的区别,得出“来”是远指将来某一时间,且主要是指从占卜日起第二旬的期间内;“翌”则是近指将来某一时间,且主要是指从占卜日起的一旬期间内。  相似文献   

13.
“下来”的句法、语义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来”的句法、语文特点比较复杂。句法上,它呈现出从表示“位移”的动词到标记的连续统状态;语义上,它可以表示“位移”、“延续”、“状态的获得”等意义。笔者试图从认识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一、“之”字的本义 “之”字甲骨文作“”,从止从一,是个会意字。“”即“止”字,是“趾”字的初文,《诗·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齐诗》作“止”。东汉班固写书爱用古字,所以在《汉书·刑法志》中就写作:“当斩左止者,笞五百。”“趾”指脚,甲骨文“”本象脚趾朝上的脚形。“一”指此地,表示“从这个地方”的意思。“”就表示  相似文献   

15.
孔子关于“生而知之”的思想理论应该首先从认知路径的划分上去把握,应该着眼社会历史实践进行相关分析,简单悬置或虚化这一理论是不妥的。孔予重视“生而知之”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高邮话的动态助词“块”与“住”。“块”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的延续或存在 ,可以用“在某处”替换 ;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块”还可表示动作在量上的特征 ,表示动作的量多或量大 (这是未完全虚化的用法 )。用在动词后的“住”在高邮话中或表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 (有时兼有保持的意思 ) ;或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它与动词构成的有关结构及其重叠式 ,各自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培岳 《今日南国》2005,(23):113-115
包“小白脸”时豪气,养“小白脸”时小气。半老徐娘为了钱与“小白脸”闹翻了脸。最后竟下手将“小白脸”“做了”——  相似文献   

18.
“的”是繁峙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助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选用了许多含义不同的助词“的”的例句,来讨论它的语法功能。“的”表示结构,相当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地”、结构助词“得”。“的”表示动态,相当于普通话的“着”、“着呢”、“了”。“的”表示能愿,相当于普通话的“应该……”、“动词+不+得”中的“得”。“的”表示趋向,相当于普通话的“到”。  相似文献   

19.
“真”“假”是形式逻辑中的两个最重要概念,但它们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却有着不尽相同的涵义:表示客观经验意义上的真与假;表示逻辑方阵对应关系的真与假;表示复合判断和演绎推理逻辑值的真与假;表示符号学意义上的真与假。分析和确定形式逻辑中“真”与“假”的涵义,对提高形式逻辑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探讨问题,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待新情况,应该作周密的调查,尽可能详细地占有材料,认真研究,然后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在现代汉语中,“您们”表示第二人称复数的这个词已广泛应用了,我们不应象“刘郎不敢题糕字”那样死抠着北方口语中过去没有这个词,就不敢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